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盤活 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
定價:52.00元
作者:王韆馬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4345612
字數:
頁碼:32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從雷履泰、盛宣懷、鬍雪岩到馬化騰、馬雲,從日升昌、寜波幫、到招商銀行、平安集團、、……中國民間金融不僅讓人民使用資金便利和快捷,刺激瞭商品經濟以及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如果想讀懂中國經濟的變革,就必須要瞭解中國民間金融的生長。
《盤活 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著眼於中國民間金融自山西票號誕生後的百餘年曆史風雲,梳理瞭山西票號、安徽典當、寜波、廣東十三行、民國時期的“南三北四”,直到今天的互聯網金融這一發展脈絡,從中挖掘齣中國民間金融在這百年來的傳奇以及智慧,贊頌它們在牟利的同時,堅守信譽、積極服務民眾、扶持實體經濟、力促中國的民族工商業,並聯手對抗外來的金融霸權的壯舉。
但是,民間的“非理性”因子,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讓中國民間金融逐漸由主體走嚮瞭邊緣。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如何給民間金融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空間,讓民間金融*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如何重新厘定民間金融於當今中國之意義,《盤活 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給予瞭自己客觀和理性的思考。
目錄
作者介紹
王韆馬,齣版人,知名青年新生態作傢。現為藍獅子企業研究院創意總監。如今緻力於中國商幫及城市文化研究。主編有青年書《無法獨活·緻喂大的年輕人》《不焦慮的青春》;齣版有《重新發現上海1843—1949》,以及文學作品《媒體這個圈》《她比時尚寂寞》《無所適從的荷爾濛》。
文摘
《盤活 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
其一,它從資本方麵來說,並不是麵嚮社會廣泛,而是傢族式的,閤夥性質的。這種方式使資金來源範圍有限,使資金的籌集渠道和規模受到很大的局限。相反的是,西方的銀行實行的是股份製,但這種股份製顯然跟前麵所提到的銀股和身股,並不是一迴事情。那隻是籠絡人纔的手段,而它推動的則是資本社會化以及生産社會化。當銀行通過這種方式將更多的資金收為己用,它的“財大氣粗”就自然而然。
曰後,進入中國的匯豐銀行,甚至掌控瞭中國市場上的銀根,手一緊,銀根就緊,手一鬆,銀根就寬裕。
相比之下,票號這種“生理缺陷”,讓它終隻能仰人鼻息。
其二,票號的資本不僅依賴於東傢,而且由東傢承擔“無限責任”一一這和西方實行股份製,且是有限責任的股份製同樣有很大區彆。盡管這體現瞭東傢的誠信,但是萬一經營不善,就萬劫不復,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票號的“再生長”能力,且讓東傢的心態在經營過程中發生變化。
其三,票號雖然很能賺錢,但它們總是賺多少分多少,也不留公積金。這對員工來說,像是個好事情,但這卻使票號不能逐漸滾動發展,擴大規模。像曰升昌,獲利能力雖然很高,但分紅也很大。高的一次分紅,每股紅利與本金相等,也是1.2萬兩。據載,光緒年間,曰升昌就曾結賬分紅七八次。
其四,和華爾街給瞭美國100多年的工商業騰飛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相比,山西的票號卻沒有大規模投資於新式産業,始終在匯兌、拆藉的領域內畫地為牢。當新式産業的話語權握在外人手上的時候,票號在曰後的繁榮也成瞭無源之水。
其五,票號自創立之初,不僅自身追求誠信,而且在嚮外人發放貸款時,一直采取的就是信譽貸款製度,不論貸齣多大款項,都隻看重對方的人格和信譽,“萬兩銀子一句話”,不需要對方進行任何抵押。
這無疑是給瞭貸款者以方便,而且讓人覺得很有麵子一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商人們都覺得以抵押品藉款妨礙體麵,是彆人對自己人品或者說麵子的看低。要知道,麵子文化是中國為根深蒂固的一種文化,影響瞭諸多中國人的人生選擇。但這樣一來,票號雖然贏得瞭客戶,潛在的風險卻非常大。
其六,它沒有麵嚮社會吸收普通的小額儲蓄存款。這種碎片化的資金,盡管質量不高,但數量卻是眾多,處理得好,也能聚沙成塔,但偏偏被票號有意無意地忽略。對票號來說,它更喜歡來錢快來錢大的“項目”。
比如,票號就喜歡做一些達官貴人的生意。這也很好理解。一方麵,官員自身的積餘應是不少,畢竟社會上都流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另一方麵。官員的手中還掌握著權力,巴結好瞭,還能從他們手中無息或者低息拉到可以動用的公款,這就意味著票號能獲得巨額的無息或者低息的資金。《山西票莊皮行商務記》曾記載有這樣的故事,“考前清定例,凡屬官款,在京是存國庫;在省則存藩庫;在票莊者,官場與老闆(老幫)私人情耳,故不行息也。所以票莊各碼頭之老闆(老幫)之人,必選乾練精明,應酬嫻雅者充之,方能勝任而愉快。蓋博得長官之歡心,青蚨”自然疑為飛來也。昔有某君為某分號老闆(老幫),聰明乾練,都雅宜人,到處官場往來,大有飲醇自醉之風。唯天性豪爽,不吝小費,起居衣食,亦備極講究,忌之者以讒於總號長(大掌櫃)。號長(掌櫃)曰:‘某之奢吾豈不知然每年結利之多,他人皆不若伊。須知伊之者,非奢也,其意實為號事計耳。
蓋不如此則交遊不廣,官路不通,而利微矣。如伊之奢何害也,請退與言。’聞者皆謂號長(掌櫃)知人而善任。而票莊老闆(老幫)各號中如此人者,尚多多也。老闆(老幫)如此,夥友可知;一號如此,他號可知”。這讓人不免唏噓,要知道,票號在治理過程中一直強調防貪,但為結交官府拼命花錢,卻是正當無比,是為票號做的好事,也是彆人想批評也批評不得的。事實上,票號結交宮府帶來的利益也印證瞭文中這個老闆(老幫)很有先見之明,同治年間,四川將軍崇實把多年榨取所得,交由票號匯往北京,票號主堅不吐露崇實交匯的金額,僅僅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人們獲知票號“年來得將軍匯銀費十三萬兩”一一你想想,匯費都如此之高,崇實的本錢該有多少!從這個小故事我們還能得知,票號不僅巴結官府,而且在保密性上還尤為注意。這也是宮府願意和票號一起做“生意”的原因所在。
這種意願到次戰爭之後,變得更為強烈。
隨著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各行省都要按時按規定嚮指定口岸匯解戰爭賠款。距離近一點的沒什麼睏難,但遠一點的行省,則變得有些頭大。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意味著有輕則革職、重則殺頭的危險。它們隻能主動尋求票號的幫忙。這倒中瞭票號的下懷。
……
序言
說實話,我最近被身邊的一係列金融事件弄得有點暈頭轉嚮,從P2P的爆雷到各種理財産品的風險提示,總覺得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難守。這時候,一本關於“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的書,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盞燈,讓我看到瞭曆史的智慧和經驗。我猜想,這本書應該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用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案例來講述。比如,在戰爭年代,民間藉貸是如何支撐起傢庭生計的?在改革開放初期,那些小額貸款公司、當鋪又是如何悄然興起的?又或者,在某些經濟低迷的時期,民間金融是否扮演瞭“托底”的角色,幫助中小企業度過瞭難關?我非常想知道,在經曆過無數次的經濟周期和政策調整後,中國的民間金融是如何保持其頑強的生命力的,又是如何不斷地適應和創新,以應對時代發展的挑戰。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今天的金融睏惑提供一些曆史的啓示,讓我們從中找到應對當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金融都有所涉獵的讀者,我一直對民間金融這個話題抱有極大的好奇。在我看來,民間金融是中國經濟肌體中一個充滿活力卻又常被忽視的組成部分。它不像官方金融機構那樣受到嚴格的規製,卻在更廣闊的民間土壤中生根發芽,為社會經濟的流動注入瞭獨特的活力。我尤其好奇,在經曆瞭百年風雲的洗禮之後,中國的民間金融是如何演變的?它曾經扮演過怎樣的角色,又在曆史的洪流中留下瞭哪些深刻的印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內幕,講述那些在民間金融領域叱吒風雲的人物和故事。也許,書中會描繪齣清末民初時期,錢莊、票號等金融機構的興衰;抑或是,改革開放初期,各種形式的民間藉貸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並為經濟騰飛貢獻力量。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中國的民間金融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理解它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反映社會變遷和經濟發展底層邏輯的書籍充滿興趣。這本書的名字《盤活中國民間金融百年風雲》恰恰觸動瞭我這方麵的敏感神經。在我看來,民間金融不僅僅是簡單的資金藉貸,它更是一種社會關係、一種文化傳承,甚至是一種經濟智慧的體現。我非常好奇,在過去的百年裏,中國的民間金融是如何在各種政治、經濟、社會變動的背景下,展現齣其獨特的生命力?它如何適應戰爭、改革、開放等不同的曆史時期?又如何應對來自官方金融的挑戰和擠壓?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生動的案例,例如,在某個時期,民間信貸是如何幫助農民渡過難關的;或者,在某個經濟轉型期,民間資本又是如何找到新的齣路,支持新興産業發展的。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民間金融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它所蘊含的寶貴的曆史經驗和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深邃的藍底搭配燙金的書名,仿佛訴說著一段漫長而波瀾壯闊的故事。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我一直對我們國傢悠久的曆史和文化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隱藏在民間,卻又默默支撐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間金融,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生活氣息。它不像國傢銀行那樣高高在上,而是深深紮根於鄉土,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很好奇,在這百年的風雲變幻中,這些民間金融機構是如何生存、發展、甚至經曆起伏的?它們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又留下瞭怎樣的印記?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讓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中國民間金融圖景。也許裏麵會講述一些充滿智慧的民間藉貸方式,或者是那些在睏境中依然能夠找到生存之道的金融組織。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滿期待,它觸及瞭一個我一直想要深入瞭解的領域,而且從封麵來看,它也具備瞭引人入勝的潛質。
評分我是一個對經濟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每次看到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大敘事,我總會好奇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細節,尤其是那些與普通民眾生活緊密相連的部分。民間金融,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角落。它不像主流金融那樣受到官方的嚴格監管和統一指揮,卻在市場的角落裏,以更加靈活、更加貼近民情的方式運作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遺忘的故事,講述那些在民間金融領域默默耕耘、甚至改變瞭地方經濟麵貌的人物和事件。我希望能讀到一些關於不同地域、不同時期民間金融的特色,比如南方沿海地區的錢莊,北方鄉村的互助會,或是西南地區的票號。這些不同形式的民間金融,它們是如何産生的?又是如何在特定社會經濟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它們的成功與失敗,又為後世留下瞭哪些寶貴的經驗教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次深入的、接地氣的曆史迴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