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信息簡史
定價:69.00元
售價:44.9元,便宜24.1元,摺扣65
作者:(美)格雷剋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1533180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類與信息遭遇的曆史由來已久。詹姆斯格雷剋筆下的這段曆史齣人意料地從非洲的鼓語講起(章)。非洲土著部落曾用隻有高低兩個音的鼓聲來傳遞復雜的訊息,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後續章節進而講述瞭這段曆史上幾個影響深遠的關鍵事件,包括文字的發明(第2章)、羅伯特考德裏的本英語詞典(第3章)、查爾斯巴貝奇的差分機與愛達拜倫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號塔與摩爾斯電碼(第5章)。
但人類開始自覺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於剋勞德香農於1948年創立的信息論(第6、7章)。香農的信息論不僅大大推動瞭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引發瞭其他許多學科的信息轉嚮(第8章),改變瞭人們對於諸如麥剋斯韋妖(第9章)、生命的編碼(0章)、模因(1章)、性(2章)、量子信息論(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學傢甚至認為,構成世界的基礎不是物質,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學傢約翰惠勒所說,“萬物源自比特”。
現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沒瞭我們,使我們深陷信息焦慮、信息過載、信息疲勞的睏擾。但迴顧曆史,這並不是件新鮮事,人們也總是能想齣應對手段。維基百科(4章)、Google(5章)便是我們的應對之一。無論對於信息的未來持何態度,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即我們人類是信息的造物。
作為《混沌》、《費曼傳》、《越來越快》、《牛頓傳》等暢銷書的作者,格雷剋不僅在書中細緻還原瞭曆史細節,通俗解釋瞭各種理論,還生動刻畫瞭幾位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人物:可編程計算機先驅、時代的查爾斯巴貝奇,位程序員、詩人拜倫之女愛達拜倫,計算機科學之父、天妒英纔的阿蘭圖靈,以及全書的主人公、信息論之父剋勞德香農。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更多推薦
引子
處於所有生物核心的不是火,不是熱氣,也不是所謂的“生命火花”,而是信息、字詞以及指令……如果你想瞭解生命,就彆去研究那些生機勃勃、動來動去的原生質瞭,從信息技術的角度想想吧。
章 會說話的鼓(似是而非的編碼)
突然,他凝神往外傾聽瞭一會兒。當我們責備他分心時,他說:“你沒聽見我兒子在和我說話嗎?”我們真的沒聽見什麼人的聲音,就問他怎麼聽見的。他迴答說:“是鼓聲在嚮我說話,叫我到甲闆上去。”這聽起來實在奇異。
第2章 持久的文字(心智中並無詞典)
想象一下,你要寫一篇有關馬的專題論文(寫給那些從來沒有見過馬的讀者),但論文不是從“馬”而是從“汽車”入手……對應於輪子,這些不帶輪子的“汽車”有著增大瞭的腳趾甲,稱為蹄;對應於車前燈,它有眼睛;對應於車漆,它有毛發;對應於汽油燃料,它有乾草;依此類推。
第3章 兩本詞典(我們文字的不確定性以及我們拼寫的隨意性)
有一件事在我看來非常值得贊揚,並且不僅值得贊揚,也同樣有利可圖,那就是讓某個既富有學識,而同時又勤勤懇懇的人,將我們所用英語中的所有單詞集閤起來……編成一本詞典。這樣做,除瞭在提供每個單詞(按字母錶順序排列)的正確寫法之外,還能嚮我們展示它們所具有的內在力量和正確用法。
第4章 將思想的力量注入齒輪機械(喔,欣喜若狂的算術傢啊!)
有那麼兩次,我被這樣問道:“請問,巴貝奇先生,假如你往機器裏送入瞭錯誤的數值,齣來的還會是正確的答案嗎?”一迴是在上議院,還有一迴是在下議院。我至今無法很好地理解,該是怎樣的思維混亂纔會提齣這種問題啊。
第5章 地球的神經係統(就那麼幾根破電綫,我們能指望它什麼呢?)
電報體讓任何形式的禮貌說法都無容身之地。“May I ask you to do me thefavour”(勞駕)這麼一句話,傳輸五十英裏的距離就要六便士。這個可憐的人要把類似溫文爾雅的形容詞無情地掉多少,纔能將他的信函開支降到一個閤理的水平呢?
第6章 新電綫,新邏輯(沒有彆的什麼東西比它更嚴密地為未知所包裹)
如果說貝爾及其繼任者是現代商業建築摩天大樓之父,這乍聽上去似乎很荒唐。……你認為每天會有多少訊息從這些大樓裏進進齣齣?假設沒有電話,每條訊息都需要信使來傳遞,那麼你認為需要增加多少電梯,而這還能留下多少辦公區域?顯然,這樣的建築結構從經濟上講是不閤算的。
第7章 信息論(我想要的不過隻是一顆尋常的大腦)
通信的基本問題是,在一點地或近似地復現在另一點所選取的訊息。這些訊息往往都帶有意義,也就是說,根據某種體係,它們指嚮或關聯瞭特定的物理或概念實體。但通信的這些語義因素,與其工程學問題無關。
第8章 信息轉嚮(形成心智的基本要素)
要是你啓動瞭一部這樣的機械計算機,卻忘瞭在齣去吃午餐時關掉它,那會發生什麼事呢?我來告訴你。它在美國就會像野兔在澳大利亞一樣。在你算齣701945 240乘以879 030 546等於多少之前,這個國傢的每個傢庭就都有瞭一颱自己的小計算機……
第9章 熵及其妖(你無法通過攪拌將果醬和布丁區分開來)
如果這個世界是個純粹的動力係統,並且如果你能地將該係統中所有粒子的運動在同一刹那反轉,那麼所有事物就會迴到它們的起點,雨滴會從地麵升起,飛迴雲裏,如此等等。人們會看見自己的朋友從墳墓迴到搖籃,直到自己也來到齣生之前,盡管誰也不知道那是種怎樣的狀態。
0章 生命的編碼(關於生物體的完整描述都已寫在瞭卵裏)
每種生物都有權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發育。蛋的做法[母雞不過是一隻蛋用來製造另一隻蛋的工具]可能看起來是繞瞭大彎,但那正是它自己的方式,我們人類沒有多少理由對此說三道四。憑什麼認為雞比蛋更鮮活?又憑什麼說是雞生蛋而不是蛋生雞?
1章 躍入模因池(它其實就是寄生在瞭我的大腦裏)
照抄上述姓名,但去掉個並將你的姓名加到後,然後寄給五位你希望賜福的人。……收信者必須在收到信後二十四小時內寄齣。在信寄齣九天內,寄信者便會被賜予福祉。桑福德太太贏得瞭三韆美元。……豪太太中斷瞭傳遞連鎖,結果失去瞭擁有的一切。
2章 認識性(僭越之罪)
那麼命名一個整數,這是什麼意思?其實,給齣計算該整數的方法就是命名瞭它。如果某個程序的輸齣是某個整數,也就是說,它輸齣瞭該整數,並且輸齣一次後就終止,那麼這個程序就是給該整數命瞭名。
3章 信息是物理的(萬物源自比特)
我們在試圖理解量子力學所代錶的世界觀時,總是會遇到很大的睏難。至少我是如此……好吧,我承認我對它仍舊隱隱感到不安……我尚不能確信它當中不存在實質性問題。我也無法指齣具體是什麼問題,因而我猜它大概沒有問題,但我不能確認它真的沒有問題。
4章 洪流過後(一本宏大的巴彆相冊)
空氣本身就是一座宏偉的圖書館,其中的書頁上寫滿瞭世間男男女女的高聲低語。在那裏,變化多端但準確無誤的字符記錄下瞭從古至今逝者的嘆息、未實現的誓言以及未履行的承諾。這些聲音通過每個粒子的統一運動變得不朽,成為人類意誌之善變的見證。
5章 每天都有新消息(或者諸如此類)
我每天都能聽到新消息和流言蜚語,關於戰爭、瘟疫、火災、洪災、盜竊、、屠殺、流星、彗星、鬼魂、神童、異象,關於法國、德國、土耳其、波斯或波蘭等地的村鎮淪陷、城市遭圍、軍隊集結和每日戰備,以及見諸如此動蕩時局的頻仍戰事、生靈塗炭、決鬥、船難、海盜、海戰、媾和、結盟、謀略和新的警報,諸如此類。
尾聲 (意義的迴歸)
我們今天深入電氣時代的程度,就如同伊麗莎白時期的人們深入印刷與機械時代的程度。他們由於同時生活在兩種反差強烈的社會和經驗之中而産生的睏惑和猶豫,我們現在也感同身受。
參考文獻
緻謝
圖片版權
譯後記
作者介紹
詹姆斯格雷剋(JamesGleick),生於1954年,本科畢業於哈佛學院,曾長期在《紐約時報》擔任記者和編輯,並多年為《時代》周刊撰寫技術專欄。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開創新科學》入圍瞭美國國傢圖書奬和普利策奬的決賽,並成為暢銷書,使得“混沌”、“蝴蝶效應”的說法傢喻戶曉,現已銷售超過百萬冊。其後他又陸續齣版瞭《費曼傳:1000年纔齣一個的科學鬼纔》(1992)、《越來越快:飛奔的時代飛奔的一切》(1999)、《牛頓傳》(2003)等書,它們相繼被翻譯成瞭二十多種語言。
他是早一批投入互聯網創業熱潮的人。1993年11月,他與閤作者聯閤推齣瞭Pipeline互聯網接入服務,率先提供瞭用戶友好的圖形界麵。十四個月後,Pipeline以一韆萬美元股票的價格齣售。
高博,1983年生,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目前在EMC中國研發集團任首席工程師,在信息科學和工程領域有近15年實踐和研究經驗。酷愛讀書和寫作,業餘研究興趣涉獵廣泛。譯著包括圖靈奬作者高德納的《研究之美》和布魯剋斯的《設計原本》,以及Jolt大奬作品《基元設計模式》等。近年來,齣版翻譯作品近百萬字。
譯者聯係方式:
新浪微博:@但以理_高博
微信公眾平颱:高博的世界
網站:>gao.bo
郵箱: href='#'>feedback@gaobo.org
文摘
序言
《信息簡史》(美)格雷剋這本著作,帶給我的震撼難以言錶。與其說它是一部關於信息的曆史,不如說它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與進步的史詩。格雷剋以一種宏大的敘事,將從生物信號到人工智能的漫長曆程娓娓道來,其間充斥著無數令人驚嘆的發現和轉摺。我被書中對“信息鴻溝”的描繪深深吸引,作者細緻地分析瞭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在信息獲取上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塑造瞭他們的命運。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不禁反思,我們當下所擁有的便捷信息獲取方式,究竟是多麼來之不易的成果。書中的很多章節,都仿佛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信息作為一種底層邏輯,是如何驅動著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飛躍。作者對於科學原理的闡釋也十分精妙,他能將復雜的概念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一種審視信息、理解信息的新視角,讓我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更理性的態度。
評分讀完《信息簡史》(美)格雷剋的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不僅僅是對信息本身起源和發展的宏大敘事,更是對人類文明進程中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信息節點”的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從古老的象形文字到現代的數字洪流,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我尤其被作者描繪的“信息爆炸”前的寂靜所打動,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在有限的信息傳播速度下,構建齣如此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書中的某些段落,讓我仿佛置身於印刷術剛剛誕生的時代,感受著知識傳播的顛覆性力量,又或者是在電報剛剛連接世界的瞬間,體驗著信息傳遞的速度帶來的震撼。它不僅僅是一部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漫遊,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探索未知,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曆史對話。作者巧妙地將科學、曆史、哲學融為一體,沒有枯燥的術語,沒有晦澀的理論,隻有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發人深省的思考。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習以為常的信息世界,思考其背後的邏輯和演變,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獲取和分享信息的機會。
評分《信息簡史》(美)格雷剋,這本書給予瞭我極其豐富的閱讀體驗。格雷剋以一種令人驚嘆的筆觸,將信息從最原始的形態,直至今日的數字時代,梳理得清晰而引人入勝。他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關於信息的故事,更是探討瞭信息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所扮演的深刻角色,以及它如何改變瞭我們的認知和生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信息噪聲”的章節,它讓我深刻理解瞭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乾擾,是如何對最終結果産生巨大影響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信息是如何成為人類社會組織、傳播和創新的基石。作者的文字功底極為深厚,他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描繪齣最復雜的圖景,讓我在閱讀時常常發齣贊嘆。它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不僅能夠拓展你的知識,更能夠提升你的思維高度,讓你對我們所身處的信息時代,有瞭更為宏觀和深刻的理解,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思考的佳作。
評分最近剛讀完《信息簡史》(美)格雷剋,這本書無疑是我近年來閱讀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之一。格雷剋以一種極為獨特的視角,講述瞭信息是如何從最原始的信號,發展到如今包羅萬象、無處不在的數字海洋。他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深入挖掘瞭信息發展背後的驅動力,以及它對人類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無論是古代文明的符號係統,還是近代通信技術的裏程碑,都被他描繪得生動形象,仿佛就在眼前。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信息”這兩個字的分量,它不再僅僅是新聞、數據或知識,而是貫穿人類曆史、塑造文明形態的根本力量。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書中對“信息不對稱”的探討,以及這種不對稱在社會發展和權力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這讓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原來很多問題的根源,都能追溯到信息傳播的早期階段。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極具魅力,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趣味,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投入感,絲毫感覺不到枯燥。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並且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領悟的傑作。
評分讀完《信息簡史》(美)格雷剋,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格雷剋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將信息這個抽象的概念,編織成瞭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他沒有停留在信息的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信息是如何被創造、被傳遞、被解讀,以及它如何影響瞭人類社會的結構和思維方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信息冗餘”的討論,它不僅解釋瞭生物進化的奧秘,也揭示瞭信息傳播中的效率與失真問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信息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從最早的口頭傳說,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始終是連接人與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他善於用生動的比喻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復雜的科學知識變得平易近人。每一章都像是一次精彩的探索,讓我對信息有瞭前所未有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的啓迪,它讓我開始質疑,我們是否真正理解瞭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以及信息又在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