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新華詞典 第4版
:85.00元
售價:62.1元,便宜22.9元,摺扣73
作者: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修訂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00083447
字數:
頁碼:
版次:4
裝幀:簡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一部語文和百科條目兼收的中型詞典。在2001年修訂版的基礎上進行全麵修訂。新增單字條目500餘條,多字條目4300餘條,共收條目52000餘條。
語文條目突齣查考功能。注重收入書麵語、成語和通行的新詞語條目。字量大,能滿足一般的閱讀需求。字形、字音、詞形體現國傢語文規範和標準
百科條目內容豐富,吸收*科研成果。涵蓋信息、環保、法律、財經、軍事、醫學、建築、天文、地理、哲學、宗教等多個學科。
附錄收錄17個主題,體現知識性和實用性。如中外曆史大事年錶、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錶、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吉跡、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錶、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等。
適閤中學師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使用。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錶
部首檢字錶
詞典正文(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
附錄
(一)中國曆代紀元錶
(二)中外曆史大事年錶
(三)中國主要親屬關係簡錶
(四)中國行政區劃簡錶
(五)世界各國和地區簡錶
(六)中國少數民族簡錶
(七)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古跡
(八)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
(九)中國特有珍稀動物
(十)世界重大公害事件
(十一)計量單位簡錶
(十二)常用科技名詞規範簡錶
(十三)科學技術的重大發現發明
(十四)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事件
(十五)漢語拼音方案
(十六)節氣錶
(十七)元素周期錶
我最近重溫瞭《二十世紀都市的幾何美學》,每次讀都有新的發現,這本關於城市規劃和建築哲學的著作,簡直是視覺與思想的雙重盛宴。作者擁有極強的空間感和曆史穿透力,他不僅僅是在描述那些著名的摩天大樓或廣場的設計,更是在追溯這些設計背後的社會思潮和技術限製如何相互角力、最終定格為我們今天的城市麵貌。比如,他對包豪斯風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異化”的分析,簡直入木三分,揭示瞭看似普適的“理性設計”如何在地域的土壤中開齣完全不同的花朵。這本書的圖文配閤堪稱業界典範,那些精心挑選的黑白照片和詳盡的建築剖麵圖,每一個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材料、光綫和人流的故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街道的心理學”那一節,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每天通勤路上的那些尋常景象,發現原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被潛移默化地引導。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讓你成為建築師,而在於讓你成為一個更具批判性眼光的城市居民。
評分最近被《失落的古代農業文明》這本書深深吸引住瞭,它徹底刷新瞭我對“文明起源”的刻闆印象。作者是一位人類學傢,他采用瞭一種非常田野調查式的寫作方法,將枯燥的考古數據,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場景。他帶領讀者深入到那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偏遠山榖和乾旱平原,考察那些早已消亡的、依賴復雜水利係統和獨特作物種植技術的小型社會。書中對於古人在麵對極端氣候變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驚人的韌性和創新力,令人肅然起敬。例如,他對安第斯山脈上的“梯田迷宮”的描述,細緻到令人發指,每一個石塊的壘砌都蘊含著對土壤保持、水分調配的深刻理解。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但語言卻保持瞭一種探索者特有的好奇心,讓你感覺自己就像是跟隨作者一起,用鐵鍬和放大鏡,重新挖掘曆史的真相。它迫使我們反思,現代農業的“效率”是否是以犧牲瞭長期的生態平衡為代價的。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探討“存在主義與後現代思潮”的學術性書籍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會是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然而,《代碼之外的寂靜》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敘事手法極其大膽且富有實驗性,他似乎並不在意傳統的邏輯遞進,而是像一位高明的音樂傢,用錯位的時空和跳躍的意象來構建他的論點。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是他分析“數字身份焦慮”的那一章,他沒有去批評技術本身,而是深入挖掘瞭人類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通過構建和維護一個虛擬的“我”來應對真實世界的不確定性,那種對現代人精神睏境的洞察,尖銳得讓人心頭一緊。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張力和節奏感,讀起來就像是在解一個結構精妙的謎題,每解開一個小結,都能帶來巨大的智力上的滿足感。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瀏覽,而是沉浸式的“慢讀”,需要你隨時停下來,去迴味那些句子中蘊含的多重含義。對於那些厭倦瞭錶麵化解讀,渴望深入挖掘人類心智深層結構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
評分不得不提這本《海風低語的航海日誌》,它完全不是我通常會選擇的類型——一本看似樸素的探險迴憶錄。但正是它的樸實無華,散發齣瞭最動人的光芒。作者是一位業餘的環球航海者,他沒有用宏大的敘事來包裝自己的旅程,而是像一個忠實的記錄員,細緻地描述瞭從桅杆吱呀聲到船體每一次輕微搖晃的感官體驗。最觸動我的,是那些關於“等待”的描寫。在漫無邊際的太平洋上,等待風暴過去,等待日齣,等待信號……這些漫長的停滯時間,反而成瞭他進行內心對話的最佳時機。他記錄瞭如何與海鳥建立起一種奇特的默契,如何分辨齣不同洋流帶給船體的細微阻力差異。這些細節的積纍,構建瞭一種令人信服的真實感,讓你幾乎能聞到鹹濕的空氣,感受到皮膚上被海風打磨的粗糙感。這不是一本關於徵服自然的冒險故事,而是一部關於如何在極緻的孤獨中,與自我達成和解的內心史詩。
評分這本我最近淘到的《東方智慧啓示錄》,真是讓人愛不釋手,一翻開就仿佛被帶入瞭一個充滿古老哲思和現代洞察力的奇妙世界。它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以一種非常細膩、甚至帶著點詩意的筆觸,去探討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卻又影響深遠的問題。比如,書中對“時間”的理解,作者沒有用生硬的物理學定義,而是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描述瞭時間如何像一條河流在我們身邊靜靜流淌,又如何在不經意間塑造瞭我們的心性和行為模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謙卑與敬畏,他引用瞭大量古代文獻中的隻言片語,然後用當代科學的視角去重新解讀,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人在閱讀時既感到踏實,又充滿瞭對未知的嚮往。書中的排版也做得相當考究,留白恰到好處,字體選擇典雅而不失現代感,即便是深夜捧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有瞭一種微妙但堅實的基礎性轉變,像是重新校準瞭人生的指南針,不再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而是能更清晰地聽見內心的聲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