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小百科:单兵装备知识绘本 | ||
| 定价 | 59.8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6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母春航 | |
| 页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99319 | |
《武器小百科:单兵装备知识绘本》介绍了多个国家、多个时期的装备,并配有精美图示,使阅读性更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装备的特点。全书共分为6章,分别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军服装备。精美丰富的图示与小知识相结合,丰富了阅读体验。
目录
第1章 中 国
1.1 中国秦朝武将装备
1.2 中国秦朝步兵装备
1.3 中国汉朝步兵装备
1.4 中国唐朝武将装备
1.5 中国宋朝武将装备
1.6 中国元朝重装骑兵装备
1.7 中国元朝轻装骑兵装备
1.8 中国元朝步兵装备
1.9 中国清朝八旗骑兵装备
1.10 中国清朝后期步兵装备
第2章 美 国
2.1 美国大陆军装备
2.2 联邦军(北军)装备
2.3 联盟军(南军)装备
2.4 一战时期美国陆军装备
2.5 二战时期美国陆军装备
2.6 现代美军作战部队装备
第3章 英 国
3.1 英国重装骑士装备
3.2 英国议会军军曹装备
3.3 英国议会军火枪手装备
3.4 英国远征军装备
3.5 一战时期英国陆军装备
3.6 一战时期苏格兰人部队装备
3.7 二战时期英国陆军装备
第 4 章 法 国
4.1 法兰克骑士装备
4.2 拿破仑重装骑兵装备
4.3 拿破仑轻装骑兵装备
4.4 法兰西陆军步兵装备
4.5 一战时期法国陆军装备
4.6 二战时期法国陆军装备
第5章 日 本
5.1 日本武士时代武将装备
5.2 日本武士时代下级武士装备
5.3 日本萨长联军萨摩步兵装备
第 6 章 其他国家
6.1 一战时期俄国陆军装备
6.2 二战时期苏联陆军装备
6.3 一战时期德国陆军装备
6.4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装备
6.5 现代德军迷彩装备
6.6 古代埃及法老装备
6.7 古代埃及步兵装备
6.8 古代巴比伦近卫军装备
6.9 希腊斯巴达重装步兵装备
6.10 希腊雅典重装步兵装备
6.11 波斯帝国近卫军装备
6.12 罗马帝国重装步兵装备
6.13 罗马军团百人队长装备
6.14 古代瑞士卫兵装备
6.15 十字军骑士装备
6.16 意大利骑士装备
6.17 奥斯曼帝国西帕希轻装骑兵装备
6.18 奥斯曼帝国近卫军重装骑兵装备
6.19 奥斯曼帝国耶尼切里近卫军装备
6.20 莫卧儿帝国武将装备
6.21 拉杰普特武士装备
附录 全书装备展示
我是一个军迷圈里“重理论轻实践”的代表,对装备的命名和历史演变特别着迷。这本书在历史脉络的梳理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那种刻板的年表式记录,而是通过关键装备的“迭代”来讲述历史。比如,通过对比某一经典突击步枪的几代改进型号,你就能清晰地看到冷战后设计思路的转变,从追求绝对的可靠性转向兼顾人机效能和模块化升级。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非致命性”单兵装备的介绍也相当详尽,比如反恐行动中使用的破门工具和软性防护屏障。这些内容往往被主流的“枪械百科”所忽略,但它们同样是现代特种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全面覆盖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整个单兵作战体系的深刻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硬核武器”的表层。它让我明白,现代战争中,一个士兵的“生存工具箱”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精妙。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视觉驱动型的学习者,对于那种纯文字堆砌的“百科”往往望而却步,读不了两页就开始走神。但是《武器小百科》这本,简直是为我这种人量身定做的。它那种近乎手绘的精细插图风格,比起那些冷冰冰的CAD图纸要有温度得多。最吸引我的是它对“时代变迁”的捕捉。比如,通过对比不同年代的步枪握把设计,就能清晰地看到人体工程学是如何逐渐融入军事设计哲学的。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章专门讲解了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图示清晰地对比了老式钢制部件和新型复合材料的重量差异,这种直观的对比效果,比任何枯燥的重量参数都要震撼人心。而且,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是按照国家来划分,而是按照功能模块,比如“个人防护系统”、“通讯与导航单元”等等,这样便于我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了解。它成功地将“军事科技”这个宏大主题,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被普通爱好者消化吸收的知识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毕竟内容再好,如果载体不行也大打折扣。铜版纸的质感很好,即便是大篇幅的色彩还原度也极高,那些深绿色、沙色和黑色的细节层次分明,完全没有出现色彩糊掉的情况。对于经常翻阅的读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装帧提供了极佳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个人卫生与野外生存装备”的章节,这些内容在很多同类书籍里几乎是空白。如何使用便携式净水器、野外急救包的正确使用顺序等等,这些知识对于任何户外爱好者都有借鉴意义。它将“军事装备”的范畴,巧妙地扩展到了“高强度生存工具”的领域,让这本书的受众群体一下子扩大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详实、视觉震撼且逻辑严密的优秀读物,无论是想入门了解,还是希望深入研究的资深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老实说,市面上关于军事装备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互相抄袭,内容深度停留在“它是什么”的层面,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解释了“它为什么是这样”。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一款战术背心时,不仅仅展示了它的容纳能力,还深入探讨了模块化挂载系统(MOLLE/PALS)的标准化对战场后勤保障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军事装备的发展并非仅仅是追求更强大的火力,更多的是对士兵“战场生存效率”的整体优化。书中对不同气候带和作战环境下的装备适应性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寒冷环境下,衣物层叠穿戴的原理以及保温材料的选择,都有详细的图解说明。这种将技术、环境和战术需求融为一体的叙事方式,让这本书远超了一本单纯的“装备图谱”,更像是一本高级的“战术应用指南”。我对那些曾经不理解的战术动作,因为看到了背后对应装备的设计逻辑,而豁然开朗。
评分这本厚厚的图册,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扎实的“干货”气息。我本来对军事装备的了解仅限于那些大制作的电影里晃悠的坦克和飞机,总觉得“单兵装备”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枯燥,像是教科书里的章节。但翻开这本书,我的看法完全被颠覆了。色彩的运用非常到位,那种迷彩的纹理、金属的反光,都被画师处理得既真实又富有艺术感。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士兵腰带上工具的摆放角度、不同战术背心的挂载方式,甚至是不同国家特种部队的作战靴的鞋底纹路,都有详细的标注和对比图。读起来一点也不累,更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官在实地考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场景化的展示,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设计会被采用——比如某种新型头盔在抗冲击性上做了哪些升级,或者是某种战术手套如何兼顾了防护性和精细操作的需求。这种把冰冷的技术描述转化为生动视觉体验的能力,实在令人称道。看着那些复杂的夜视仪结构图,你会由衷地佩服工程师的智慧,理解每一件装备背后蕴含的无数次实验和改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