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放手孩子的教育艺术
定价:22.80元
作者:张大羽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500101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以爱为出发点,以孩子的健康、独立成长为目的的。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呵护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自己的世界。孩子注定要成长,而父母注定要退到幕后,做孩子人生的“背景”。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作为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这里的放手,就是要充分尊重并相信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孩子独立地去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乐趣,感受快乐。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大羽﹐文学工作者,对于育儿,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文笔亲切,通俗易懂,曾著有《放手孩子的教育艺术》、《别找理由拒绝孩子》、等广受读者好评的作品。
文摘
序言
读完前三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视角极其独特,她似乎完全摒弃了传统教育读物中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坐在你对面,轻呷一口茶,用她经历过的那些真实、琐碎却又极富启示性的生活片段来与你对话。比如,她描述起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系鞋带时那种笨拙的坚持,以及家长内心那种“想帮忙却又极力忍耐”的复杂情绪,简直是神还原!我当时就笑出了声,因为那不就是我上周刚经历的场景吗?这种高度的共情能力,让这本书完全脱离了“理论指导”的范畴,而变成了“心灵陪伴”。她的文字里充满了画面感,你几乎能闻到阳光下晾晒衣物的味道,听到厨房里饭菜的咕嘟声。这种将教育融入生活场景的处理方式,极其高明,它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悟,去发现“原来我一直以来的执念,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可能恰恰是需要松开的那个点。”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不完美”共处的散文集,只是恰好,这些不完美都发生在了育儿这件事上。
评分我必须提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有一种罕见的、近乎古典的优雅,但又完全不失现代的亲切感。作者的遣词造句极为考究,没有使用任何时下流行的网络热词或过于直白的口语表达,这使得这本书具有了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特质。她的叙述方式,如同老匠人打磨玉石,每一笔都带着精准的力度和恰到好处的留痕。比如,当她谈论到孩子在学习中遭遇挫折时,她用了一个词——“微醺的失意”,这个词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介于痛苦与自我反省之间的微妙心理状态,让人感同身受。更令人惊叹的是,她能将看似宏大的概念,用极其具象的日常场景来阐释。我记得有一个段落,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喻成教会一只鸟儿辨认不同的风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它该往哪个方向飞。这种比喻既生动又富有哲理,让人在阅读时,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闭目冥想片刻,试图将这些文字的意境真正融入自己的思维结构之中。这种需要“二次加工”才能完全消化的阅读体验,是当前快餐式阅读时代中极其稀缺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深远的影响,是它彻底重塑了我对“完美教育”这个概念的认知。在此之前,我总是在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榜样孩子”的影子,不断地比较、焦虑。然而,这本书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紧闭的、充满自我批判的门。它没有提供任何“如何让孩子考满分”或“如何培养出世界级天才”的秘籍,相反,它鼓励我们去欣赏孩子身上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部分——那些古怪的爱好、突如其来的任性、甚至是看似毫无意义的空想。作者反复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塑造成一个符合社会预期的模具,而是帮助个体发现并实现其内在的“独特性张力”。这种视角上的巨大转变,极大地缓解了我的精神内耗。读完后,我开始更愿意放下手中的计划表,去倾听孩子那些漫无边际的奇思妙想,并试着从他们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这个世界。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做得更好”,而在于让你明白,在为人父母的旅途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安心、更真实”。它带来的不是压力,而是长久以来的释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布局,特别是中间关于“等待”的章节,那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节奏感,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结论,而是用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哲学思辨作为铺垫,从古代园林艺术中对留白的理解,过渡到音乐中休止符的重要性,最后才巧妙地回归到亲子关系中“不干预”的艺术。这种跨学科的引用,不仅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对“效率”和“成果”的单一化追求。我特别喜欢她对“放手”这个词的重新定义,它不是一种撒手不管的消极退缩,而是一种积极的、需要高度智慧和勇气的“有边界的撤离”。书中很多句子读起来像诗歌,比如“真正的爱,是给种子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它自己的朝向。”这种充满意境的表达,让我愿意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咂摸出新的层次感。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爬一座精心设计的阶梯,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绝不重复,也绝不让人感到疲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让人感到温暖而又不失深度,那种淡雅的蓝色和米黄色调和在一起,仿佛就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阳光洒在书页上的感觉。我当时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了,虽然我对“教育”这个主题一直保持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敬畏的心态,但这本书的标题——它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教育方法或者理论,而是聚焦于“艺术”这个概念——立刻激发了我的兴趣。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但翻开扉页后,那种流动的文字排版和恰到好处的留白,立刻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的作者一定对文字的美感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将如此严肃的话题处理得如此轻盈,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技艺。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经典文献时的克制,没有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将那些智慧的火花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叙述之中,让人在不经意间就吸收了养分。装帧的质感也做得非常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制作方的用心,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预示着内容本身的深度和品质,让人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整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信号,让人愿意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沉浸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