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908,漫行巴尔干
定价:49.80元
作者:弗兰西丝·金斯利·哈钦森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53395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游记。但作者用眼睛发现,用相机记录,用心灵感受,一路旅游,一路享受,一路抒情。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建筑抑或风土人情,都充满了巴尔干风情,独特而美丽。读后总是令人回味无穷,激励人们去“漫行巴尔干”,来关注巴尔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内容提要
《1908,漫行巴尔干》巴尔干半岛,这个地理名词对于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中学时学习《世界地理》都学过,大家印象*深的相关描述恐怕是“欧洲桶”或者“一战”。
然而,回溯百年,1908年,巴尔干半岛还不曾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美国女作家弗兰西丝金斯利哈钦森乘坐汽车,携带相机,游历了这片土地。在她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祥和、美好、充满生机。她探访了达尔马提亚、的里雅斯特、拉古萨(杜布罗夫尼克的旧称)、莫斯塔尔、萨拉热窝等许多的地方。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写下了这部数十万字的游记,详尽地记述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还配上了近百张当时她亲手拍摄的照片,直观地反映那里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种类繁多的特色服饰。
那样一个时代,那里的天与地、山与水,还有那里的人们,究竟是什么模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这场穿越百年的心灵之旅吧!
目录
行程表
**章 出行准备
第二章 从的里雅斯特到阿巴泽亚
第三章 从阿巴泽亚到塞尼
第四章 从塞尼,经弗兰尼克关口,到达戈斯皮奇
第五章 进入达尔马提亚——从戈斯皮奇到扎拉
第六章 扎拉
第七章 斯卡多纳—克尔卡瀑布-塞贝尼科
第八章 从塞贝尼科经由特罗吉尔到斯帕拉托
第九章 斯帕拉托
第十章 萨罗纳—克里萨—亚德罗河源头
第十一章 从斯帕拉托到梅特科维奇
第十二章 从梅特科维奇到拉古萨
第十三章 拉古萨
第十四章 拉古萨—拉克罗玛—拉帕德
第十五章 拉古萨
第十六章 从拉古萨到泽莱尼卡
第十七章 泽莱尼卡
第十八章 进入黑山
第十九章 采蒂涅
第二十章 回到达尔马提亚
第二十一章 进入黑塞哥维那——从拉古萨经特雷比涅到加茨科
第二十二章 从加茨科到莫斯塔尔——布纳河源头
第二十三章 莫斯塔尔
第二十四章 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
第二十五章 从伊利扎经特拉夫尼克到亚伊采
第二十六章 亚伊采
第二十七章 从亚伊采到巴尼亚卢卡——在去波斯尼亚诺维的路上
第二十八章 离开波斯尼亚——普利特维采湖群
第二十九章 去阿格拉姆和马堡
第三十章 马堡—格拉茨—塞默灵
作者介绍
美国女作家弗兰西丝金斯利哈钦森(1857-1936),1908年出版了畅销书《我们的田园之家》(Our Country Home),1909年又推出了这部游记《漫行巴尔干》。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探讨人性复杂性方面,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高度。它没有简单地将角色划分为“好人”与“坏人”,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人物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环境的塑造以及自我矛盾的拉扯。我看到了在巨大压力和道德困境面前,即便是看似最坚强的人也会显露出脆弱和摇摆的一面,而那些平日里被低估的角色,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智慧。这种对“灰色地带”的坦诚描绘,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它挑战了我们对传统道德观的简单预设,促使读者反思,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什么样的选择才是真正“正确”的,或者说,什么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人性”。这种思辨性,是这本书最宝贵、最持久的价值所在。
评分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近乎空灵的平静,但这种平静之下,是无数未尽的回响。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它不像是读完就翻篇的故事,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对话,一些关键的意象和人物的眼神,会时不时地跳出来,在我的脑海中重演。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未完待续”的宿命感,让你忍不住去思考,如果故事继续下去,那些人物的命运将如何走向,他们的选择是否会带来新的悲剧或救赎。这种萦绕不去的影响力,恰恰证明了作者在构建世界观和情感基调上的成功。它不只是讲述了一个过去的故事,它仿佛在用过去的经验,与今天的我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让人在合上书后,依然久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种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细微的人类情感和日常生活的质感。读着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时代气息,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冰冷记录,而是带着鲜活体温的、纠结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它成功地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背景,让我对那个遥远的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共情。尤其是一些场景的描摹,光影的运用、声音的层次感,都处理得极为细腻,仿佛是电影镜头一般,极具画面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多的煽情,但那种隐藏在平静言语下的暗流涌动,却能有力地击中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你在阅读时,不仅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经历”和“感受”那个世界里的种种滋味,无论是欣喜还是失落,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像是一件精妙的工艺品,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显得浑然天成,找不到一丝刻意的痕迹。它不像有些小说那样,为了推进情节而生硬地堆砌事件,而是像一棵参天大树,主干稳定,枝叶自然舒展,每一条支线都巧妙地与整体主题相呼应。特别是作者在时间线处理上的高超技巧,时而急促如奔流,时而舒缓如慢板,这种节奏的把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戏剧张力。我尤其喜欢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章节过渡,总是在你以为故事即将陷入某种定局时,突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未知的可能性。这种阅读体验是充满惊喜的,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去梳理那些看似松散却实则紧密相连的线索,最终拼凑出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全景图。
评分从文风来看,这位作者的文字功底无疑是顶尖的。它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却又饱含现代的思辨深度,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风格。语言的密度很高,但绝不晦涩,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仿佛被赋予了特定的重量和指向性。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几句描绘性的段落,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那些句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它们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把复杂的哲学思考融入日常的对话之中。这种对语言的极致雕琢,使得全书的格调显得非常高雅且耐人寻味。它不是那种追求速度和快感的通俗读物,而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慢慢开启和品鉴的好酒,每开启一次,都有新的香气和层次浮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