基本信息
書名:生活的化學
定價:29.00元
作者:楊金田,謝德明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1220434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化學為主綫,圍繞吃、穿、住、行、用、學、玩等生活活動展開,包括食品與化學、烹飪與化學、飲料與化學、保健與化學、毒物與化學、穿戴與化學、美化與化學、環境與化學、日用品與化學、文體與化學和娛樂與化學等內容。
書中內容密切結閤生活實際,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地展開闡述,集知識性、技術性、實用性、趣味性於一體,並配有內容貼切、引人入勝的精美圖片。本書可供中學化學教師、中學生、營銷人員、管理人員及科普愛好者閱讀使用,也可作為大院校選修課程教材。
目錄
章 食品與化學
1.1 人體中化學元素概述
1.2 營養素
1.3 生活中的能量及其來源
1.4 常見食物的化學成分
1.5 食物的貯存和保鮮
第2章 烹飪與化學
2.1 廚房化學概述
2.2 烹飪基礎知識
2.3 食物的色香味
2.4 風味化學簡介
第3章 飲料與化學
3.1 飲料水
3.2 豆漿、奶及其製品
3.3 酒
3.4 無酒精興奮飲料
3.5 軟飲料
第4章 保健與化學
4.1 閤理營養
4.2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4.3 食療學與藥膳學
4.4 老年保健
4.5 問題
第5章 毒物與化學
5.1 毒物及其對人體的危害
5.2 食物中的毒物
5.3
5.4
第6章 穿戴與化學
6.1 縴維與紡織品
6.2 皮革及其製品
6.3 橡膠及其製品
6.4 塑料及其製品
第7章 美化與化學
7.1 洗滌用品
7.2 化妝品
7.3 首飾製品
7.4 室內裝飾物
第8章 環境與化學
8.1 環境問題與環境汙染
8.2 室內環境與化學
8.3 室外環境與化學
8.4 汽車與化學
第9章 日用品與化學
9.1 玻璃製品
9.2 陶瓷製品
9.3 電池
9.4 塗料
9.5 粘接材料
0章 文體與化學
10.1 文教用品
10.2 體育用品
10.3 藝術用品
10.4 文物考古
1章 娛樂與化學
11.1 喜慶用品
11.2 化學遊戲
11.3 化學魔術
11.4 化學工藝品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知識的獲取,更在於它對我認知方式的重塑。我一直以為,科學是屬於實驗室的,而生活則是感性的、經驗性的。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科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科學原理正是支撐我們生活運轉的基石。 書中對於“變”的描寫,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而這些變化,很多都遵循著化學定律。比如,食物的腐敗,金屬的生銹,衣服的褪色,甚至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都是化學反應的體現。理解瞭這些化學原理,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變化”的本質,並學會如何去應對它們。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材料”的討論。我們每天使用的物品,從手機到房屋,從衣物到交通工具,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的性能,都取決於它們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瞭解瞭這些,我纔能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開始用一種更加理性、更加客觀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我不再容易被一些誇大其詞的宣傳所迷惑,而是能夠運用化學知識去進行判斷。這讓我覺得,我對生活有瞭更多的掌控感。 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們善於將復雜的概念分解成易於理解的片段,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闡釋。這種方式讓我覺得,學習化學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享受。 總之,這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書籍。它不僅讓我認識瞭生活中的化學,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和理解生活。我將這本書視為一份寶貴的禮物,它讓我更加熱愛生活,也更加熱愛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選擇這本書,是帶著一絲試試看的心理。我一直對化學這個學科感到有些距離感,覺得它過於專業和抽象。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重新認識化學的機會。 閱讀的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化學離我們的生活如此之近,簡直無處不在。從早上刷牙時使用的牙膏,到晚上睡覺時蓋的被子,再到齣行時乘坐的交通工具,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 書中關於材料科學的部分,讓我對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物品有瞭全新的認識。比如,塑料是如何被製造齣來的,不同種類的塑料有哪些特性,以及它們對環境可能産生的影響,這些都引發瞭我深刻的思考。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習慣,以及如何能做齣更環保的選擇。 另外,書中對人體健康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關於維生素、礦物質、藥物等方麵的講解,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科學的認知。我不再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健康秘訣”,而是能夠通過化學原理來辨彆信息的真僞。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將深奧的化學知識化繁為簡。即使是對化學完全陌生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領略化學的魅力。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它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和理解世界。我不再把化學看作是遙不可及的學科,而是成為瞭我探索生活、理解世界的一位得力助手。
評分這本書像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那些平日裏司空見慣的事物背後隱藏的精妙化學原理。我一直以為化學隻是實驗室裏試管裏的那些反應,枯燥乏味,但《生活的化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從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到穿的衣服,再到使用的清潔用品,甚至空氣和水,都充滿瞭化學的奧秘。 比如,我以前隻知道番茄是紅色的,但書裏解釋瞭番茄紅素的化學結構,以及它如何隨著成熟過程而改變顔色,這讓我感到非常神奇。還有,洗衣服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洗滌劑是如何去除汙漬的,書裏詳細講解瞭錶麵活性劑的作用機製,它們是如何降低水的錶麵張力,將油汙包裹起來,然後輕易地被水衝走。 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復雜的化學概念變得通俗易懂。那些原本隻齣現在教科書上的分子、原子、化學鍵,在這裏都變成瞭生動有趣的“故事”。它們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構建我們世界的基本單位,它們的相互作用決定瞭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奇妙的探索之旅。我開始留意身邊的一切,嘗試去理解它們是如何運作的。我不再僅僅滿足於“是什麼”,而是渴望知道“為什麼”。這種求知欲的激發,讓我覺得非常充實和快樂。 總而言之,《生活的化學》是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科普讀物,它不僅拓展瞭我的知識麵,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開始用一種更科學、更理性的眼光去審視生活,發現其中蘊含的無限可能。
評分這本書著實讓我大開眼界,仿佛為我揭開瞭日常生活中隱藏的“幕後黑手”。以前我總是習慣性地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很少去深究其背後的原理。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為什麼”的好奇之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食物的部分。我一直很喜歡喝牛奶,但從未想過牛奶中的蛋白質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以及為什麼有些人在飲用牛奶後會不適。書中對酪蛋白和乳糖的化學特性進行瞭細緻的闡述,解釋瞭乳糖不耐受的根源,這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深的瞭解。 還有關於烹飪的章節,更是顛覆瞭我對廚房的認知。原來,我們常說的“炒菜上色”、“燉肉變嫩”等,背後都有復雜的化學反應在起作用。美拉德反應讓食物産生誘人的焦褐色和風味,而蛋白質變性則讓肉類口感發生變化。這些知識讓我覺得,做飯不僅僅是簡單的混閤和加熱,而是一門充滿科學智慧的藝術。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講解化學知識時,並沒有照搬枯燥的公式和定義,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融入到我們熟悉的場景中。比如,講解酸堿度時,會用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醋、檸檬汁、肥皂水等作為例子,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化,易於理解和記憶。 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對生活的好奇心,也培養瞭我用科學思維去分析問題的能力。現在,我不僅會關注食物的味道,還會去思考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味道;不僅僅會使用各種清潔産品,還會去瞭解它們是如何工作的。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讓我覺得收獲良多。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生活”這個詞有瞭更深的敬意。我一直覺得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重復,但《生活的化學》卻告訴我,在這看似平凡的日常之下,隱藏著多麼精妙絕倫的化學魔法。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色彩的章節印象深刻。以前我覺得,紅色就是紅色,藍色就是藍色,但現在我知道,這些顔色背後都有著復雜的化學結構和光綫反射原理。比如,我愛穿的藍色牛仔褲,它的顔色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隨著洗滌而褪色的,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解釋。 還有,關於香氛和氣味的部分,也讓我感到新奇。那些迷人的香水味,那些令人愉悅的花香,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有機分子組成的,它們通過與我們嗅覺細胞的互動,産生瞭我們所感知到的氣味。這讓我覺得,我們感官的世界,也是由化學來編織的。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注重引發讀者的思考。它鼓勵我們去質疑,去探索,去發現生活中的“為什麼”。它讓我開始注意到一些我以前從未留意過的細節,比如,為什麼玻璃杯倒熱水會碎,為什麼金屬會生銹,為什麼空氣會流動。 作者的敘述方式也非常有感染力,他們用一種充滿熱情和好奇的語氣,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化學的世界。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的化學實驗室,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課本。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充滿驚喜的閱讀。它讓我看到瞭生活的另一麵,一個充滿科學邏輯和奇妙現象的真實世界。我推薦所有對生活充滿好奇的人,都能翻開這本書,一起感受化學的無窮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