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文化百題/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
定價:39.50元
作者:(俄羅斯)德拉奇 ,王亞民
齣版社:敦煌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2-01
ISBN:97878058767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其中之一款。具有實用性、學術性和通俗易懂的品格。更為重有的是原著作人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與豐厚的學術低蘊,為我們從人類發展的縱嚮與橫嚮上“快捷”地陳列瞭一幅多元的人類文化發展的圖景,對於有心研究、關注文化學,特彆是有心瞭解俄羅斯文化新近狀況發展的讀者,無疑是開瞭一扇彆開生麵的文化窗口。
《世界文化百題》首先從需要瞭解的文化理論、流派、體係等基本問題入手,以具體問題為知識點,逐一闡述。其中如對文化的“通常概念和理論概念的區彆”,就是文化學需要弄清的難點和疑點。接下來對“文化本體論” 的闡述也突齣的是重點問題。之後的幾章則是對世界文化的實證的具體的介紹。
目錄
前言
一、文化學的理論、流派和體係
1 文化學的特點
2 文化的主要涵義
3 文化觀念發展的主要曆史階段
4 古典文化哲學的特徵
5 嚮現代文化學理論過渡的完成
6 文化人類研究在文化學發展中的作用
7 現代人類學的主要流派
8 施本格勒對文化學發展的影響
9 關於阿爾弗勒德·維貝爾文化學理論的評價
10 關於馬剋斯·維貝爾文化學理率的評價
11 鬍塞爾文化哲學思想體係的主要內容
12 關於雅斯貝斯文化理論的評價
13 榮格主要的文化學思想
14 文化的結構主義研究
15 文化的後結構主義研究
16 施韋譯文化學理論的基礎
17 文化的主要形式
18 文化的本質
19 文化的功能
20 文化和社會之間的區彆
21 個性在文化中所占的地位
22 文化中的進步因素
二、文化本體論
23 文化的通常概念和理論概念的區彆
24 個性文化、群體文化和人類文化等概念的閤理性
25 自然與文化的相互關係
26 文化在生活範圍中的形式特點
27 在俄語中,詞形相近的“文化”和“祭司”之間在內容上的聯係
28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及野蠻、無禮行為和反文化現象的存在
29 交際、對話對發揮文化的功能的意義
30 文化中的傳統和創新、準則和工具及其相互聯係
31 文化語言
32 文化和社會的一緻與區彆及其相互滲透的機製
……
三、古典世界文化
四、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新時期的歐洲文化
五、現代世界文化
六、俄羅斯文化理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深邃的藍色背景,仿佛浩瀚的宇宙,點綴著一些抽象的幾何圖形,又像是古老的星圖。書名“世界文化百題”和“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幾個字,以一種沉穩而又不失力量的字體呈現,透露齣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但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我尤其喜歡書名下方那幅描繪不同地域文化符號的插畫,色彩豐富,綫條流暢,雖然隻是點綴,卻巧妙地暗示瞭本書內容的多樣性與包容性。拿到手裏,書的紙張質感也很好,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廉價紙,而是略帶厚重感,翻閱時有一種踏實的感覺。我個人偏愛有一定分量和質感的圖書,因為它們往往代錶著齣版者在內容和呈現上的認真態度。這本書的整體包裝,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內容紮實、經過精心打磨的學術譯著。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憑這封麵和裝幀,我就已經能想象到書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和深刻見解瞭,它就像一個精心準備的寶藏,等待著我去挖掘。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衝擊,在於它挑戰瞭我過往對“世界文化”的認知框架。我曾以為,瞭解世界文化無非就是記住不同國傢的風俗人情、曆史事件。但這本書,尤其是其“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的背景,讓我意識到,文化本身是一個極其動態且相互關聯的係統。書中對不同文化圈層在形成、發展、以及最終走嚮融閤或對抗的過程進行瞭極其精妙的闡釋。我非常佩服作者在梳理如此龐雜的文化體係時所展現齣的獨特視角,它不是綫性敘事,而是如同織網一般,將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巧妙地編織在一起。讀到某些關於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共鳴的章節時,我感到無比的觸動,因為這不僅僅是曆史的敘述,更是對當下全球化時代文化碰撞的深刻反思。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以及如何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不同的聲音。
評分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中的這部關於世界文化的著作,可以說是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認知之窗。在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敘事的嚴謹性與思想的深度。作者並非簡單地呈現各民族的曆史故事,而是通過對文化現象的深層剖析,揭示瞭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社會結構、信仰體係和權力運作。書中對不同文明在曆史進程中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藉鑒,乃至如何産生衝突與同化的論述,都顯得尤為深刻。例如,對於某個古代文明的技術創新如何被另一個文明吸收並加以發展,以及這種文化交流背後所牽扯的經濟、政治因素,作者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我尤其驚嘆於作者能夠將如此宏大的曆史圖景,通過精準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展現齣來,既有宏觀的視野,又不乏微觀的細節支撐。這種學術的嚴謹性,讓我對書中的每一處論斷都深信不疑,也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文化發展的復雜性。
評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並沒有預設它會給我帶來多少新的知識,隻是齣於對“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的好奇。然而,閱讀的過程卻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喜。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世界文化的變遷,不是從某個單一文化中心的視角齣發,而是從一種更為宏大、更為客觀的立場去觀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不同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和機遇時,所展現齣的細膩筆觸。書中對一些邊緣文化如何掙紮求存,又如何獨特地綻放光彩的描述,讓我深受觸動。它讓我明白,所謂的“文化”並非鐵闆一塊,而是由無數微小的個體、事件、思想匯聚而成,充滿瞭生命力與韌性。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漫遊,讓我對人類文明的豐富多彩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也對我們自身文化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讀完一本關於世界文化史的書,常常會有一種信息爆炸的無力感,生怕遺漏瞭什麼重要的細節。然而,這本“漢譯俄羅斯學術叢書”中的一本,給我帶來的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不同文化的發展脈絡,而是以一種極其精煉卻又充滿洞察力的方式,勾勒齣不同文化在曆史長河中相互碰撞、融閤、演變的核心驅動力。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精準地抓住那些決定文化走嚮的關鍵節點。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化現象的深度剖析,它們往往是理解更宏大文化轉變的鑰匙。例如,書中對某個時期某個民族飲食習慣的細微變化,竟然能與政治格局的變遷、技術革新的傳播産生如此緊密的聯係,這讓我大開眼界。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避免瞭枯燥的理論說教,讓枯燥的曆史變得生動而富有邏輯。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仿佛在和一位博學的智者進行一場精彩絕倫的對話,不斷被啓發,不斷被引導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