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華文基礎字典
:29.80元
售價:22.4元,便宜7.4元,摺扣75
作者:李行健
齣版社:華語教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38147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該書主要針對漢語初學者、海外華僑子弟使用!
內容提要
一、本字典共收錄規範漢字1480個,按拼音音序排列。每個字頭包括拼音、筆畫、部首、結構四部分,部分字增加筆順展示。相 對應的繁體字括注在正文字頭之後,異體字不收錄。二、因繁體簡化而産生的同形、同音或同形不同音字,一律分列,並標以1、2……。如“闆1”與“闆2(闆)”、“乾1”與“乾 2(幹)”、“後1”與“後2(後)”、“錶1”與“錶2(錶)”、“彆1”與“彆2(彆)”等。三、多音字各音項集中列在一個字頭之下,按讀音分列。如:阿ā/ē7畫左阝部左右四、本字典有500字左右的字源常識內容,以知識窗形式,附列於對應的字頭下。其敘述用字不受本字典收字所限。五、每個字的釋義按�A�B�C�D……標注義項。六、用例前用“��”號,兩個以上用例,用“|”綫分隔,用例中齣現的本字用“~”號代替。七、組詞分列於相關義項之後,以“○”號,按雙音節(先順序後逆序)到多音節順序排列。八、如果一個義項還需要細分時,則以a)、b)、c)分項,再逐項釋義。九、用“”手形符號錶示“提示”,對該字的寫法、意義、用法和相關的應用知識、文化知識作必要說明。
目錄
作者介紹
李行健,男,1935年生於四川遂寜,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語文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國傢語委委員,現任國傢語委谘詢委員會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報刊協會會長、中國辭書學會顧問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在實用性層麵的設計理念,可以說是做到瞭“大道至簡”的極緻。在學習過程中,工具書的反應速度和查找效率是決定用戶粘性的關鍵因素。這本字典的索引係統無疑是頂尖水準的。無論是部首查字法,還是筆畫數檢索,其邏輯鏈都設計得非常順暢,幾乎沒有齣現“明明知道怎麼寫卻找不到”的挫敗感。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同音異形詞的處理方式,非常人性化。當你查閱一個有歧義的讀音時,它不會直接給齣冗長解釋,而是通過並列展示具有相同讀音的若乾核心漢字,並附帶極其簡短的區分標記,讓用戶可以迅速聚焦到自己要找的那個字上,極大地節省瞭閱讀時間。這種效率上的優化,對於需要快速獲取信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彆欣賞它在保持權威性的同時,沒有犧牲掉日常查詢的便捷性,它成功地架設起瞭一座連接學術嚴謹與日常使用的橋梁。
評分這本字典的排版和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工具書的刻闆印象。首先,紙張的質感非常棒,摸上去有一種溫潤的觸感,裝幀也顯得相當考究,即便是高強度的使用也不會輕易受損。內頁的印刷清晰度達到瞭專業級彆,每一個漢字的筆畫都縴毫畢現,即便是學習者在辨認一些筆畫復雜的字形時也不會感到吃力。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版式設計上的匠心獨運。它巧妙地平衡瞭信息密度和閱讀舒適度,沒有采用那種塞得滿滿當當、讓人望而生畏的布局。字體的選擇非常科學,主詞條的字號適中,注音和釋義部分的字體雖然略小,但疏密得當,對比鮮明,使得查找過程高效而流暢。特彆是對於初學者而言,這種清晰、不擁擠的視覺體驗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心理門檻。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是在學習初期接觸到這樣一本製作精良的工具書,我的學習路徑會平順和愉悅得多。它不僅僅是一本查閱工具,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閱讀輔助品,讓人願意時常翻閱和把玩。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用戶體驗的尊重和對語言學習的深刻理解。
評分如果從一個資深語文教師的角度來審視這本工具書的學術嚴謹性,我會給予高度評價。首先,其對漢字源流和字形演變的考究,雖然可能不會在每一個詞條下都詳盡展開,但對於那些具有復雜曆史背景的重點詞匯,它提供瞭清晰的溯源脈絡,這對於理解漢字的深層文化內涵非常有幫助。此外,在引用的規範性上,它似乎遵循瞭最嚴格的語言學標準,無論是音標標注還是引用的語料來源,都顯示齣極高的專業素養。我注意到,它在處理一些古今異義詞時,會明確標注齣不同曆史時期的語境,這對於閱讀古籍或理解文學作品中的“老詞新解”現象至關重要。這不僅僅是一本教人“怎麼讀”和“什麼意思”的書,它更像是在潛移默化中嚮使用者傳授一種審慎的語言研究方法。它鼓勵讀者去探究詞語背後的文化沉澱,而非僅僅滿足於錶麵的定義,這在同類工具書中是較為罕見的深度。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整體感受,是一種久違的、寜靜的學習體驗。在這個充斥著碎片化信息和速食文化的時代,擁有一本如此厚重且內容紮實的工具書,本身就是一種對專注力的訓練。它的價值並不在於它能瞬間告訴我某個生僻字的讀音,而在於它在你翻閱和對比的過程中,所構建起的一個完整的、有條理的知識網絡。我個人在使用它時,常常會因為一個詞條的釋義而聯想到相鄰的幾個詞匯,不知不覺中完成瞭一次圍繞主題的知識拓展。這種“意外的收獲”是單純通過電子檢索很難獲得的。書本在手,你可以隨時在不同頁麵間跳轉,用手指沿著文字的序列進行探索,這種物理性的互動,反而加深瞭記憶的粘閤度。它提供的不是冰冷的數據,而是知識的溫情和秩序感,讓人在浩瀚的中文世界裏,找到一個可靠的、可以信賴的錨點。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基礎漢語詞典的期待值並不高,總覺得它們在內容深度上會有所欠缺,更像是應付考試的“最低標準”配置。然而,實際使用下來,我發現我對這本工具書的初始判斷完全是片麵的,它提供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基礎”二字所能概括的範疇。它不僅僅是給齣瞭常見詞匯的標準釋義,更在許多詞條的拓展信息上下瞭大力氣。例如,對於一些多義詞,它不僅羅列瞭主要的幾種含義,還用非常精煉的例句展示瞭其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這對於提升錶達的準確性至關重要。更妙的是,它似乎對現代漢語的語用習慣有著敏銳的捕捉能力,收錄瞭一些在日常交流和書麵語中頻繁齣現,但往往被舊版詞典忽略的新興詞組或固定搭配。這種與時俱進的編撰態度,讓這本看似傳統的工具書煥發齣瞭強大的生命力。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活的語言參考係統,能有效幫助使用者從“知道這個字”升級到“會用這個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