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微波技術(第2版)
定價:28.00元
作者:董金明 林萍實 鄧暉著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112863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6kg
編輯推薦
本書第2版在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作者在多年教學、科研實踐的基礎上,根據本科教學大綱要求和有限的授課課時數,並徵求相關師生的意見,對原教材作瞭修正和補充,重點突齣微波三大理論,使結構更加緊湊,便於講授和自學。
全書分五章。**章緒論,介紹微波的主要特點及其基本應用與研究方法。第二章長綫理論,是微波傳輸綫理論與計算的基礎,講述傳輸綫方程及其解、無耗傳輸綫上工作狀態及阻抗圓圖、阻抗匹配等。第三章波導理論,運用場論的方法討論微波傳輸綫,並用縱嚮場法推導齣規則金屬波導中波的傳輸特性及模式理論,著重分析矩形波導和圓波導,也介紹同軸綫、微帶傳輸綫及幾種介質波導和光波導。第四章微波網絡,介紹微波等效電路理論,解決“化場為路”的方法,並把場與路的描述統一起來;討論微波網絡的各種參量,突齣散射參量的定義、特性和應用。第五章微波元件,捨棄本課程範圍以外的元件設計理論,而著重應用三大理論去闡明元件特性,分析常用的一、二、三、四端口微波元件,介紹微波鐵氧體元件,討論常用傳輸綫型微波諧振腔的基本原理。
內容提要
本書以場、路結閤的方法係統地論述瞭微波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內容包括微波的特點和應用、長綫理論、波導理論、微波網絡、微波元件(包括微波諧振腔)。附錄中給齣瞭有關參量及矢量、矩陣運算。針對各部分內容選擇適當的習題安排在書後,以便於讀者練習和加深理解。
本書為高等院校通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技術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其他相關專業、成人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或供從事微波技術專業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章 緒論
節 什麼是微波
第二節 微波的主要特性
第三節 微波的一些應用
第四節 本課程基本內容
第二章 長綫理論
節 傳輸綫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傳輸綫方程及其解
第三節 均勻長綫上行波的傳播特性
第四節 均勻無耗長綫
第五節 均勻無耗長綫終端接不同負載時的工作狀態
第六節 有耗長綫
第七節 圓圖
第八節 長綫的阻抗匹配
第三章 波導理論
節 引言
第二節 麥剋斯韋方程與邊界條件
第三節 導行波的一般形式
第四節 導行波按縱嚮分量分類
第五節 相速群速和色散
第六節 矩形波導通解
第七節 矩形波導中的H10模式
第八節 矩形波導中的高次模式和場的對稱性質
第九節 圓波導
第十節 同軸綫
第十一節 微帶傳輸綫
第十二節 其他傳輸係統簡介
第十三節 微波傳輸綫的幾個實用問題
第四章 微波網絡
節 引言
第二節 等效電壓、等效電流與等效特性阻抗
第三節 散射參量
第四節 阻抗及導納參量
第五節 雙口網絡
第六節 散射參量(續)
第七節 場與路的網絡
第五章 微波元件
節 一端口元件
第二節 二端口元件
第三節 三端口元件
第四節 四端口元件
第五節 微波鐵氧體元件
附錄
附錄A 空心金屬波導參數錶
附錄B 常用同軸綫參綫錶
附錄C 常用導體材料的特性
附錄D 常用介質材料的特性
附錄E 常用矢量運算
附錄F 矩陣運算簡介
習題
一、傳輸綫理論
二、波導理論
三、網絡理論與元件
參考文獻
Smitch圓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整體結構和邏輯組織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展現齣一種明顯的“拼湊感”,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清晰的教學主綫。前半部分對於基礎的電磁場理論和亥姆霍茲方程的介紹顯得冗長且過於偏重純理論的證明,與後續的實際應用章節之間存在一道明顯的鴻溝,過渡顯得生硬且缺乏必要的橋梁章節來平滑這種轉變。例如,在介紹瞭大量的麥剋斯韋方程組的微分形式後,並沒有立即將其與實際的微波元件(如腔振蕩器或放大器設計)的邊界條件聯係起來,導緻讀者在初學時會産生強烈的“學瞭這麼多,但不知道能用來乾什麼”的睏惑。反觀一些優秀的教材,它們會巧妙地將理論與應用穿插進行,每介紹一個新工具,立刻就用它來解決一個小型的工程問題。這本書的問題在於,前半部分像一本純粹的理論物理教材,後半部分又試圖跳躍式地成為一本應用手冊,兩者之間的知識體係缺乏有效的粘閤劑。這種結構上的失衡,使得學習過程變得斷斷續續,難以建立起一個全麵且連貫的微波係統認知框架,讓人感覺像是同時在讀兩本風格迥異、作者不同的書。
評分我在嘗試使用書中的習題來檢驗自己的理解程度時,遭遇瞭另一道無法逾越的坎——答案和詳細解題過程的缺失。一本技術類書籍的價值,很大一部分體現在那些精心設計的練習題上,它們是檢驗理論掌握程度的試金石。然而,這本書的後記部分,除瞭少數幾章有非常簡略的、隻有最終數值的答案外,絕大部分的難題都處於“無解”狀態。這對於自學者或者需要進行深入復習的在職工程師來說,是緻命的缺陷。我完成瞭一道關於阻抗匹配網絡的計算題,滿懷信心地核對答案,卻發現根本找不到任何對照。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使是那些提供瞭答案的題目,也往往隻是給齣瞭最終數值,完全沒有展示齣如何一步步推導至此的過程,這使得我即便知道自己哪裏算錯瞭,也無法追溯到錯誤的概念應用點。我需要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反饋機製,而不是一個隻能給齣結果的“黑箱”,這種不負責任的習題設置,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打摺扣,淪為瞭隻能“看”不能“練”的擺設。
評分這本書的插圖質量和排版設計,簡直是反人類直覺的典範。如果你想通過圖示來輔助理解復雜的電磁場分布或者波導結構,那你可就找錯地方瞭。首先,所有的示意圖都采用瞭單一的、毫無層次感的綫條勾勒,缺乏必要的陰影、剖麵或者顔色區分來增強三維感和結構差異。比如,對於一個復雜的矩形波導的TE/TM模式分析,書本上的圖形完全無法清晰地展示齣場強在空間中的分布形態,更彆提區分不同模式之間的能量流嚮瞭。其次,排版上的選擇也讓人費解,大量需要並列展示的公式和對應的文字解釋被拆分到不同的頁麵,或者被奇怪地穿插在段落中間,導緻讀者在閱讀時必須不斷地在書頁和書頁之間來迴翻找,思緒被打斷得七零八落。最讓人抓狂的是,有些重要的數學推導,特彆是涉及到積分和矢量場的公式,字體大小和行間距設置得極不協調,好幾行公式緊密地擠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堆密集的螞蟻,根本無法快速定位到關鍵的變量或運算符。這種對視覺閱讀體驗的漠視,極大地增加瞭閱讀的認知負荷,讓人産生強烈的閱讀疲勞感。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試圖理解其中關於傳輸綫理論的那幾個核心章節,但閱讀體驗簡直是身處迷霧之中。作者在闡述基本概念時,似乎默認讀者已經擁有瞭遠超本科入門階段的紮實基礎,使得很多關鍵的推導過程被“一筆帶過”,留下的隻有一串串讓人望而生畏的符號。例如,在講解史密斯圓圖的應用時,講解的步驟跳躍性極大,從一個復雜的阻抗匹配問題,直接跳到瞭最終的結論,中間大量的計算細節和物理意義的解釋完全缺失。我不得不頻繁地翻閱我大學時代用的那本老教材,甚至去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教程來“反哺”這本書的內容,這完全違背瞭購買一本係統教材的初衷——它應該是一個自洽的知識體係。更讓我感到沮喪的是,書中對新一代材料和器件的更新速度明顯滯後,比如對於高頻PCB材料的介電常數變化、新型低損耗連接件的特性討論,幾乎沒有涉及,這使得書中的很多“先進”例子在實際工程中已經顯得過時。我希望看到的是一本能夠引領我進入當前行業前沿的指南,而不是一本停留在上個世紀末技術水平的參考書,這種內容上的保守和講解上的跳躍,讓學習效率大打摺扣。
評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簡直是一場災難,拿到手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紙張的厚度完全不符閤一本專業技術書籍的標準,薄得像是報紙,而且光澤度極差,拿到手裏那種廉價感撲麵而來,讓人對裏麵的內容都先打上瞭一個巨大的問號。更糟糕的是,裝訂工藝更是敷衍瞭事,書脊部分在隻翻閱瞭幾次之後就開始齣現鬆動的跡象,甚至有幾頁書在書架上放著的時候自己就滑落瞭齣來。我記得有一次在查找某個重要公式時,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扶著書頁,生怕用力過猛就把整個章節給弄散架瞭。而且,油墨的附著力似乎也存在嚴重問題,一些圖錶的綫條邊緣模糊不清,即便是高分辨率的電路圖也顯得灰濛濛的,很多精細的走綫和元件標識都難以辨認,這對於需要精確操作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我甚至懷疑齣版社在齣廠前是否進行過任何基本的質量檢測,這樣的産品投放市場,完全是對讀者的不尊重。如果內容本身再有一些疏漏和錯誤,那這份糟糕的物理體驗就徹底毀瞭學習的心情,讓人不禁想問,花瞭這麼多錢,難道買到的隻是一堆易碎的紙張嗎?這種低劣的製作水準,完全不符閤我們對一本經典教材應有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