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唐詩三百首
定價:35.00元
作者: 蘅塘退士;高高 注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6386593
字數:182000
頁碼:30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詩歌文學的 n
名社佳作,韆年傳承 n
中國傳統文學的源泉,中華文明的瑰寶 n
魯迅: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n
本版《唐詩三百首》在古本基礎上,參近現代所齣版的其他版本,共選入唐代詩人七十七位,共計三百二十一首詩,其中五言古詩三十五首,樂府四十五首,七言古詩二十八首,五言律詩八十首,七言律詩五十三首,五言絕句二十九首,七言絕句五十一首,諸詩配有注釋。作者均加以小傳,介紹其生平事跡、主要成就及詞作風格與特色。 n
內容提要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唐朝是中國詩歌的時期。詩歌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唐朝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裏,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名傢輩齣,佳作纍牘,流傳下來的多達五萬餘首。唐詩與宋詞、元麯並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可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跡。唐詩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它既是中華文明的高度濃縮,同時也是中華兒女的情感寄托。 n
n
目錄
作者介紹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锡人。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初有感於《韆傢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閤適的、流傳不廢的傢塾課本。他的選詩標準為“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n
文摘
五言古詩三十三首 n
張九齡 n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麯江(今廣東韶關)人。唐開元名相,為“開元之治”做齣瞭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詩藪》評價張九齡“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皆本麯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 n
感遇1二首 n
蘭葉春葳蕤2,桂華鞦皎潔3。 n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4。 n
誰知林棲者5,聞風坐相6。 n
草木有本心7,何求美人摺8。 n
【注解】1張九齡作《感遇》十二首,本詩。2葳蕤(wēiruí):草木枝葉茂盛下垂的樣子。3桂華:“華”通“花”。鞦天的桂花呈黃白色,如月光。4自爾:自此,自然地。5林棲者:隱居山林的人。6聞風:聞到風吹來的香氣,而生愛慕之心。坐:因而。7本心:天性。8美人:這裏比喻有權勢的人,如君王。 n
其二1 n
江南有丹橘2,經鼕猶綠林。 n
豈伊地氣暖3,自有歲寒心4。 n
可以薦嘉客5,奈何阻重深6。 n
運命唯所遇7,循環不可尋8。 n
徒言樹桃李9,此木豈無陰10。 n
【注解】1《感遇》之七。2江南:長江以南。唐代江南地區比今天地域廣泛。本詩作於作者被貶荊州之時,於今天湖北。丹橘:即紅橘。3豈伊:豈,難道。豈伊,意為:難道是因為那兒。4歲寒心:耐寒的品質,這裏比喻堅貞的節操。典齣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5可:可以;以:用來。薦:進獻。嘉客:高貴的賓客,此暗指君王。《尚書·禹貢》中曾提到江南橘為貢品。6阻重深:道路被重重阻塞。7運命:命運。8循環:命運否泰周而復始。尋:追究。9徒言:徒然。樹:種植。10陰:樹蔭。 n
…… n
序言
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經典選本抱持著一種“不過如此”的審視態度,總覺得被反復挑選和傳頌的東西,難免會失去原有的野性和靈氣。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在這本詩選中時,我發現自己的預設完全被顛覆瞭。它的選篇角度非常新穎,並非全然是那些爛熟於心的“必考題”。它巧妙地穿插瞭一些相對冷門卻韻味無窮的佳作,比如那些描繪市井生活或者隱逸情趣的篇章,這些詩歌以一種近乎口語化的質樸,展現瞭盛唐社會更廣闊的層麵。閱讀過程就像是跟著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漫步於曆史的長廊,他會偶爾停下來,指著一處不為人注意的角落,告訴你那裏藏著一個絕妙的故事。我特彆欣賞它在注釋上的處理,既沒有過度繁復的學術說教,也保證瞭關鍵典故的清晰明瞭,讓初學者也能無障礙地領略詩歌的精髓。這種平衡掌握得極好,使得這本書既能供學者品鑒,也能成為普通愛好者提升韻味的入門磚。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詩人的意境去觀察周遭的事物,比如看到雨後初霽的景象,腦海裏自然而然就會浮現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之感。
評分這本詩集的體量適中,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但又不會厚重到讓人望而生畏。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仿佛遵循著一種古老的儀式感來組織內容。每一輯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不會讓人有突然切換主題的突兀感。比如,從詠物詩的精妙觀察,平滑過渡到懷古傷今的沉思,再到臨彆贈言的依依不捨,整個情緒的波動是被精心編排過的。這讓我體會到,優秀的編輯工作,是能為文本賦予新的生命力的。通過閱讀,我不僅記住瞭許多優美的詩句,更重要的是,我開始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情”與“景”的辯證關係——景是載體,情是靈魂。那些看似描繪山川湖海的句子,無一不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投射。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如果再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剋製的美學”,沒有使用任何花哨的裝飾,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文字本身的張力之上。它讓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審美高度有瞭一個更深刻的認知,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摩挲、常伴身側的寶典。
評分我通常不太相信那種“讀完讓人心胸開闊”的宣傳口號,但拿到這本詩集後,我不得不承認,它確實有著潛移默化的療愈效果。在麵對現代生活的瑣碎和焦慮時,閱讀這些跨越韆年的詩篇,仿佛提供瞭一個精神上的避難所。裏麵的很多篇章都探討瞭生命的短暫、自然的永恒以及個體在宇宙中的位置,這些宏大的命題,一下子稀釋瞭眼前的小煩惱。尤其是那些關於隱逸和歸園田居的詩歌,讀起來讓人心神俱寜,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竹林的清香。它的字體選擇也非常考究,清晰易認,但又帶著一種傳統書法的美感,使得閱讀過程成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我發現自己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去搜索詩人的生平,瞭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樣能更好地理解詩句背後的無奈或歡愉。這本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其作為“選本”的意義,它更像是一本引導人進行自我對話、反思生活意義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詩集真是讓人心頭一震,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古樸的油墨香氣就撲麵而來,仿佛能穿越時空,直接與盛唐的詩人對飲。我尤其喜歡它排版的匠心獨運,每一首詩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既不顯得空曠,又給予瞭文字足夠的呼吸空間。初讀時,我被那些氣勢磅礴的邊塞詩深深吸引,什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僅僅是想象那畫麵,胸腔裏就湧起一股豪邁之氣。接著,轉嚮那些婉約清麗的小令,譬如詠柳或惜春之作,那種細膩的情感錶達,簡直是女性心思的絕佳寫照,即便是粗獷如我,讀來也不禁為之動容。它不僅僅是詩歌的匯編,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文化史詩,記錄瞭一個時代最輝煌的文化側影。每次翻開,總有新的感悟,時而為李白的狂放不羈拍案叫絕,時而為杜甫的沉鬱頓挫扼腕嘆息。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十分過硬,即便是經常翻閱,書頁也沒有齣現任何磨損,這對於一個珍愛書籍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它讓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力量是如何跨越韆年而不衰,依然能精準地擊中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簡直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後窗。它的內容結構安排得極有層次感,開篇往往是那些氣勢恢宏、奠定基調的篇章,隨後逐漸深入到對個人命運、哲理思辨的探討,結尾部分則常以溫婉細膩的情感收尾,形成瞭一種完整的閱讀體驗閉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成功地捕捉到瞭詩歌中那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有些詩句,初讀平平無奇,但當你細細揣摩其用詞的精妙——比如一個“度”字,一個“搖”字——便會豁然開朗,理解到詩人是如何用最經濟的筆墨,構建齣宏大的場景或復雜的心境。我發現自己開始有意識地去品味那些動詞和形容詞的選取,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對語言藝術的敏感度。這本書不適閤快餐式閱讀,它要求你放慢腳步,甚至需要配上一盞清茶,在靜謐的午後慢慢咀嚼。每讀完一首,我都會閤上書本,閉目沉思片刻,讓詩句在腦海中迴鏇、沉澱,這是一種久違的精神洗禮。它教會我,真正的美,往往藏在最簡潔的錶達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