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昆虫图鉴
定价:58.00元
售价:44.1元,便宜13.9元,折扣76
作者:王凤龙,周义和,任广伟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09235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昆虫图鉴/中国有害生物图鉴》共分为七章,包括地下害虫、刺吸类害虫、食叶类害虫、潜叶和蛀食类害虫、贮烟害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收录了常见的害虫及天敌种类,其中包括68种害虫(包括软体动物)和33种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
《中国昆虫图鉴/中国有害生物图鉴》重点介绍了害虫的为害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及主要天敌种类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等,并附烟田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和害虫为害状图片。
《中国昆虫图鉴/中国有害生物图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所介绍的害虫防治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供广叶生产技术人员、植物保护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章 地下害虫
01 小地老虎
02 大地老虎
03 黄地老虎
04 紫切根虫
05 白边地老虎
06 三叉地老虎
07 八字地老虎
08 东方蝼蛄
09 单刺蝼蛄
10 沟金针虫
11 细胸金针虫
12 褐纹金针虫
13 网目拟地甲
14 蒙古拟地甲
15 台湾玛绢金龟
16 东方绢金龟
17 大黑鳃金龟
18 暗黑鳃金龟
19 铜绿异丽金龟
20 中华弧丽金龟
21 豆蓝丽金龟
第二章 刺吸类害虫
01 烟蚜
02 烟粉虱
03 温室白粉虱
04 斑须蝽
05 稻绿蝽
06 烟盲蝽
07 黄蓟马
08 西花蓟马
09 烟蓟马
10 草履蚧
11 害螨
第三章 食叶类害虫
01 烟青虫
02 棉铃虫
03 斜纹夜蛾
04 甘蓝夜蛾
05 银纹夜蛾
06 银锭夜蛾
07 甜菜夜蛾
08 东方黏虫
09 红棕灰夜蛾
10 人纹污灯蛾
11 红缘灯蛾
12 茄二十八星瓢虫
13 马铃薯瓢虫
14 大灰象甲
15 金盾龟金花虫
16 甘薯腊龟甲
17 大蟋蟀
18 大扁头蟋
19 石首棺头蟋
20 台湾棺头蟋
21 中华树蟋
22 短额负蝗
23 中华稻蝗
24 短角异斑腿蝗
25 疣蝗
26 印度黄脊蝗
27 野蛞蝓
28 黄蛞蝓
29 双线嗜黏液蛞蝓
30 灰巴蜗牛
31 同型巴蜗牛
第四章 潜叶、蛀食类害虫
01 潜叶蛾
02 烟蛀茎蛾
03 南美斑潜蝇
第五章 贮烟害虫
01 甲
02 粉螟
第六章 捕食性天敌
01 大草蛉
02 中华通草蛉
03 七星瓢虫
04 异色瓢虫
05 龟纹瓢虫
06 多异瓢虫
07 爪哇屁步甲
08 黄斑小丽步甲
09 星斑虎甲
10 大灰优食蚜蝇
11 黑带食蚜蝇
12 短翅细腹食蚜蝇
13 梯斑墨食蚜蝇
14 食蚜瘿蚊
15 双斑黄虻
16 中华大刀螳
17 红彩真猎蝽
18 环斑猛猎蝽
19 粗喙奇蝽
20 微小花蝽
21 华姬蝽
22 郑氏柯毛角蝽
23 大眼长蝽
24 食蚜齿爪盲蝽
25 草间钻头蛛
26 三突伊氏蛛
27 拟环纹豹蛛
28 八斑鞘腹蛛
29 拟水狼蛛
第七章 寄生性天敌
01 烟蚜茧蜂
02 棉铃虫齿唇姬蜂
03 丽蚜小蜂
04 昆虫病原生物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昆虫爱好者们的福音!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混迹于野外的自然观察者,我一直渴望拥有一本既能作为权威参考,又能方便实际操作的昆虫图鉴,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信息量非常可观,囊括了中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的常见昆虫,并且在分类上极为严谨,这让我能够对整个昆虫界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书中最为吸引我的,是对每一类昆虫的“鉴别要点”的细致描述。作者们非常懂得野外观察者的痛点,他们会清晰地指出不同物种之间最容易混淆的特征,并且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举个例子,在区分一些相似的鳞翅目昆虫时,书中会详细地讲解翅膀上的斑纹、颜色、触角形态、甚至停歇时的姿态等,这些细节在实地观察中显得尤为宝贵。我曾多次因为这些细致的描述,成功地辨认出那些我以前只能模糊识别的昆虫。 此外,书中关于昆虫“生态位”和“行为模式”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比如,关于一些昆虫的“拟态”和“保护色”,书中会详细分析它们是如何融入环境,以及这种适应性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还有关于一些社会性昆虫的“社群结构”和“分工合作”,这些都让我对昆虫世界的神奇和复杂有了更深的敬畏。阅读这些内容,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关于自然界生存智慧的百科全书。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图片质量堪称业界标杆。每一张照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拍摄,色彩饱满,细节清晰,充分展现了昆虫的自然之美。而且,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不同角度、不同状态下的昆虫照片,包括它们的繁殖行为、进食瞬间,甚至是一些罕见的幼虫形态。这些高质量的图片,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更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中国昆虫图鉴》不仅仅是一本图鉴,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位沉默的向导。它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走入自然,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微小而伟大的生命。我毫不犹豫地向所有热爱自然、热爱昆虫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你探索昆虫世界的得力助手。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昆虫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圣经”!当我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设计所打动。作为一名资深的自然摄影师,我一直追求能有一本能够真正反映中国本土昆虫多样性的权威图鉴,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收获”。它所包含的昆虫种类之多,信息之详实,是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找到的。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完美平衡。它在每一个物种的介绍中,都提供了精确的学名、分类信息,并且附有详细的形态描述,这对于专业的鉴定工作至关重要。而更难得的是,书中还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这些形态特征的生态意义,以及在野外如何进行识别。比如,在区分几种相似的蚜虫时,书中会特别强调它们的腹管形状、体色等细微差别,这些信息对于摄影师来说,往往是决定能否拍出高质量作品的关键。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昆虫“生物学特性”的深入挖掘。它不仅罗列了昆虫的基本信息,更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求偶行为”、“迁徙模式”、“抗寒机制”等等。我经常会因为书中对某种昆虫独特繁殖策略的描述而感到惊叹,比如一些授粉昆虫与特定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或者一些食虫昆虫的捕食技巧,这些都让我对生命的智慧充满了敬畏。 另外,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简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平。每一张照片都如同艺术品一般,清晰度极高,色彩还原度也非常出色。我尤其喜欢那些展现昆虫在自然环境中,展现其独特生活习性的照片,比如一只草蛉正在捕捉蚜虫,或者一只螳螂正在蜕皮。这些生动的瞬间,不仅满足了我的视觉享受,更让我对昆虫世界的复杂性和生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总而言之,《中国昆虫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杰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展示中国昆虫多样性和生态智慧的百科全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昆虫世界充满好奇的朋友们,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会因为它而更加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虫友”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长期在户外活动的自然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市面上缺乏一本真正能满足我们需求的昆虫图鉴,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而这本书,恰好就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首先,它的信息量非常庞大,涵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常见乃至一些稀有的昆虫种类,这对于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至关重要。 书中对于每一种昆虫的描述,我个人最欣赏的一点是它的“实用性”。它不仅列出了学名和俗名,更重要的是,针对我们这些喜欢实地观察的人,提供了许多关键的鉴别特征。比如,在区分几种外观相似的鞘翅目昆虫时,书中会特别指出它们的触角形态、鞘翅上的刻点、腹部节数等细微差别,这些细节在野外观察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去辨认,准确率大大提高,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其次,书中的图片质量可以说是非常顶级的。每一张照片都清晰锐利,色彩真实,光线运用恰到好处,能够将昆虫最真实的形态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那些展现昆虫在自然栖息地中活动的照片,比如正在采集花蜜的蝴蝶,或者在树叶上休息的甲虫,这些场景感十足的图片,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态位。而且,同一物种的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的照片也都有收录,这一点非常贴心。 语言风格方面,作者们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生动的叙述,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枯燥。他们常常会加入一些关于昆虫行为的趣闻轶事,或者是一些在野外观察时容易遇到的“坑”,并给出相应的提示。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书中的地图和分布图也为我们了解不同昆虫的地理分布提供了直观的帮助。 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份充满智慧和经验的指南。它让我在每一次的野外探险中都充满了底气,也让我对脚下的土地孕育的生命充满了敬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自然、热爱昆虫的朋友们,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会爱上这本书。
评分我一直对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昆虫。这次有幸接触到《中国昆虫图鉴》,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宝藏。首先,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非常大气,封面就给人一种专业而厚重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制作的。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高清、高质量的昆虫照片,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让我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精致的复眼、纤细的触角和复杂的翅脉。 书中的内容编排也非常有条理,按照科学的分类系统,将庞杂的昆虫世界梳理得井井有条。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各种昆虫的“形态特征”介绍。作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了不同昆虫的关键识别点,并且常常配以局部特写的插图,这一点对于区分那些看起来很相似的物种来说,简直是神来之笔。我曾经因为分不清几种常见的蛱蝶而苦恼,但对照这本书的详细描述和插图,我终于能够准确地辨认它们了。 除了形态描述,书中对昆虫的“生活习性”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关于不同昆虫的“食性”——它们吃什么,在哪里吃;“繁殖”——它们如何求偶、产卵,以及幼虫的形态和习性。这些信息不仅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更让我对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种寄生蜂,它如何精确地将卵产在宿主昆虫的体内,听起来就充满了自然界的生存智慧,非常令人着迷。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它既有学术论文般的严谨,又不失科普读物的趣味性。作者们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会穿插一些关于昆虫演化、生态适应的有趣观点,甚至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关于昆虫的故事,这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博物学家对话。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科普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读者的兴趣。 总而言之,《中国昆虫图鉴》是我近年来阅读过最令人满意的一本昆虫类书籍。它不仅是一本权威的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奇妙昆虫世界的窗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朋友,无论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像我一样的普通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作为一名业余的昆虫爱好者,我一直梦想能有一本能够权威又贴近实际的图鉴,而《中国昆虫图鉴》正是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住了。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清晰、生动的昆虫照片,每一张都仿佛将我带入了真实的自然环境,让我能够近距离观察到那些神奇的小生命。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种昆虫的描述都非常详尽,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字和分类,还包括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甚至连食性、繁殖方式都一应俱全。那些专业的术语,在作者们生动形象的解释下,变得易于理解,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常见昆虫的“小故事”,比如关于某个昆虫是如何伪装的,或者它们如何捕食,这些细节让原本冰冷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昆虫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按科、属、种的分类清晰明了,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尤其是书中提供的鉴别指南,对于区分相似的物种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在外出观察时,就遇到了几只让我傻傻分不清的蝴蝶,幸好带上了这本书,对照着图鉴的详细对比,我终于弄明白了它们的区别。这种实用性是我非常看重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位随时随地可以请教的“昆虫老师”。 另外,书中的插图也同样精彩,虽然我更偏爱照片,但一些手绘的插图,例如昆虫的各个发育阶段,或者其重要身体结构的特写,都极具艺术性和科学性,为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解剖结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常常在仔细研究完一张照片后,再看看相关的插图,两者结合,感觉对昆虫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色彩还原度很高,细节处理到位,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也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 总而言之,《中国昆虫图鉴》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科普读物。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昆虫感兴趣的朋友,它一定能开启你一段美妙的探索之旅,让你看到一个你从未想象过的、充满惊喜的微观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