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重視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在中國古代兒童教育書籍中,《增廣賢文》及《韆字文》是影響較大的兩本。前者於明清時期廣泛流傳,傢喻戶曉,內容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從不同角度闡發為人處世、修身齊傢之道。後者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西元五三五~五四五年)即已編定,影響、流傳至今。內容雖僅韆字,但全部都是常用字,是兒童學字的好教材。其中有大量詞句直接源自典籍,不僅可以舉一反三,擴大知識麵,還可以由此入門,進入中國文化的宏偉殿堂。本閤刊選取二書之善本詳為校注釋譯,幫助讀者重溫、汲取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作者簡介】
馬自毅(注譯者)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係教授
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現代視角切入”上的成功。很多傳統的文本在現代化解讀時,很容易走嚮兩個極端: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過度通俗化,喪失瞭原有的韻味。這本書卻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沒有刻意去“翻新”那些古老的詞句,而是用一種非常現代、清晰的邏輯結構來梳理和串聯不同的主題。這使得即便是一個初次接觸這類典籍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思想,並且感受到這些智慧在當下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和指導意義。它的編者顯然對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有著深刻的洞察。
評分我特彆贊賞這本書在細節排版上透露齣的那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它不是一本急就章,看得齣來付齣瞭大量心血進行校對和審定。我非常注意那些罕見的字詞的準確性,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無可挑剔。而且,它在內容組織上,采取瞭一種鬆散而又緊密的結構,允許讀者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識點之間跳躍,但同時又通過微妙的章節過渡,將看似零散的智慧串聯成一張完整的思想網絡。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碎片化閱讀”,而這本書的模塊化設計恰好迎閤瞭這種需求,每一次的閱讀都能獲得一個完整的“收獲閉環”,而不是讀到一半就必須停下來查閱背景資料,這種流暢感非常寶貴。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經典匯編”型的讀物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要麼內容陳舊,要麼解讀過於生硬。然而,這本書的編排思路卻齣乎我的意料。它在內容的選擇上,似乎非常懂得平衡“博”與“精”。我注意到它不僅僅羅列瞭那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更在一些關鍵的段落後麵,做瞭非常剋製但點睛的注釋和擴展,這種處理方式讓我感覺作者是真正理解這些古文的精髓,而不是簡單地堆砌辭藻。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很好,讀起來一點都不拖遝,仿佛有一位溫和的老師在旁邊,循循善誘,引導你慢慢品味其中的深意。讀完一個章節,我總會停下來琢磨一會兒,因為它提供的思考的“錨點”非常精準到位,而不是空泛地引導情緒。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給予高度肯定。我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常常需要一些能夠快速調整心境,獲得片刻寜靜的“精神按摩”。這本書恰好滿足瞭這一點。我習慣在早晨通勤的地鐵上隨機翻開一頁,隨便讀上兩三句,那種沉穩的力量感立刻就能注入到一天的開始。更重要的是,它展現齣的那種跨越時空的智慧,讓我意識到很多古人的睏境和現代人的焦慮本質上是相通的。它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哲學著作,而是植根於生活土壤的經驗總結,非常接地氣。我發現自己開始不自覺地在日常決策中,迴想起書中的某一句警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生硬的說教有效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絕,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紮實。封麵那種淡淡的米黃色,配上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帶我迴到瞭那種老式的書香氣息裏。我特彆喜歡它字體排版的講究,行距和字號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翻開內頁,那種紙張的觸感,帶著一點點微啞的光澤,就知道這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印刷齣來的東西。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每一頁的邊角處理都非常乾淨利落,甚至能聞到一絲淡淡的書墨香,而不是刺鼻的油墨味。這本書的整體感覺就像是精心製作的工藝品,光是放在書架上,就覺得整個書房的格調都提升瞭好幾個檔次。對於珍視書籍實體感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物理體驗絕對是五星好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