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x言
*1章&xbsp; *高用电能效的意义与政策措施
&xbsp; 1.1&xbsp; 我guo电能的现状与问题
&xbsp; 1.2&xbsp; 我guo的能源战略方针
&xbsp; 1.3&xbsp; *高电能效率的政策措施
*2章&xbsp; 配电网能效与节能基础
&xbsp; 2.1&xbsp; 配电网的基础概念
&xbsp;&xbsp;&xbsp; 2.1.1&xbsp; 电阻
&xbsp;&xbsp;&xbsp; 2.1.2&xbsp; 电感
&xbsp;&xbsp;&xbsp; 2.1.3&xbsp; 电容
&xbsp;&xbsp;&xbsp; 2.1.4&xbsp; 电压
&xbsp;&xbsp;&xbsp; 2.1.5&xbsp; 电流
&xbsp;&xbsp;&xbsp; 2.1.6&xbsp; 功率
&xbsp;&xbsp;&xbsp; 2.1.7&xbsp; 负荷
&xbsp;&xbsp;&xbsp; 2.1.8&xbsp; 负载与容载比
&xbsp;&xbsp;&xbsp; 2.1.9&xbsp; 电能与电量
&xbsp; 2.2&xbsp; 配电网及其规划标准
&xbsp;&xbsp;&xbsp; 2.2.1&xbsp; 配电网构成
&xbsp;&xbsp;&xbsp; 2.2.2&xbsp; 配电网综合评价
&xbsp;&xbsp;&xbsp; 2.2.3&xbsp; 配电网规划标准
&xbsp; 2.3&xbsp; 能效与能效评价值
&xbsp; 2.4&xbsp; 导线的能效基础
&xbsp;&xbsp;&xbsp; 2.4.1&xbsp; guo际退huo铜标准与节能导线
&xbsp;&xbsp;&xbsp; 2.4.2&xbsp;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性能
&xbsp;&xbsp;&xbsp; 2.4.3&xbsp; 架空绝缘导线性能
&xbsp;&xbsp;&xbsp; 2.4.4&xbsp; 电力电缆性能
&xbsp; 2.5&xbsp; 变压器的能效基础
&xbsp;&xbsp;&xbsp; 2.5.1&xbsp; 变压器工作原理
&xbsp;&xbsp;&xbsp; 2.5.2&xbsp; 变压器额定值与能效参数
&xbsp;&xbsp;&xbsp; 2.5.3&xbsp; 变压器类型与型号
&xbsp; 2.6&xbsp; 电动机的能效基础
&xbsp;&xbsp;&xbsp; 2.6.1&xbsp; 异步电动机的构造与旋转磁场
&xbsp;&xbsp;&xbsp; 2.6.2&xbsp; 电动机工作原理与转速差
&xbsp;&xbsp;&xbsp; 2.6.3&xbsp; 电动机的铭牌与能效参数
第3章&xbsp; 高压配电网的能效与节能
&xbsp; 3.1&xbsp; 高压配电线路的能效与评估
&xbsp;&xbsp;&xbsp; 3.1.1&xbsp; 能效指标标准与评估
&xbsp;&xbsp;&xbsp; 3.1.2&xbsp; 110kV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3.1.3&xbsp; 66kV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3.1.4&xbsp; 35kV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 3.2&xbsp; 电力变压器的能效与评估
&xbsp;&xbsp;&xbsp; 3.2.1&xbsp; 能效指标与标准
&xbsp;&xbsp;&xbsp; 3.2.2&xbsp; 110kV变压器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3.2.3&xbsp; 66kV变压器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3.2.4&xbsp; 35kV变压器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 3.3&xbsp; 高压配电网的降损节能措施
&xbsp;&xbsp;&xbsp; 3.3.1&xbsp; 尽可能选用大容量的节能变压器
&xbsp;&xbsp;&xbsp; 3.3.2&xbsp; 组建高能效的高压配电网
&xbsp;&xbsp;&xbsp; 3.3.3&xbsp; 按照经济运行方式投退变压器
&xbsp;&xbsp;&xbsp; 3.3.4&xbsp; 应用节能导线节能
&xbsp;&xbsp;&xbsp; 3.3.5&xbsp; 应用无功补偿技术节能
&xbsp;&xbsp;&xbsp; 3.3.6&xbsp; 应用自动监控技术节能
第4章&xbsp; 中压配电网的能效与节能
&xbsp; 4.1&xbsp; 中压配电线路的能效与评估
&xbsp;&xbsp;&xbsp; 4.1.1&xbsp; 能效指标与标准
&xbsp;&xbsp;&xbsp; 4.1.2&xbsp; 10kV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4.1.3&xbsp; 20kV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4.1.4&xbsp; 6kV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 4.2&xbsp; 配电变压器的能效与评估
&xbsp;&xbsp;&xbsp; 4.2.1&xbsp; 能效指标与标准
&xbsp;&xbsp;&xbsp; 4.2.2&xbsp; 配电室配电变压器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4.2.3&xbsp; 柱上配电变压器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4.2.4&xbsp; 配电变压器高能效运行的负载系数标准
&xbsp; 4.3&xbsp; 中压配电网的节能措施
&xbsp;&xbsp;&xbsp; 4.3.1&xbsp; 以负荷为导向,优化电源分布
&xbsp;&xbsp;&xbsp; 4.3.2&xbsp; 严格规划标准,组建高效电网
&xbsp;&xbsp;&xbsp; 4.3.3&xbsp; 把握醉小负载,优选节能配电变压器
&xbsp;&xbsp;&xbsp; 4.3.4&xbsp; 调控电网负荷,力促经济运行
&xbsp;&xbsp;&xbsp; 4.3.5&xbsp; 无功动态补偿,实现就地平衡
&xbsp;&xbsp;&xbsp; 4.3.6&xbsp; 应用节能产品,*高电网能效
&xbsp;&xbsp;&xbsp; 4.3.7&xbsp; 应用信息技术,自动监控节能
第5章&xbsp; 低压配电网的能效与节能
&xbsp; 5.1&xbsp; 低压配电线路的能效与评估
&xbsp;&xbsp;&xbsp; 5.1.1&xbsp; 能效指标与标准
&xbsp;&xbsp;&xbsp; 5.1.2&xbsp; 低压线路导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xbsp;&xbsp; 5.1.3&xbsp; 低压线路下户线的能效特性与评估
&xbsp; 5.2&xbsp; 低压线路的节能措施
&xbsp;&xbsp;&xbsp; 5.2.1&xbsp; 治理低压三相电流不平衡*标节能
&xbsp;&xbsp;&xbsp; 5.2.2&xbsp; 实施低压线路无功补偿节能
&xbsp; 5.3&xbsp; 常用低压电器的能效与节能
&xbsp;&xbsp;&xbsp; 5.3.1&xbsp; 异步电动机的能效
&xbsp;&xbsp;&xbsp; 5.3.2&xbsp; 微型计算机及其显示器的能效
&xbsp;&xbsp;&xbsp; 5.3.3&xbsp; 平板电视机的能效
&xbsp;&xbsp;&xbsp; 5.3.4&xbsp; 空调器的能效
&xbsp;&xbsp;&xbsp; 5.3.5&xbsp; 电冰箱的能效
&xbsp;&xbsp;&xbsp; 5.3.6&xbsp; 电磁炉的能效
第6章&xbsp; 谐波对配电网能效的影响与治理
&xbsp; 6.1&xbsp; 谐波概念
&xbsp; 6.2&xbsp; 谐波的产生
&xbsp;&xbsp;&xbsp; 6.2.1&xbsp; 电源的谐波
&xbsp;&xbsp;&xbsp; 6.2.2&xbsp; 输配电系统的谐波
&xbsp;&xbsp;&xbsp; 6.2.3&xbsp; 用电设备的谐波
&xbsp; 6.3&xbsp; 谐波对配电网能效的影响
&xbsp;&xbsp;&xbsp; 6.3.1&xbsp; 影响电网的稳定与能效
&xbsp;&xbsp;&xbsp; 6.3.2&xbsp; 影响电网元件的安全与能效
&xbsp; 6.4&xbsp; 谐波的标准
&xbsp; 6.5&xbsp; 谐波的监督管理
&xbsp; 6.6&xbsp; 谐波治理的技术措施
附录1&xbsp;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2009)
附录2&xbsp;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1998)
附录3&xbsp;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738—2012)
参考文献
说实话,我之前对配电网的能效评估和降损节能这一块儿一直觉得是个比较宏观的概念,理论居多,实际操作起来总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指引。拿到这本《配电网能效评估与降损节能手册》后,我被它那种务实的风格所吸引。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给我的感觉非常贴近实际工作中的痛点,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理论公式,而是把这些公式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损耗分析”的那几个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去识别和量化不同类型的损耗,并且给出了不少可行的降损技术和策略。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想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我觉得,这本书应该能帮我建立起一套更系统、更科学的能效评估和降损改造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后,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印刷质量真的不错,双色印刷使得图表和关键信息的呈现格外清晰,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对照图示来理解复杂概念的读者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书的封面设计也比较稳重,一看就属于那种技术性很强的工具书。我最开始翻阅的时候,主要关注了它在目录上的章节划分,感觉非常系统,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实践,一步步深入,让人很有信心能够跟着书中的思路把问题弄明白。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一些示例图表,就已经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数据分析和计算的部分,双色印刷让公式和数值的区分更加直观,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干扰。我想,这本书应该能成为我在配电网领域学习和工作的一个得力助手。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风格,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书中常常会在一些关键概念的旁边附带“提示”或“注意”栏,点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或者强调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这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旁边随时指导一样,非常贴心。我最近在研究如何优化配电网的运行参数以达到节能目的,书中关于“负荷特性分析”和“潮流计算优化”的那几章,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介绍了理论方法,还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因素,比如设备的限制、运行的约束等等。我觉得,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案,并且能够预见和规避潜在的风险。
评分入手这本书,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套用的“工具箱”。翻阅之后,发现它确实不负所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表、表格和计算公式,并且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技术经济性分析”的部分,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经济效益如何。这对于我们做项目决策来说,至关重要。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关于无功补偿的难题,当时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现在看了这本书,感觉对无功功率的管理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提供的一些计算模型和优化算法,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
评分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击配电网技术核心的专业手册。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竟然用图解和流程图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所以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能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指标来制定具体的节能措施。书中的内容逻辑性非常强,从概念引入,到理论推导,再到案例分析,层层递进,让人感觉非常扎实。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遇到具体的配电网运行问题时,我可以直接翻阅手册中的相关章节,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配电网能效管理的新视野,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