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家人的蔬菜养生书
定价:29.80元
作者:鲁直 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023741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首先教你鉴别自身体质、懂得食材寒热搭配,明白食物的四性五味对于健康饮食的影响;
这套《全家人的健康养生书系》一套三本,选择生活中常见的36种水果、蔬菜和杂粮。
食物趣话——该食物的由来、相关古诗词对其的描述、与之有关的一些谜语或围绕其发生的小故事——比如西红柿曾经被称作狼桃,又曾作为观赏植物爱情苹果种在女王的花园、茄子是进化了的巨大鸡蛋、拔丝山药如何帮助唐军攻城夺池、菠菜为何称红嘴绿鹦鹉、薏仁如何治好将美女十八变、豇豆为何都是两根长在一起成双成对……
营养面面观:突出它们各自含量*多的营养成分、有效成分——比如芹菜降压、韭菜增加被称为蔬菜中的、胡萝卜含维生素A高可以防治夜盲症、茄子维生素P含量**补脑防癌防治血管硬化、椰汁含镁高作为长在树上的人体体液、大蒜是长在地里的抗生素、油菜和菜薹是长在地里的伤口缝合剂、苋菜(而不是菠菜)补铁、山楂降血脂、杏仁止咳、梨子润肺、芒果防晕船等等;
搭配宜忌:另外一个是搭配的问题——不要又吃西瓜又喝绿豆汤或冬瓜汤寒凉的食材雪上加霜,不要狗肉火锅加肉桂生姜温热的食材火上加油,含维生素C高猕猴桃的不要和含维生素C分解酶黄瓜的搭配,含鞣质较多的水果不要配海鲜、含草酸高的菠菜等不要和含钙高的豆腐同吃因为容易生成草酸钙导致结石等等;
简易食疗偏方:还有各种小偏方——比如薏仁调治青春痘和美容、甜瓜蒂防烫伤、葡萄根治痛风、玉米须降压降脂、西瓜败火、西瓜霜润喉等。
选了一些健康食谱,也有调养慢性病的效果,可以直接在家里自做。
食材的挑选——如何挑选雄梨或汁水更多的雌梨、怎样辨别真假黑米、如何保证山药不变黑、耦怎么炒才不黑、山楂为什么忌用铁锅……
可读性、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如食疗,希望能够让读者看了书之后少去医院、少花钱在医药费上。
内容提要
古语有云:“宁可三日无鱼肉,不可一日无果蔬”,蔬菜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可抑制癌症的成分。每天食用适量蔬菜,不仅可防癌,也能同时减少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及痛风、肥胖、便秘等现代文明病。
目录
作者介绍
鲁直,医学专业出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年,后潜心研究大众健康养生。编著《五色食物养五脏》等健康、育儿图书40多种,多次获华东地区科技图书奖,部分图书版权输出韩国和台湾地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挺平常的心态的,毕竟市面上讲“养生”和“食疗”的书籍简直是多如牛毛,大多都是老生常谈,无非是多吃点什么深色蔬菜,少摄入点油盐,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落实到日常三餐里,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或者说,缺乏那种能让人立刻动手尝试的冲动。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里会不会有一些我没听说过但又很实用的搭配技巧,或者是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食谱调整建议。我记得我最先翻看的是关于“如何让不爱吃绿叶菜的挑食小孩乖乖就范”那一部分,里面的方法倒是挺有新意的,比如用一些天然的果蔬汁来给面糊调色,让蔬菜“隐身”于饼干或松饼之中。光是这一点,就让我觉得这本厚厚的书里,还是藏着不少真金白银的干货,而不是单纯的凑字数。而且,作者在介绍每种蔬菜的营养成分时,没有用那种冷冰冰的化学式语言,而是用一种很生活化的比喻,比如把某种维生素比作身体的“小卫士”,把膳食纤维比作肠道的“清道夫”,这样一来,即便是厨房小白,也能很快理解为什么要吃它,而不是盲目跟风。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基础知识到进阶烹饪,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很多专业的烹饪书籍,图片要么失真,要么太艺术化,导致读者看不清食材的真实状态。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而且非常写实。每道菜肴的成品图旁边,往往会附带一张“关键步骤放大图”,清晰地展示了食材的最佳形态——比如,应该切成多大的丁,或者某种酱汁应该呈现出多浓稠的状态。这对于我这种“眼见为实”的动手型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曾经因为图片误导,把某种酱料放得太少而导致菜肴味道平淡,但这本书的配图几乎没有这种误导性。此外,书的索引做得非常人性化,我可以直接根据“我今天买了XX蔬菜”来反查能做什么菜,而不是只能按照章节顺序翻找。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编排方式,让这本书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它已经从一本“参考书”变成了一本每天都会被翻阅的“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食物口感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养生食谱的通病就是把食物做得寡淡无味,仿佛吃东西只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不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风味平衡”的把握。它不是简单地把蔬菜煮熟或蒸熟,而是很巧妙地利用了酸、甜、苦、辣、咸这五味的微妙关系。比如,在处理一些略带苦味的蔬菜时,作者会建议搭配少量发酵食品或者天然的甜味剂(比如少许蜂蜜或烤过的洋葱),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整体的适口性。我特地去研究了它关于“根茎类蔬菜的焦糖化”那一章,学到如何通过控制火候,让红薯和胡萝卜在不额外加糖的情况下,自然释放出深层的甜香,这简直是颠覆了我对这些“配角”蔬菜的认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想象那种味道,这比单纯看食谱步骤要有趣得多,也更容易激发我去厨房实践的欲望。它真正做到了“好吃”与“健康”的完美结合,而不是互相妥协。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封面设计和装帧吸引的,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色调,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健康、很踏实。但内容方面,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我家的厨房空间不算大,很多复杂的烹饪工具我都没有,所以那些需要用到慢炖锅、真空密封机才能完成的“大师级”菜谱,对我来说就是摆设。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到位,大部分食谱都只需要基础的锅铲刀具就能完成,而且很多步骤都标注了预估的制作时间,这点对于像我这样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尝试做了好几个“十分钟快手菜”,比如一个用小油菜搭配蒜蓉和一点点香醋的凉拌菜,味道清爽到爆炸,而且真的在通勤回来后半小时内就能端上桌。更难得的是,它没有强求我们必须使用罕见的、需要特地跑去进口超市才能买到的食材,大部分蔬菜都是本地菜市场就能轻松购得的当季产品。这种“触手可及”的健康,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评分我们家老一辈的健康问题是近几年我最担心的,他们普遍存在消化系统偏弱和慢性炎症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一些温和、低刺激性的食疗方案,但很多药膳类的书籍又过于复杂,充满了各种炮制要求。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将传统食疗的理念融入到了非常现代和简单的烹饪方法中。比如,它有一章专门讲解了“肠道友好型”蔬菜的预处理方法,强调了如何通过正确的浸泡、焯水甚至发酵,来降低蔬菜的草酸含量或增加益生元。我按照书上的建议,给老伴做了一周的“温和养胃粥”,里面加入了南瓜、山药和少许小米,粥体绵密,非常容易消化,他反馈说肠胃舒服了许多。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个家庭营养师的私人指导。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健康难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