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小百科:單兵裝備知識繪本 | ||
| 定價 | 59.80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6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母春航 | |
| 頁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11599319 | |
《武器小百科:單兵裝備知識繪本》介紹瞭多個國傢、多個時期的裝備,並配有精美圖示,使閱讀性更強,可以更直觀地瞭解裝備的特點。全書共分為6章,分彆介紹瞭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傢的軍服裝備。精美豐富的圖示與小知識相結閤,豐富瞭閱讀體驗。
目錄
第1章 中 國
1.1 中國秦朝武將裝備
1.2 中國秦朝步兵裝備
1.3 中國漢朝步兵裝備
1.4 中國唐朝武將裝備
1.5 中國宋朝武將裝備
1.6 中國元朝重裝騎兵裝備
1.7 中國元朝輕裝騎兵裝備
1.8 中國元朝步兵裝備
1.9 中國清朝八旗騎兵裝備
1.10 中國清朝後期步兵裝備
第2章 美 國
2.1 美國大陸軍裝備
2.2 聯邦軍(北軍)裝備
2.3 聯盟軍(南軍)裝備
2.4 一戰時期美國陸軍裝備
2.5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裝備
2.6 現代美軍作戰部隊裝備
第3章 英 國
3.1 英國重裝騎士裝備
3.2 英國議會軍軍曹裝備
3.3 英國議會軍火槍手裝備
3.4 英國遠徵軍裝備
3.5 一戰時期英國陸軍裝備
3.6 一戰時期蘇格蘭人部隊裝備
3.7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裝備
第 4 章 法 國
4.1 法蘭剋騎士裝備
4.2 拿破侖重裝騎兵裝備
4.3 拿破侖輕裝騎兵裝備
4.4 法蘭西陸軍步兵裝備
4.5 一戰時期法國陸軍裝備
4.6 二戰時期法國陸軍裝備
第5章 日 本
5.1 日本武士時代武將裝備
5.2 日本武士時代下級武士裝備
5.3 日本薩長聯軍薩摩步兵裝備
第 6 章 其他國傢
6.1 一戰時期俄國陸軍裝備
6.2 二戰時期蘇聯陸軍裝備
6.3 一戰時期德國陸軍裝備
6.4 二戰時期德國陸軍裝備
6.5 現代德軍迷彩裝備
6.6 古代埃及法老裝備
6.7 古代埃及步兵裝備
6.8 古代巴比倫近衛軍裝備
6.9 希臘斯巴達重裝步兵裝備
6.10 希臘雅典重裝步兵裝備
6.11 波斯帝國近衛軍裝備
6.12 羅馬帝國重裝步兵裝備
6.13 羅馬軍團百人隊長裝備
6.14 古代瑞士衛兵裝備
6.15 十字軍騎士裝備
6.16 意大利騎士裝備
6.17 奧斯曼帝國西帕希輕裝騎兵裝備
6.18 奧斯曼帝國近衛軍重裝騎兵裝備
6.19 奧斯曼帝國耶尼切裏近衛軍裝備
6.20 莫臥兒帝國武將裝備
6.21 拉傑普特武士裝備
附錄 全書裝備展示
這本厚厚的圖冊,光是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紮實的“乾貨”氣息。我本來對軍事裝備的瞭解僅限於那些大製作的電影裏晃悠的坦剋和飛機,總覺得“單兵裝備”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枯燥,像是教科書裏的章節。但翻開這本書,我的看法完全被顛覆瞭。色彩的運用非常到位,那種迷彩的紋理、金屬的反光,都被畫師處理得既真實又富有藝術感。尤其是一些細節,比如士兵腰帶上工具的擺放角度、不同戰術背心的掛載方式,甚至是不同國傢特種部隊的作戰靴的鞋底紋路,都有詳細的標注和對比圖。讀起來一點也不纍,更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官在實地考察。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數據,而是通過場景化的展示,讓你明白為什麼某些設計會被采用——比如某種新型頭盔在抗衝擊性上做瞭哪些升級,或者是某種戰術手套如何兼顧瞭防護性和精細操作的需求。這種把冰冷的技術描述轉化為生動視覺體驗的能力,實在令人稱道。看著那些復雜的夜視儀結構圖,你會由衷地佩服工程師的智慧,理解每一件裝備背後蘊含的無數次實驗和改進。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值得一提,畢竟內容再好,如果載體不行也大打摺扣。銅版紙的質感很好,即便是大篇幅的色彩還原度也極高,那些深綠色、沙色和黑色的細節層次分明,完全沒有齣現色彩糊掉的情況。對於經常翻閱的讀者來說,這種高質量的裝幀提供瞭極佳的閱讀體驗。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個人衛生與野外生存裝備”的章節,這些內容在很多同類書籍裏幾乎是空白。如何使用便攜式淨水器、野外急救包的正確使用順序等等,這些知識對於任何戶外愛好者都有藉鑒意義。它將“軍事裝備”的範疇,巧妙地擴展到瞭“高強度生存工具”的領域,讓這本書的受眾群體一下子擴大瞭。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內容詳實、視覺震撼且邏輯嚴密的優秀讀物,無論是想入門瞭解,還是希望深入研究的資深愛好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
評分我是一個軍迷圈裏“重理論輕實踐”的代錶,對裝備的命名和曆史演變特彆著迷。這本書在曆史脈絡的梳理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那種刻闆的年錶式記錄,而是通過關鍵裝備的“迭代”來講述曆史。比如,通過對比某一經典突擊步槍的幾代改進型號,你就能清晰地看到冷戰後設計思路的轉變,從追求絕對的可靠性轉嚮兼顧人機效能和模塊化升級。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一些“非緻命性”單兵裝備的介紹也相當詳盡,比如反恐行動中使用的破門工具和軟性防護屏障。這些內容往往被主流的“槍械百科”所忽略,但它們同樣是現代特種作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全麵覆蓋的視角,展現瞭作者對整個單兵作戰體係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硬核武器”的錶層。它讓我明白,現代戰爭中,一個士兵的“生存工具箱”遠比想象中要復雜和精妙。
評分老實說,市麵上關於軍事裝備的書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互相抄襲,內容深度停留在“它是什麼”的層麵,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解釋瞭“它為什麼是這樣”。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一款戰術背心時,不僅僅展示瞭它的容納能力,還深入探討瞭模塊化掛載係統(MOLLE/PALS)的標準化對戰場後勤保障帶來的革命性影響。這讓我意識到,軍事裝備的發展並非僅僅是追求更強大的火力,更多的是對士兵“戰場生存效率”的整體優化。書中對不同氣候帶和作戰環境下的裝備適應性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例如,在寒冷環境下,衣物層疊穿戴的原理以及保溫材料的選擇,都有詳細的圖解說明。這種將技術、環境和戰術需求融為一體的敘事方式,讓這本書遠超瞭一本單純的“裝備圖譜”,更像是一本高級的“戰術應用指南”。我對那些曾經不理解的戰術動作,因為看到瞭背後對應裝備的設計邏輯,而豁然開朗。
評分我得承認,我是一個視覺驅動型的學習者,對於那種純文字堆砌的“百科”往往望而卻步,讀不瞭兩頁就開始走神。但是《武器小百科》這本,簡直是為我這種人量身定做的。它那種近乎手繪的精細插圖風格,比起那些冷冰冰的CAD圖紙要有溫度得多。最吸引我的是它對“時代變遷”的捕捉。比如,通過對比不同年代的步槍握把設計,就能清晰地看到人體工程學是如何逐漸融入軍事設計哲學的。我特彆喜歡其中一章專門講解瞭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圖示清晰地對比瞭老式鋼製部件和新型復閤材料的重量差異,這種直觀的對比效果,比任何枯燥的重量參數都要震撼人心。而且,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不是按照國傢來劃分,而是按照功能模塊,比如“個人防護係統”、“通訊與導航單元”等等,這樣便於我快速定位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入瞭解。它成功地將“軍事科技”這個宏大主題,拆解成瞭一個個可以被普通愛好者消化吸收的知識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