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研究
定價:69.00元
售價:46.9元,便宜22.1元,摺扣67
作者:薛焱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9796863
字數:258000
頁碼:252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全麵具體地分析瞭當代中國主流文化的形成與確立,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基本狀況、麵臨的問題,以及影響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主要因素;重點梳理瞭儒傢文化主流地位的曆史演變、中國古代主流文化認同的發展曆程,及其帶給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可資藉鑒的有益啓示;介紹瞭美國、蘇聯和日本主流文化認同的經驗;提齣瞭強化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基本原則、應有意識、基本維度和基本途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受到技術主義和多元文化的影響,麵臨嚴峻挑戰。我們須明確堅定的政治性、底綫性立場,樹立主體性和戰略性的思維,保持全球性和曆史性的視野,以鞏固和強化中國當代主流文化認同。
本書全麵具體地分析瞭當代中國主流文化的形成與確立,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基本狀況、麵臨的問題,以及影響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主要因素;重點梳理瞭儒傢文化主流地位的曆史演變、中國古代主流文化認同的發展曆程,及其帶給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可資藉鑒的有益啓示;介紹瞭美國、蘇聯和日本主流文化認同的經驗;提齣瞭強化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基本原則、應有意識、基本維度和基本途徑。
薛焱,男,1981年11月生,河南省西峽縣人,法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湖北省哲學學會會員。2000年9月-2004年6月,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2005年9月-2007年12月,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12年9月-2015年6月,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09年9月-2012年8月,任教於武昌職業學院;2008年3月-2012年8月,擔任多傢企業常年法律顧問。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理論、文化與意識形態、國傢安全與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等方麵的研究。
這本書的書名《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研究》,點齣瞭一個當下社會最為核心也最為復雜的問題之一。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對“主流”的權威定義,以及它在現代中國社會中是如何形成的。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在各種思潮交織、信息快速流動的當下,中國的主流文化認同是經曆瞭怎樣的演變過程。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揭示不同社會群體,例如城市居民與鄉村居民,不同代際的年輕人,在文化認同上的異同。我希望能從中讀齣一些關於國傢發展、社會進步背後的文化邏輯,以及這些邏輯是如何影響著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個理解中國社會變遷的獨特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文化認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是我最期待的。
評分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脈絡?這本書的名字直擊瞭我內心的疑問。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理論視角,幫助我厘清那些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背後的邏輯。特彆是關於“認同”是如何在宏觀政策、媒介傳播以及個體經驗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對此充滿瞭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文化符號,比如某些影視劇、流行音樂、甚至是網絡流行語,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起集體認同感的?我設想,作者或許會從曆史學的角度,追溯中國文化認同的源頭,分析其演變軌跡,再結閤社會學、心理學的理論,解釋當下主流認同的形成機製。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實證研究的綫索,讓我能夠看到那些數據和訪談是如何被用來支持作者的論點的,這會大大增強我對這本書內容的信任度。
評分初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中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討論。這本書無疑觸及瞭一個非常重要且敏感的議題——“主流文化認同”。我迫切希望瞭解,作者是如何界定“主流”的?是基於人口比例、權力結構,還是社會共識?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文化事件或現象,來佐證其觀點。比如,某些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電視節目、電影作品,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的文化議題,是如何影響和塑造公眾的文化認同的?我個人對“認同”的心理機製非常感興趣,書中是否會從個體層麵去解析,為什麼某些文化符號或價值觀念能夠被大眾所接納和認同,而另一些則不然?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幫助我理解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的獨特性與普遍性是如何並存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頗具匠心,深邃的藍色背景中,幾抹抽象的金黃色綫條交織,既有現代感又不失沉穩,仿佛預示著內容將是對復雜社會現象的深入剖析。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便被它傳遞齣的專業性和學術深度所吸引。雖然還未深入閱讀,但僅從封麵的選色和字體排布,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細節上的用心。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探討當下中國社會中,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域、不同職業群體在文化認同上的差異與共鳴,以及這些認同是如何在快速的社會變遷中被塑造和重塑的。例如,我想知道,在經曆瞭改革開放的洗禮後,年輕一代的“中國夢”與父輩的“中國夢”在核心價值上是否有所演變?他們如何看待和繼承傳統文化,又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書中能否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支撐其理論框架,將抽象的“主流文化認同”具象化,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並從中找到與自身經曆的聯係,這將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評分對於《當代中國主流文化認同研究》這本書,我的期待是它能打開一扇通往理解當下中國社會復雜性的窗戶。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國傢的文化認同,是理解其政治、經濟乃至外交政策的關鍵。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現實的關懷,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主流”這個概念本身,它究竟是如何被定義、被建構的?是否存在一個單一的、排他的“主流”,還是說它本身就是一個多元且不斷協商的動態過程?我非常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在中國主流認同形成過程中的互動關係,以及這種互動是融閤、是衝突,還是相互影響?此外,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種分析工具,讓我能夠未來在麵對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時,也能運用相似的視角去理解其背後隱藏的文化認同的動嚮,這將是對我非常有價值的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