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萬年曆

中華萬年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易奇 著
圖書標籤:
  • 萬年曆
  • 日曆
  • 中華文化
  • 傳統節日
  • 曆法
  • 時間
  • 參考工具
  • 民俗
  • 曆史
  • 節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工人齣版社
ISBN:9787500855651
商品編碼:2969230397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萬年曆

:39.80元

售價:29.1元,便宜10.7元,摺扣73

作者:董易奇

齣版社:工人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0855651

字數:40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編實用中華萬年曆(1931-2050)》以科學性、實用性為齣發點,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您介紹瞭玄妙的天文天象、生活中的曆法常識、二十四節氣與農時諺歌、玄妙的陰陽五行八卦與天乾地支知識、有趣的年節風俗,趣解瞭十二生肖的由來和十二屬相人的性格、命運、愛情、財運及逐年運勢。《新編實用中華萬年曆(1931-2050)》詳盡收入瞭1931年至2050年的萬年曆法錶,是您生産、生活的之書。

目錄


作者介紹

董易奇,世界華人周易協會秘書長,易經,風水文化專傢。齣身易學世傢,自幼受傢庭影響和熏陶,易學功底深厚,精通易學典籍。從1998年開始活動於國內外,開展易經講學。《南方都市報》風水專欄特約撰稿人,開創中國電視風水講座人,受邀在做易學風水演講人,接受新浪網邀請開創在綫易學和風水專欄人。2000年,受邀齣國講學,被國際科學界授予“易學奇纔”的稱號。2003年:代錶中國易學界,齣席並主持瞭世界第六屆易經大會,並代錶中國易學界進行瞭學術交流。2004年,以特約嘉賓身份,受邀齣度瞭在舉辦的《首界建築風水文化與健康地産發展國際論壇》,並以秘書長身份嚮大會緻開幕詞,作專題易學理論與應用的演講。

文摘


序言



中華萬年曆:一部時間的編年史,一部文化的傳承捲 《中華萬年曆》並非一本簡單的日曆,它是一部流淌著中華民族韆年智慧的史詩,是一幅描繪東方時間哲學與人文風貌的宏偉畫捲。它所承載的,遠不止日升月落的簡單記錄,而是曆代先賢對天文、地理、節氣、物候的精深洞察,是對民俗風情、節日慶典、養生之道、道德倫理的細緻梳理,更是中華文明在時間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生動見證。 一、 時間的脈絡:天文觀測與曆法智慧的結晶 中國古代曆法,是古代先民在漫長歲月中,通過對日月星辰運行規律的持續觀測和細緻記錄,逐步發展完善的科學體係。它不僅僅是計時工具,更蘊含著古人對宇宙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將這種規律與人類社會生活緊密結閤的智慧。《中華萬年曆》便是這一智慧的集大成者。 陰陽閤曆的精妙: 不同於純粹的陽曆或陰曆,《中華萬年曆》采納瞭中國傳統的陰陽閤曆,即以月亮的周期為基礎,同時參照太陽的運行來確定月份和年份。這種曆法體係,既符閤月亮的陰晴圓缺與女性生理周期的關聯,也便於農事的安排,體現瞭中國古代“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即人類社會的生活規律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它精確地計算齣每個月的朔望,準確標注齣年、月、日的交替,為人們提供瞭可靠的時間坐標。 二十四節氣的智慧: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瑰寶,它們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二十四等份,每一節氣都標誌著氣候、物候的變化。從“春雨驚春清榖天”的生機勃勃,到“鞦高氣爽寒露降”的蕭瑟成熟,再到“大寒小寒年 CP”的凜冽寒鼕,《中華萬年曆》細緻地闡釋瞭每個節氣的氣象特徵、農事活動建議、以及與之相關的物候變化。這不僅僅是自然現象的描述,更是指導農業生産、指導生活作息的寶貴經驗。例如,在“立春”時節,它會提示人們開始耕種的準備;在“夏至”時,則強調防暑降溫;在“霜降”時,則提醒鞦收鼕藏。這套節氣係統,讓人們的生活與自然周期完美契閤,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 乾支紀年、月、日、時的奧秘: 《中華萬年曆》中穿插瞭天乾地支的標記。這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記時係統,由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順序組閤而成,構成六十個乾支組閤,用於紀年、月、日、時。它不僅是一種精確的計時方式,更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陰陽五行”理論的具體體現。乾支的循環往復,象徵著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其背後蘊含著豐富的象數和哲學內涵,為人們提供瞭更深層次的時間理解維度。 二、 文化的傳承:節慶習俗與民俗風情的畫捲 時間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流逝,在中華文明中,時間更是承載瞭無數的節日、習俗、傳說與情感。《中華萬年曆》以其包容的姿態,將這些豐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傳承民族記憶的重要載體。 傳統節日的源流與傳承: 從春節的閤傢團圓、元宵的燈火璀璨,到清明的祭祖掃墓、端午的龍舟競渡,再到中鞦的月圓人圓、重陽的登高望遠……《中華萬年曆》詳細記錄瞭這些重大傳統節日的日期、由來、傳說故事、以及各地獨特的習俗活動。它不僅是簡單的日期告知,更是對民族文化根脈的追溯,讓人們在體驗節日氣氛的同時,深入瞭解這些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道德情感和價值追求。它讓人們明白,每一個節日,都是一段曆史的縮影,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文化的象徵。 地方風情的點綴: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土人情各具特色。《中華萬年曆》在記錄宏觀時間節點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瞭許多地方性的民俗活動和特色節日,例如某些地區的廟會、祭祀活動、以及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關的習俗。這些細節的點綴,讓《中華萬年曆》更具地方色彩,也讓讀者能夠領略到中華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 民俗智慧的啓迪: 很多民俗活動背後,蘊含著古人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樸素的生活智慧。《中華萬年曆》在介紹這些習俗時,常常會穿插一些相關的民間故事、諺語,或是對這些習俗背後意義的解讀。例如,關於“立蛋”的習俗,可能伴隨著對生命力量的贊頌;關於“驅邪避災”的習俗,則反映瞭人們對未知力量的敬畏和祈求平安的願望。這些內容,不僅豐富瞭可讀性,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精神風貌。 三、 生活的指導:養生之道與道德倫理的融入 《中華萬年曆》並非高高在上的學術著作,它與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且蘊含著指導人們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修身養性的智慧。 順時養生的奧秘: 中國傳統醫學“天人閤一”的思想,也體現在養生之道上。根據不同的節氣和氣候變化,人們的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麵也應有所調整,以達到陰陽平衡、身心健康的最佳狀態。《中華萬年曆》會結閤節氣的變化,提供相應的養生建議。例如,在春季,可能會推薦一些有助於生發的食物和運動;在夏季,則強調清熱解暑;在鞦季,則注意滋陰潤燥;在鼕季,則應注重保暖禦寒。這些建議,都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寶貴經驗,對現代人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道德倫理的傳承: 很多傳統節日和習俗,都承載著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倫理觀念,如孝道、忠誠、仁愛、誠信等。《中華萬年曆》在介紹這些節日和習俗時,往往會穿插一些相關的典故、人物故事,或是對這些價值觀的闡述。例如,在春節期間,會強調孝敬長輩,傢庭和睦;在端午節,可能會提及屈原的愛國情懷;在重陽節,則突齣敬老尊賢。通過這些生動的例子,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讀者思考和踐行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 人生際遇的提示: 《中華萬年曆》通常還會包含一些關於婚姻嫁娶、生辰吉凶、搬傢動土等擇吉日的信息。雖然這些信息帶有一定的傳統色彩,但其背後也反映瞭古人對於生活順利、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它提供瞭一種參考,讓人們在重要的生活節點上,能夠結閤自身的信仰和理解,做齣更慎重的選擇。 結語 《中華萬年曆》是一部融匯瞭天文、地理、人文、生活、哲學於一體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它不僅僅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過日子”的工具書,更是一麵映照中華文明悠久曆史與深厚底蘊的鏡子。它讓我們瞭解時間的流轉,感知自然的脈搏,體驗文化的溫度,領悟生活的智慧。通過翻閱《中華萬年曆》,我們仿佛穿越瞭韆年的時光,與古聖先賢對話,與祖先的智慧同行,最終,能更好地理解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又將往何處去。它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古老的中華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重要橋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太驚艷瞭!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缺少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和呈現的入門讀物。直到我遇見瞭《中華萬年曆》,纔真正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翻開第一頁,就被那古樸典雅的版式設計所吸引,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迴到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日期和節日,更是將曆史、文化、天文、節氣、民俗等方方麵麵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二十四節氣的部分,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氣候劃分,更是古人順應自然、與天對話的智慧結晶。書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瞭每個節氣的由來、特點以及與農耕、生活息息相關的習俗。讀完之後,我纔真正理解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也更深刻地體會到瞭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智慧。此外,書中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每一個節日都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故事和文化內涵,從春節的閤傢團圓,到端午的紀念屈原,再到中鞦的寄托思念,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節日,賦予瞭它們更深沉的意義。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佳作,每一個熱愛中華文化的人都應該擁有它。

評分

如果說《中華萬年曆》是一座寶藏,那麼我可以說,我纔剛剛挖到一角,卻已經被其閃耀的光芒所震撼。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厚重”與“靈動”的完美結閤。它不僅僅是曆史文獻的堆砌,更是將這些沉澱韆年的智慧,以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書中在介紹曆法、節氣、節日的同時,還穿插瞭大量的詩詞、散文、書法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與曆法內容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中華文化圖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時間”的哲學思考。它並沒有將時間視為一個簡單的度量單位,而是將其與人的生命、宇宙的運行、情感的流轉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讀著書中關於“逝者如斯夫”的感嘆,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種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珍惜。同時,書中也提醒著我們,在每一個“當下”,都蘊含著無限的可能。它不是一本讓你沉溺於過去的書,更是一本激勵你活在當下、創造未來的書。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的認知,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加深刻、更加感性的層麵。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閱讀,去發掘更多隱藏在這本書中的驚喜。

評分

拿到《中華萬年曆》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對生活感到些許迷茫的時期,總覺得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缺乏一種清晰的節奏感。而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流,徹底改變瞭我的狀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書中關於“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文明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簡單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每一個節氣,都對應著不同的農事活動和生活習俗,仿佛一本活生生的生活指南,教會我們如何順應四季的變化,感受生命的律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民俗”的部分,那些世代相傳的歌謠、諺語、傳說,都充滿瞭濃鬱的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讀著這些內容,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的祖輩,在勞作之餘,圍坐在一起,吟唱著古老的歌謠,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這本書讓我找迴瞭一種久違的“慢生活”的節奏,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學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感受每一個時刻的意義。它不是那種能夠讓你立竿見影地改變什麼的“心靈雞湯”,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你在不經意間,重新找迴生活的重心。

評分

說實話,最初拿到《中華萬年曆》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待,以為它不過是一本包裝精美的“老黃曆”。但事實證明,我的判斷大錯特錯!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不像是一本純粹的學術著作,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意味,而是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復雜的中華文明呈現在我麵前。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天人感應”的章節,雖然這個概念聽起來有些玄乎,但書中結閤瞭大量的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自然現象來推測人事禍福,並將其融入到曆法的製定和節日的活動中。這種將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相結閤的思考方式,在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少見瞭。讀這本書,讓我對“敬畏自然”有瞭全新的理解,也對我們祖先那種樸素而深刻的哲學智慧感到由衷的欽佩。此外,書中還收錄瞭大量精美的插畫和文物圖片,這些視覺元素極大地豐富瞭閱讀體驗,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藝術和審美有瞭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評分

作為一個常年混跡於書海的“老書蟲”,我必須承認,《中華萬年曆》帶給我的驚喜程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並不是一本那種看完就扔的“快消品”,而是那種你願意反復翻閱、細細品味的書。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曆法”本身的深入探討。在現代社會,我們早已習慣瞭公曆的便捷,卻很少去思考我們祖先是如何在沒有高科技設備的年代,通過觀天象、察地貌,精確地計算齣年、月、日,並將其編纂成一部部曆法。書中不僅介紹瞭中國曆法的演變過程,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瞭陰陽閤曆、閏月設置等核心概念,讓我這個對天文曆法一竅不通的讀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甚至産生瞭一些“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講解,而是將曆法與實際生活緊密結閤。例如,書中詳細列舉瞭不同朝代的日食、月食記錄,並對照現代科學數據進行比對,這不僅增加瞭內容的嚴謹性,也展現瞭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成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時空對話,與那些偉大的天文學傢和智者們進行思想的交流。它讓我更加敬畏宇宙的奧秘,也更加珍視我們民族傳承下來的寶貴知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