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木食器 31位木作職人和300件手感小物的好時光 木工書籍 日之器純手工木餐具挖勺木碗木盤木筷架

日日木食器 31位木作職人和300件手感小物的好時光 木工書籍 日之器純手工木餐具挖勺木碗木盤木筷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木工
  • 手作
  • 木食器
  • 日式
  • 餐具
  • 工藝
  • DIY
  • 木工書籍
  • 手感
  • 日之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馬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河南科技
ISBN:9787534991165
商品編碼:29491151176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日日木食器:31位木作職人和300件手感小物的好時光
作者:   [日] 西川榮明 著,高夢昕 譯
市場價:   59.00元
ISBN號:   9787534991165
齣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    語種:中文
  印刷時間:2018-06-01   版次:1   頁數: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介紹日本31位木作名師的300件經典手作木器,包含木鉢、木碗、木盤、木砧闆、木筷架等日用食器,以及花器等裝飾類器物,呈現其創作過程,展示其使用場景。同時由10位名師親自示範10個作品的製作過程,讓讀者也可輕鬆做齣名傢木食器。

★呈現製作者的創作過程:並非單純介紹作品本身,側重講解設計理念及製作方法,將製作者的思考過程也一一呈現齣來。

★展示器物的使用場景:從木食器在實際生活中被使用的觀點齣發,展示大量盛放料理的樣子及就餐的場景等。

★讀者可親自挑戰製作:在“動手做做看”部分,木作名師會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及豐富的圖片指導初學者製作木食器。

★充實的背景資料:收錄可以購買木工作品的店鋪信息,以及一些個人也可以購買到木材的商店情報。附有常用木工術語及常用木材的詳細信息。


  目錄

7 1 碟子

10  咖喱愛好者的作品,讓人可以把米飯吃得乾乾淨淨 前田充的咖喱飯餐碟

14 放在桌上的美景 富井貴誌的方碟、輪邊碟、袖珍碟

16 去除厚重感後誕生的作品 杉村徹的平碟、圓碟、袖珍碟

18 木色的搭配、舒緩的綫條與角度的完美結閤 山極博史的三角形碟

20 盛放上料理後,碟子傳達的錶情瞬間改變 酒井敦的橢圓形大餐碟

22 不顯突兀的細小的刨削紋理詮釋著存在感的含義 蘆田貞晴的棱紋方碟和麵包碟

24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 各種類型的碟子

26 動手做做看1  袖珍碟  

30 動手做做看2  麵包碟 

35   2 碗、盛器

36 樂享實木的質感和色彩 岩崎久子的帶支腳的盛器

40 在傳統工藝中展現新的設計理念 露木清高的寄木抹茶碗

44 卸下壓力後的創作,把輕鬆感傳遞到手上 瀨戶晉的“tall bowl(深碗)”係列

46 水波紋般的綫條與木材的厚重感完美融閤 “京都炭山朝倉木工”的行星盛器

48 用北海道産的魚鱗雲杉製作貫徹實用原則的簡樸器物 佐藤誠的 “OKE CRAFT”器皿

50 可以盛放各種物品的夏剋式風格作品 日高英夫的spit box

52 傳統的編製工藝、素雅的配色、3隻支腳,這些要素讓作品擁有獨特的存在感 飯島正章的龜甲竹編盛器

54 動手做做看3  扁柏木盤捲餐碟

59   3 鉢、沙拉碗

62 突顯木材質感的同時創造齣優美的綫條 須田二郎的生木沙拉碗

64 將遭丟棄的日本柳杉在塗漆後獲得重生 小沼智靖的截麵紋木鉢

66 保留樹皮,創造齣感性的造型 大崎麻生的白樺船形碗和圓碗

68 動手做做看4   柿漆木鉢

73   4 方便易用的漆器

74 在傳統的木碗造型中融入現代感 落閤芝地的外雕痕木碗

78 簡單的造型和配色讓料理提升瞭一個檔次 山本美文的白色漆器

82 把自己想使用的器物,用鏇床車製齣來,塗漆後完成 山田真子的“HIGO”

86 動手做做看5   塗漆竹碟

90 初學者也不會産生過敏反應的簡單的塗漆方法

93 5  兒童用的餐具

94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 兒童用的餐具

96 動手做做看6   茶點馬剋杯

101   6  盆、托盤

102 強力的雕鑿痕跡與栗木色調的完美融閤 森口信一的我榖盆

106 佃真吾的我榖盆

108 動手做做看7  我榖盆

113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 盆和托盤

114 將翹麯的櫟木闆進行簡單粗獷的加工 戶田直美的長方形托盤

116 動手做做看8   長方形托盤

119   7  杯子、片口碗、鍋蓋、鍋墊……

120 為瞭在山上喝到美味的咖啡,對木柴進行簡單粗獷的加工 三浦孝之的馬剋杯

124 小巧中透著伶俐 古橋治人的木製瓶塞

126 動手做做看9   鍋墊

129 木作職人們的作品 片口碗、水罐、蕎麥豬口

131   8  花器、罐、箱

134 與裂痕和蟲蛀共生的藝術 中西洋人的花器

138 展現不同木材的色彩風格,手工將它們組閤在一起 宮內知子的木製罐和木製馬賽剋箱

140 動手做做看10  餐具盒

145 附錄

146 本書收錄木作職人

148 本書收錄作品的銷售工坊或店鋪

152 可以購買木材的店鋪

154 術語解說

155 工具解說

156 木材一覽錶

158 後記


  作者簡介

西川榮明(にしかわ たかあき)

1955年齣生於日本神戶市。非小說類作傢,編輯。在齣版社任職之後,從事寫作和編輯的相關工作,主要關注木椅傢具、森林木工藝等與木相關的主題。同時緻力於“木育”普及的活動。

著有《一生相伴的木傢具和器物》《名椅由來圖典》《手作木凳子》《手作木餐具》《木之匠人》(誠文堂新光社),《日本的森林和木作職人》(鑽石社),《手作木工具和木玩具》(岩波書店),《北的木作》(北海道新聞社)等。閤著有《木育之書》(北海道新聞社)等。

 

 












尋木拾光:匠心獨運的木作世界 一、序章:源於自然的邀請 翻開這本書的扉頁,你將進入一個由木頭與雙手共同編織的靜謐世界。這不是一本簡單的工具書,亦非僅僅是作品的圖鑒。它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放下塵世的喧囂,跟隨三十一位技藝精湛的木作職人,共同探索木材的內在生命力,感受每一件手作小物中蘊含的溫度與故事。 本書聚焦於那些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木製品,它們是匠人智慧與時間的結晶。我們不著眼於宏大的傢具製作,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細微之處——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卻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器物。從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餐桌上的木製托盤,到夜晚伴你閱讀的溫潤筆擱,每一個物件都承載著對“好時光”的期盼與實現。 二、器物之思:日常中的美學迴歸 在快速消費的時代,我們渴望迴歸本真。木材,作為最接近自然的材料,以其獨特的紋理、觸感和隨著時間推移而産生的包漿,成為人們精神寄托的載體。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生活背景下,手作木器所扮演的角色。 1. 材質的對話:從原材到成品 本書將帶領讀者領略不同樹種的獨特魅力。橡木的堅實沉穩,鬍桃木的深邃典雅,櫻桃木的細膩光澤,以及竹材的清新韌性。書中細緻描繪瞭木材的選擇標準、乾燥處理的關鍵步驟,以及如何識彆一塊木頭最適閤製作何種器物。我們相信,對材料的尊重,是創作的起點。 2. 形態的哲學:功能與美感的平衡 手作器物絕非憑空捏造,其形態皆是功能需求的藝術化錶達。本書將展示職人們如何在保證器物實用性的前提下,融入個人化的審美錶達。例如,一個看似簡單的木製茶勺,其弧度和厚度如何影響舀取茶葉的體驗;一個木製杯墊的邊緣處理,如何決定其放置的穩定性與視覺上的輕盈感。 我們將探討“減法美學”在木作中的應用。許多優秀的器物,其精髓在於“去除”不必要的繁復裝飾,讓木材自身的紋理和形體的流暢性成為主角。 三、匠人故事:三十一位手的溫度 本書最核心的部分,是關於“人”的故事。三十一位風格迥異的木作職人,他們或隱居山林,或在城市角落開設工坊,他們的人生軌跡與木藝之路交織在一起,共同構建瞭當代手作木藝的生態圖景。 1. 傳承與創新:代際間的技藝傳遞 我們記錄瞭幾位承襲傢族手藝的匠人,他們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堅守傳統工藝的精髓,如古老的榫卯結構、傳統的油飾與打磨技法;同時也記錄瞭那些年輕的創作者,他們如何利用現代設計理念與工具,突破傳統材料和形態的界限,創造齣更具實驗性和前瞻性的作品。 2. 創作心法:從構思到打磨的每一個瞬間 書中詳細記錄瞭每一位職人創作一件代錶性作品的心路曆程。他們如何捕捉靈感?在遇到技術瓶頸時如何應對?打磨的最後一遍砂紙帶來的觸感,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這些文字和圖片捕捉瞭從一塊粗糙木料到一件溫潤器物的漫長轉化過程,讓讀者得以窺見創作背後的專注與虔誠。 四、聚焦日常:三百件手感小物的細節呈現 本書的視覺主體是三百件精選的手作木質生活小物,它們涵蓋瞭生活的方方麵麵,但均以“提升日常體驗”為核心目標。 1. 廚房與餐桌的藝術: 我們展示瞭多樣的木製餐具,包括各種形狀的油醋瓶塞、用於烘焙的麵團颳闆、設計獨特的調味罐蓋,以及專為不同食材設計的輕便砧闆。這些器物在烹飪和用餐時,提供瞭不同於金屬和陶瓷的、更加柔和的感官體驗。 2. 書桌與案頭的哲學: 專注於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的木製配件將占據重要篇幅。例如,設計巧妙的筆筒(如何避免筆尖的碰撞)、可調節高度的筆記本支架、用於固定紙張的木質鎮紙,以及體現極簡主義的綫材收納器。這些小物件提醒著我們,即便是工作間隙,也應享受片刻的寜靜與秩序。 3. 空間的裝飾與陪伴: 本書也收錄瞭用於空間點綴的小型木作擺件,如富有禪意的香插、結構精巧的鑰匙掛鈎、以及用於展示收藏品的微型展颱。它們不喧賓奪主,而是以其自然的形態,為現代傢居環境注入生機。 五、結語:重拾對“慢”的珍視 這三百件器物,是職人們“慢”下來的成果。它們耗費瞭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卻以一種近乎無聲的方式,告訴我們慢下來的價值。購買或使用一件手作木器,不僅僅是選擇一個物品,更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珍視材料、敬畏工藝、享受過程的生活哲學。 翻閱此書,願您能從中汲取一份寜靜的力量,並從中獲得啓發,去審視自己日常所用的器物,去發現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美好與可能。木作世界,無止境地延伸著自然與人文的邊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質感,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我是一個對生活細節有著較高要求的人,總覺得那些批量生産的、冷冰冰的物品,總缺少瞭點什麼。而這本書裏的“日日木食器”,恰恰填補瞭我的這種缺憾。31位木作職人,300件“手感小物”,這個數字本身就足夠讓人驚嘆。當我翻開書頁,看到那些用純手工打造的木餐具、挖勺、木碗、木盤、木筷架時,我被深深地打動瞭。每一件作品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它們不僅僅是功能性的物品,更是藝術品,是情感的載體。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木紋的特寫,以及手工製作過程中留下的痕跡,這些都讓器物顯得更加獨特和珍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日之器”不僅僅是日日使用的器物,更是一種對於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它讓我開始憧憬,擁有這些小物,能在每一次用餐時,都能感受到那份來自手工藝的溫暖和美好。

評分

購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日日木食器”——光是這四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一直認為,廚房不僅僅是烹飪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煙火氣和生活情趣的空間。而一套質感十足的木食器,無疑能為這個空間增添一份溫暖和雅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用純手工製作的木餐具,挖勺,木碗,木盤,木筷架,是如此的精美而實用。每一件作品都充滿瞭匠人的心血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仿佛每一件都帶著生命的氣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細節的刻畫,比如木碗內壁的麯綫,木筷架的穩固設計,還有挖勺與手掌貼閤的弧度,這些都體現瞭製作者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瞭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適性。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木食器,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它告訴我們,即使是日常最普通的用餐時光,也可以因為這些充滿誠意的手工製品而變得格外美好。

評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在琳琅滿目的書籍中,它散發齣一種獨特的質感。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美,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藏在那些需要用心去體會和感受的事物裏。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過於花哨的排版,也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是靜靜地呈現著31位木作職人的作品,和那些“手感小物”的點點滴滴。我能想象到,當這些器物被小心翼翼地從工作室搬齣來,被陽光照耀,被雙手觸摸時,它們所散發齣的那種獨特的光芒。書中描繪的“好時光”,不僅僅是指擁有這些器物的時光,更是指製作它們的過程,以及使用它們所帶來的寜靜與滿足。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一件簡單的木碗,能比工業化生産的塑料碗更能觸動人心?或許是因為,那裏麵注入瞭人的溫度,人的情感,以及人對自然的敬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原來一件食器,也可以承載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故事。它讓我對“日之器”這個名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日日使用的器物,更是日日都能帶來溫暖和美好的“日之器”。

評分

剛翻開這本書,就被撲麵而來的溫暖氣息打動瞭。封麵上的“日日木食器”幾個字,就好像在輕聲邀請我走進一個充滿手作溫度的世界。我一直都對那些帶有天然紋理和手工痕跡的器物有著特彆的偏愛,覺得它們不僅僅是用來盛放食物的工具,更是承載瞭製作者的心意和時光的故事。書頁翻動間,那些木質碗勺、餐盤、筷架的細節清晰可見,每一個弧度,每一絲木紋,都仿佛在訴說著匠人反復打磨的耐心和對美學的追求。我尤其喜歡那些看起來樸實無華,卻又在細節處流露齣精緻感的設計,比如挖勺的握持感,木碗的觸感,都讓人覺得無比親切和舒適。這本書不僅僅是展示瞭精美的木食器,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31位木作職人背後默默付齣的汗水和對生活的熱愛。他們的創作,不僅僅是為瞭創造物品,更是為瞭創造一種更加貼近自然、更加有溫度的生活方式。光是看著這些圖片,就已經讓我開始憧憬,希望自己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用這樣充滿手感的小物,為平凡的一日三餐增添幾分儀式感。

評分

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讓我的生活變得更有質感的東西,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我一直相信,一個人的生活品味,往往體現在他對日常用品的選擇上。這本書裏的31位木作職人,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創造齣瞭300件充滿“手感”的木質小物,這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體現。我翻閱著書頁,仿佛能聞到木頭特有的清香,感受到器物在手中傳來的溫潤觸感。那些精心製作的木碗、木盤、木筷架,不僅美觀,更承載瞭製作者的心意和對自然材料的尊重。我尤其喜歡書中展現的那些“挖勺”的設計,感覺每一把都像是為我的手而生,舀起食物的動作都變得更加優雅和愜意。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慢下來,感受生活的美好。這些“日之器”,不僅僅是餐具,更是連接我們與自然、與手工藝的橋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