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为了工作,加油 |
| 作者 | 明石洋子, 洪波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072180 |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300Kg |
| 内容简介 | |
《为了工作,加油!》是“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的后一本。明石洋子女士在近四十年的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育儿的感悟。作者在本书中延续了前两本书中的风格,以生动、朴实的介绍,描述了明石彻之在初中毕业后如何积极备战中考,明石一家如何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敲开高中的大门,令明石彻之有机会在夜校接受高中教育;书中还介绍了彻之如何边学习边实习,为毕业后的独立就业时刻做好准备。明石一家心怀坚定的信念,彻之本人也非常努力,终于得以成功通过川崎市公务人员的考试,成为一名公务人员。明石彻之目前服务于顺崎市的一家养老院,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自闭症人士。 |
| 作者简介 | |
| 明石洋子女士(Ms.AKASHIYOKO),1946年生于埼玉。因长子彻之患有自闭症,在抚育两个儿子的同时,长年为当地残障者福祉事业而奔波。目前,致力于设立和经营自闭症者作业所、自闭症者集体之家以及地域生活支援中心。为推广和实践与残障人士共生的理念,改善自闭症者的生存环境,明石女士满怀热忱,不遗余力地努力工作。明石女士现任社会福祉法人蓝天共生会副理事长、社会福祉法人全日本牵手育成会顾问、社团法人日本自闭症协会川崎市支部支部长,等等。书中的主角明石彻之目前是川崎市的公务人员,服务于养老院,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自闭症人士。译者简介洪波,1974年生,浙江临海人,毕业于吉林大学日语系。2006年爱子阿福出生,2008年阿福被诊断为自闭症,从此一家人开始走上特殊的人生道路。全家人与阿福不弃不离,在日常生活中一直贯彻“在生活中训练,在训练中生活”的理念,深信通过努力,阿福将来能够生活自理,乃至自立于社会。2010年初,次子小象像一只快乐的小精灵降生。译者平生行少藏多,酷爱历史和文学,闲时舞文弄墨,只资孤芳自赏;偶尔投稿,刊诸报端。代表作有《云鬟玉臂也堪师》(1995年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嘉村矶多的世界》(日文)、《夏目漱石的沪上行踪》(日文)等。2013年起,辞去工作,开始做全职爸爸。 |
| 目录 | |
| 中文版序 第2章 在合作社与商店谋事 第3章 青春之花,在高中里绽放 第4章 挑战公务员考试! 第5章 在清扫局和养老院 第6章 从地域社会与当事人出发,构筑地域 结束语 |
| 编辑推荐 | |
| 四十年,一位母亲,用智慧开启自闭症儿子的心灵 四十年,一个儿子,用努力和自立回报母亲和社会 本书中文版出版之际正值彻之四十岁生日之时,愿此书带去中国读者对明石彻之的祝福,也愿此书能给更多的中国家庭带去希望。只要努力,自闭症孩子们会有美好的明天!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只用了沉稳的蓝色和白色作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坚定的感觉。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的名字和出版社的标志,这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有了一定的期待。装帧质量很不错,纸张手感温和,油墨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它那种不加修饰的排版风格,让读者的注意力能完全集中在文字本身所传递的情感和信息上,而不是被多余的视觉元素分散。从初步的翻阅来看,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安排得很有逻辑性,似乎是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切入,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家庭实践和日常挑战中去,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对于希望系统了解相关主题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指引。整体而言,初印象非常正面,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甸甸的、值得信赖的阅读体验,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第一页,开始这场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给我的感觉是匠心独运,它不像传统非虚构作品那样线性铺陈,而是更像是一张编织精密的地图,其中散布着不同主题的“节点”。有些章节是关于策略和技巧的深入探讨,内容翔实,数据和案例支持充分;而另一些章节则更偏向于哲学层面的思考,探讨了身份认同、社会接纳度,以及个体如何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和孩子开辟一方天地的宏大议题。这种文体的交替使用,使得阅读体验既有知识的充实感,又不乏精神层面的滋养。尤其是那些穿插其中的个人反思片段,它们像是一面面镜子,映照出读者自身在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时的内心波动。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合上书本,默默消化那些触动最深的部分,感觉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面对人生的全新视角和韧性的培养。
评分从阅读的后半部分开始,我能明显感受到一种从“应对”到“共存”的心态转变,这或许是作者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最宝贵财富。书中对“接纳”的诠释非常深刻,它不是一种消极的顺从,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力量的选择,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动态平衡。作者没有将“康复”或“改变”设定为唯一的终极目标,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生命质量,如何在差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这种成熟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那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读者可能产生的心理负担。读完后留下的不是沉重的遗憾,而是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它让我更加确信,生命中的“不完美”往往孕育着最深刻的意义和最动人的故事。这是一本不仅关乎特殊需求的孩子,更关乎每一个努力生活的灵魂的宝贵著作。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情绪和概念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多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适应”。例如,在描述家庭内部沟通模式的转变时,它并未简单地归咎于任何一方,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不同家庭成员在面对特殊需求时各自的心理防御机制和适应过程,这种多维度的视角展现了极高的思辨水平。我欣赏它那种强调“过程大于结果”的理念,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和记录下来,而不是被功利主义的目标所掩盖。书中对于环境适应和资源整合的讨论,也显得格外务实,提供了许多看似简单却极具操作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长期的、反复实践检验过的有效策略,为面临类似挑战的人群提供了坚实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在场感”,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或者冰冷的理论分析,更像是作者坐在你身边,用一种非常真诚、近乎耳语的方式,分享她最深刻的、甚至是有些脆弱的个人经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些段落的叙事节奏,它们时而缓慢而充满细节,描绘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瞬间,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重量;时而又突然加快,聚焦于某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或决策时刻,那种紧迫感和挣扎在字里行间清晰可辨。这种叙事张力的拿捏,使得即便是对相关领域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迷茫、沮丧,乃至偶尔的崩溃,正是这种坦诚,让文字拥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打破了许多人对“完美家长”的刻板想象,建立起了一种基于真实困境的深刻联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