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论语》品读 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9787549005536 马世年 甄

正版 《论语》品读 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9787549005536 马世年 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世年 甄惠娟著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品读
  • 绘图本
  • 中国传统文化
  • 经典
  • 马世年
  • 国学
  • 启蒙
  • 儿童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49005536
商品编码:296827549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品读 绘图本(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

定价:35.00元

作者:马世年 甄惠娟著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9005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孔子所倡导的“仁、礼、忠、信”“有教无类”,以及“伤人乎?不问马”的人文主义关怀,也能使读者站在孔子的角度为他永不放弃的理想而喝彩。

内容提要


该书将孔子放在了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描写,把他的喜怒哀乐与他的思想密切结合,对孔子所提倡的“仁、义、礼、忠、信”,以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从故事的层面重新解读。全书以比较通俗、生动的语言将孔子深奥的思想略加拓展、引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够感知到真实的孔子,理解其为人与思想,并能够在学习、生活、事亲、、为人、教育、为政等方面有所启迪和收获。书中也配有大量手绘插图,图文并茂,知识性、可读性与趣味性兼具。

目录


壹 孔子的故事

1.孔子出生

2.少年孔子

3.青年孔子

4.洛阳见

5.孔子适齐

6.鲁国从政

7.周游列国

8.子畏于匡

9.子见南子

10.坎坷的旅途

11.学琴师襄子

12.前后为难的抉择

13.卫国内乱

14.绝境逢生

15.楚国的生活

16.生命的挽歌

17.《论语》与“十三经”

18.半部《论语》治天下

19.《论语》的传本之谜

20.孔门弟子(一)

21.孔门弟子(二)

贰 仁德篇

1.何为仁之本

2.礼后于仁

3.里仁为美

4.颜渊问仁

5.身边的仁德

6.樊迟问仁

7.仁者管仲

8.子贡问道

9.仁者爱人

10.孟武伯问仁

11.智者为仁

12.陈文子的故事

13.立己难,立人更难

14.杀身成仁

叁 孝道篇

1.真孝子闵子骞

2.三年之丧

3.父子俩的同一个问题

4.什么叫“色难”

5.子欲养而亲不待

6.百善孝为先

7.以孝治天下

8.孟庄子的孝道

9.百里负米的故事

肆 君子篇

1.天下有德者居之

2.君子必先正名

3.君子的道德标准

4.伯夷、叔齐的故事

5.柳下惠的故事

6.真正的君子

7.史鱼和蘧瑗

8.君子以义为上

9.君子小人

10.光风霁月真君子

伍 篇

1.朋友之道

2.交什么样的朋友

3.司马牛之忧

4.的艺术

5.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6.以文会友

7.志同道合的朋友

陆 处世篇

1.傲寒独立

2.胜者为王败者寇

3.做一个完美的人

4.识人必察

5.行己有耻

6.夫子言志

7.不与鸟兽同群

8.四子侍坐

9.圣人之道

10.路遇隐士

11.孔子击磬

12.敢说真话的子路

13.吃饭乃是大问题

14.孔子的为人

15.尊礼为礼

16.士的标准

17.夫子的幽默

18.韶华易逝

柒 论学篇

1.六言六蔽

2.孔鲤学诗

3.樊迟学稼

4.有教无类

5.因材施教

6.好学生颜渊

7.宰予昼寝

8.崇德辨惑

9.一以贯之

捌 论政篇

1.叶公问政

2.昏庸的卫灵公

3.割鸡焉用牛刀

4.孔子不做官

5.尧舜禹的传说

6.季康子问政

7.为正义而言

8.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9.子张问政

10.冉有做官

11.冉有的无奈

12.冉有之过

13.一句话定成败

作者介绍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先秦诸子散文研究”负责人。出版专著有:《〈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代赋评注?先秦卷》(合著,巴蜀书社2010年);《〈新序〉译注》(中华书局2013年)。

文摘





序言



《圣贤之语,智慧之光——精选古典哲学名篇赏析》 一、 源远流长,文脉赓续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思想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指引着一代代人的精神航向。其中,古典哲学名篇以其深邃的智慧、隽永的哲理,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经典著作,不仅记录了先哲们的思想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独特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治国方略的源泉。《圣贤之语,智慧之光——精选古典哲学名篇赏析》正是这样一部力求回归经典、深入解读、启迪心智的著作,它将带领读者跨越千年时空,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对话,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精华,体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典哲学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几部名篇,力求在博大精深的学海中,撷取最璀璨的珍珠,呈现给广大读者。我们深知,经典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字面的含义,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思想演变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持续影响。因此,本书在解读过程中,不仅注重文本的梳理和意义的阐释,更力求挖掘其深层内涵,揭示其跨越时空的普适性价值,引导读者在理解经典的同时,反思当下,启迪未来。 二、 思想盛宴,智慧启迪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一系列中国古典哲学经典进行深入的赏析与解读。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奠定了中国思想基石的著作,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翔实的考证以及富有洞察力的解读,展现这些经典著作的独特魅力与深刻智慧。 1. 仁爱之基,礼乐之风——道德伦理的深度探寻 本书将聚焦于那些探讨人生修养、道德准则、人际关系等核心命题的经典。我们致力于揭示其中关于“仁爱”、“孝悌”、“忠恕”等核心道德观念的本源与发展。深入剖析这些观念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体现,以及它们如何构建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我们将探讨“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历史的演变,展现这些道德准则如何从个人修养延伸到社会治理,直至影响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2. 治国之道,民本思想——政治智慧的传承与启示 在国家治理与政治智慧方面,中国古典哲学同样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书将深入探讨那些阐述君臣之道、治国方略、经济民生等重要思想的经典。我们将关注“德政”、“仁政”等理念如何被提出与实践,分析“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历代政治家如何从这些经典中汲取智慧,制定政策,以求国家安定,百姓安乐。通过对这些政治思想的解读,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逻辑,同时也从中汲取对于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3.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哲学思辨的广度与深度 中国古典哲学还对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辨。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那些关于“道”、“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的解读。我们将深入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探讨“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的哲学内涵,以及它们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通过对这些哲学思辨的解读,我们旨在拓展读者的思维边界,提升其对宇宙人生奥秘的认知水平。 4. 智慧人生,修身养性——个体生命价值的探索 除了宏大的思想体系,中国古典哲学对个体生命的价值、人生意义的追寻,同样有着深刻的见解。本书将选取那些关于如何立身处世、修身养性、追求人生真谛的经典篇章进行深入赏析。我们将关注“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学习方法与人生态度。探讨“慎独”、“内省”等自我修养的途径,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实现人生的价值,达到精神的升华。 三、 创新解读,时代共鸣 理解古代经典,并非仅仅是复述前人的解读,更在于如何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下,发掘其新的意义与价值,使其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共鸣。本书在解读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深入浅出,化繁为简: 我们深知,古代哲学著作往往语言精炼,意蕴深邃,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因此,本书在解读时,将力求语言的通俗易懂,避免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阐释,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体化,使其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2. 历史纵深,文化广度: 经典著作的产生,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在解读每一篇名篇时,都会对其历史成因、文化渊源进行必要的介绍,帮助读者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土壤。同时,也将适当引入与其他相关文化思想的比较,展现其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其价值。 3. 结合当下,启迪实践: 经典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对当下生活的指导意义。本书在赏析过程中,将积极尝试将古代先贤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生活、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相结合,探讨这些经典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力求使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能够获得切实可行的启示,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学术严谨,视角多元: 尽管力求通俗易懂,但本书的解读过程仍然会坚持学术的严谨性。我们将在参考权威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新意与深度的解读视角。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避免盲从,在多元的解读中,更深刻地领悟经典的真谛。 四、 跨越时空,心灵的对话 《圣贤之语,智慧之光——精选古典哲学名篇赏析》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次触及心灵的深度对话。在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迷失与焦虑。而古代先贤的智慧,如同穿越时空的清泉,能够洗涤心灵,指引方向。 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经典名篇的深入解读,能够帮助读者: 认识自我,完善品格: 理解“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反思自身的行为,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品格、有担当的人。 洞察世事,明辨是非: 学习古代先贤的智慧,理解人情事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更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平和心态,安顿心灵: 借鉴古代哲学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相处,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传承文化,增强自信: 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这是一次关于智慧的邀约,一次关于心灵的远航。我们相信,当您翻开本书,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一位位伟大的灵魂进行跨越千年的对话。愿本书能成为您探索中华智慧、启迪人生之路的良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引人入胜这一点上做得极其出色,它成功地避免了许多传统文化解读书籍的通病——即理论性过强而趣味性不足。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参与一场精彩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洞察力和穿透力,总能从细微之处发掘出深刻的道理。举例来说,对于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描绘,作者总能联系到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巧妙的对比和延伸,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原来如此”的惊喜感。我尤其欣赏它那种探讨而非断言的语气,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答案。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知识的进一步探究欲望。它不是让你记住几句格言,而是让你学会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角度。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流畅,结构上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学习习惯。它似乎并不急于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地抛出来,而是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人感觉每一步的深入都是水到渠成的。我留意到,在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上,作者并没有采取生硬的翻译腔,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富有哲理的现代语言进行了解读,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这种处理方式,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智慧,瞬间变得触手可及,仿佛孔子本人就在我们身边娓娓道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摸索方向的人来说,这种来自古人的点拨,无疑是提供了一种稳定而深刻的精神锚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远比枯燥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它真正做到了让经典“活”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阅读感受,可以概括为一种“心灵的净化与重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读完某个章节后,我常常会停下来,默默地回味其中的哲思,并尝试在接下来的日常行为中去印证和实践。这种由内而外的推动力,是很多教辅读物难以企及的高度。它所传递的,是一种积极、自律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哲学,它帮助我梳理了许多平日里纷乱的思绪,让我对人际交往中的许多困惑也有了更豁达的视角。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范畴,它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坚定的信念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色彩搭配得很有古典韵味,既不过分陈旧,又能让人联想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选择既易于阅读,又带着一种典雅的书卷气。对于像我这样,虽然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又常常被过于严肃的古籍劝退的读者来说,这种兼顾了美观与实用的设计简直是福音。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视觉上的小旅行,让人心情平静下来,更容易沉浸到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而且,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太大的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是现在很多快餐式出版物所缺乏的,足见编辑团队对“品读”二字的深刻理解——品味,自然需要良好的载体来承载。

评分

这本书的文化厚重感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难得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对当代读者的极大诚意。在阅读过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力求还原历史原貌与方便现代理解之间所做的精妙平衡。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内容的深度,也没有因为追求高深而疏远了普通的学习者。这种恰到好处的拿捏,使得它既能成为资深爱好者案头常备的参考书,也能成为初次接触传统文化的新手入门的优秀向导。它就像一座精心搭建的桥梁,稳固地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古老的智慧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日常思考和决策的活水源头。这份对读者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论述的严谨性与表达的通俗性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