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华万年历
:39.80元
售价:29.1元,便宜10.7元,折扣73
作者:董易奇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0855651
字数:4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新编实用中华万年历(1931-2050)》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出发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介绍了玄妙的天文天象、生活中的历法常识、二十四节气与农时谚歌、玄妙的阴阳五行八卦与天干地支知识、有趣的年节风俗,趣解了十二生肖的由来和十二属相人的性格、命运、爱情、财运及逐年运势。《新编实用中华万年历(1931-2050)》详尽收入了1931年至2050年的万年历法表,是您生产、生活的之书。
董易奇,世界华人周易协会秘书长,易经,风水文化专家。出身易学世家,自幼受家庭影响和熏陶,易学功底深厚,精通易学典籍。从1998年开始活动于国内外,开展易经讲学。《南方都市报》风水专栏特约撰稿人,开创中国电视风水讲座人,受邀在做易学风水演讲人,接受新浪网邀请开创在线易学和风水专栏人。2000年,受邀出国讲学,被国际科学界授予“易学奇才”的称号。2003年:代表中国易学界,出席并主持了世界第六届易经大会,并代表中国易学界进行了学术交流。2004年,以特约嘉宾身份,受邀出度了在举办的《首界建筑风水文化与健康地产发展国际论坛》,并以秘书长身份向大会致开幕词,作专题易学理论与应用的演讲。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于书海的“老书虫”,我必须承认,《中华万年历》带给我的惊喜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不是一本那种看完就扔的“快消品”,而是那种你愿意反复翻阅、细细品味的书。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历法”本身的深入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早已习惯了公历的便捷,却很少去思考我们祖先是如何在没有高科技设备的年代,通过观天象、察地貌,精确地计算出年、月、日,并将其编纂成一部部历法。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历法的演变过程,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阴阳合历、闰月设置等核心概念,让我这个对天文历法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产生了一些“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将历法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例如,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朝代的日食、月食记录,并对照现代科学数据进行比对,这不仅增加了内容的严谨性,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与那些伟大的天文学家和智者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它让我更加敬畏宇宙的奥秘,也更加珍视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知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惊艳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缺少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的入门读物。直到我遇见了《中华万年历》,才真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翻开第一页,就被那古朴典雅的版式设计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日期和节日,更是将历史、文化、天文、节气、民俗等方方面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气候划分,更是古人顺应自然、与天对话的智慧结晶。书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每个节气的由来、特点以及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习俗。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老智慧。此外,书中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从春节的合家团圆,到端午的纪念屈原,再到中秋的寄托思念,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赋予了它们更深沉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都应该拥有它。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到《中华万年历》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以为它不过是一本包装精美的“老黄历”。但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大错特错!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像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意味,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中华文明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天人感应”的章节,虽然这个概念听起来有些玄乎,但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推测人事祸福,并将其融入到历法的制定和节日的活动中。这种将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思考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读这本书,让我对“敬畏自然”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对我们祖先那种朴素而深刻的哲学智慧感到由衷的钦佩。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美的插画和文物图片,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评分如果说《中华万年历》是一座宝藏,那么我可以说,我才刚刚挖到一角,却已经被其闪耀的光芒所震撼。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厚重”与“灵动”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历史文献的堆砌,更是将这些沉淀千年的智慧,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在介绍历法、节气、节日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散文、书法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与历法内容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华文化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时间”的哲学思考。它并没有将时间视为一个简单的度量单位,而是将其与人的生命、宇宙的运行、情感的流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读着书中关于“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同时,书中也提醒着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它不是一本让你沉溺于过去的书,更是一本激励你活在当下、创造未来的书。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加深刻、更加感性的层面。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发掘更多隐藏在这本书中的惊喜。
评分拿到《中华万年历》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对生活感到些许迷茫的时期,总觉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缺乏一种清晰的节奏感。而这本书,就像是一股清流,彻底改变了我的状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书中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古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每一个节气,都对应着不同的农事活动和生活习俗,仿佛一本活生生的生活指南,教会我们如何顺应四季的变化,感受生命的律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民俗”的部分,那些世代相传的歌谣、谚语、传说,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读着这些内容,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祖辈,在劳作之余,围坐在一起,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这本书让我找回了一种久违的“慢生活”的节奏,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感受每一个时刻的意义。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立竿见影地改变什么的“心灵鸡汤”,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你在不经意间,重新找回生活的重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