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漫游埃及
:49.00元
售价:36.8元,便宜12.2元,折扣75
作者: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2001288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8 认识埃及 埃及世界遗产
12 味蕾之旅 吃在埃及
16 开心伴手礼 埃及买买买
20 埃及十大必体验
32 众神与传说 古埃及人的信仰与依归
48 法老揭秘 全身行头大公开
58 开罗
60 开罗交通
64 精华景点
开罗市中心
泰拉? 哈尔布街与解放广场、欧拉比广场、埃及博物馆
伊斯兰区
征服门与胜利门、锡海米屋、海基姆清真寺、维卡拉、伊斯兰
艺术博物馆、侯赛因广场和清真寺、格胡利陵墓、爱资哈尔清
哇,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光是封面那略带陈旧感的印刷和那几处烫金的埃及符号,就让人心里一颤。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走马观花的旅游手册,结果翻开第一页,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位老探险家在昏黄灯光下,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娓娓道来的私密日记。作者的笔触细腻得简直有点神经质,他没有急着带你去宏伟的金字塔前拍照留念,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尼罗河畔清晨那片刻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和水汽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味,以及河边那些不知名的小渔船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让我几乎能感受到烈日烘烤过的石块的温度,还有那些穿着粗布衣裳的当地人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种千年不变的平和与沧桑。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在“展示”埃及,而是在“渗透”埃及,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仿佛真的卸下了现代的浮躁,慢了下来,去倾听那些沉睡在沙丘之下的低语。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某个不知名神庙遗址的描写,作者没有过多渲染神圣感,而是专注于描述风蚀后墙壁上那些模糊不清的象形文字,那些笔画如同水墨晕染开来,暗示着时间是多么无情又多么伟大的雕刻家。读着读着,我甚至感觉自己也成了他旅途中的一个影子,跟随着他,在炎热的正午,躲进阴凉处,与他分享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孤独。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甚至在某些地方,我感觉翻译者赋予了原文一种比作者原意更饱满的韵味。我尤其赞赏翻译者在处理那些充满异域色彩的名词时所采取的策略,既保留了其独特性,又没有让普通读者感到阅读上的障碍,他们似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平衡点,让那些拗口的古埃及神祇或地名,读起来也带着一种独特的异域美感,而非生硬的音译。这种对语言的尊重和再创造,让我想起一位技艺高超的修复师,在不破坏原作肌理的前提下,让作品重焕光彩。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极为考究,书页的米黄色调,以及字体的疏密得当,都让人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这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他们深知,对于这样一本需要沉浸其中的作品,载体本身也必须是友好的、充满仪式感的。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薄纱,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精心营造的氛围。我甚至愿意为了这份阅读的愉悦感,而忽略掉一些可能存在的微小瑕疵,因为整体感受已经超越了“一本合格的书”的标准,达到了“一件艺术品”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出彩之处,在于它对于“光影”的独特处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光影的赞歌。作者似乎对不同时段的光线有着近乎病态的痴迷,他会精确地记录下一天中不同时刻,光线是如何“捕获”和“释放”那些古老建筑的细节。黎明时分,光线是带着冷冽的蓝紫色,将神庙的轮廓勾勒得如同刀刻;而正午时分,光线变得残酷而直接,让一切细节暴露无遗,同时也让阴影变得深邃而充满神秘感;而我最喜欢的,是黄昏时分,那金红色的“魔幻时刻”,光线变得极其柔和,将沙石的纹理染上了一层温暖的琥珀色,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连空气中的尘埃都在金色的光柱中跳着慢舞。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光影的剧场,每一次场景切换,都伴随着光线的变化。这种对视觉元素的极致描摹,使得阅读体验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解码,而更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心制作的、无需对白的影像作品。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光线的变化也变得更加敏感和珍惜,这本书仿佛在我心中植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让我对周遭环境的美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一团迷雾,但偏偏是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才抓住了我的心。它不像传统游记那样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卷被随意展开又折叠起来的古老羊皮纸,充满了跳跃和回溯。上一章可能还在热烈讨论卡纳克神庙的宏伟柱廊,下一章却戛然而止,转而深入探讨了某个家族世代相传的制作香料的秘方,那种对日常生活的关注,让我对古老文明的理解不再局限于那些冰冷的石头和巨大的雕像。作者似乎有一种本能,总能从最微不足道的人事物中,提炼出最深邃的文化意涵。比如,他花了整整三页纸来描绘一位老妇人如何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耐心地缝补着她那件颜色早已褪尽的罩袍,文字里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颂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敬意。这种近乎于散文诗的写作风格,时常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合上书本,望向窗外,整理一下思绪,因为文字里蕴含的情感浓度太高,需要时间去消化。最妙的是,作者似乎并不在乎读者是否能完全理解他所有的隐喻和联想,他只是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毫无保留地倾倒出来,这反而给了读者极大的自由去构建自己的“埃及印象”。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它需要你投入心神,像对待一位老友的倾诉那样去聆听。
评分我一向对那些过度美化异域文化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少了点“野性”和“真实”。然而,这本《漫游埃及》却成功地避开了这种陷阱。作者并不回避埃及的“不完美”——那些在历史遗迹周围无处不在的现代喧嚣、那些夹杂着塑料垃圾的古老集市、以及那些过于热情的商贩。他将这些现代的“噪音”也融入到他的观察之中,这种并置反而让历史的厚重感更加凸显出来。比如,书中提到他坐在一个破旧的茶馆里,一边品尝着浓郁到发苦的薄荷茶,一边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喧闹的摩托车喇叭声,那一刻,时间似乎被压缩了,古老的法老王和现代的埃及青年在同一片阳光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这种“不加滤镜”的记录方式,让我对作者的诚实度油然而生敬意。他没有将埃及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完美无瑕的异境,而是将其置于一个真实、复杂、充满生命力的当代语境中去审视,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观察。这种坦诚,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知道你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美化过的旅游宣传册,而是一个真正有人在生活、在呼吸的土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