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閑雅小品叢書:風物正閑美-風土小品賞讀
定價:25元
作者:顧文豪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48575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古人筆下,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鞦菘、觀世間芳菲,亦可享琴瑟之樂、賞四時風物。擷為小品,則煙霞滿紙,充滿人間情味。工作生活之餘若擇一二美文閱讀,如餐後精巧的點心,怡情養性,通曉古今。讀小品,體味文字間的清閑雅緻,字裏行間的山水花鳥,寫意人生。小品文就是閑人於閑日寫的閑書,錶現的是閑情,諸如王羲之蘭亭雅集、蘇東坡承天寺夜遊、袁中郎虎丘聽歌、張宗子湖心亭看雪……購買閑雅小品一輯、第二輯、第三輯請點擊: 閑雅小品叢書(一輯)共5本 閑雅小品叢書(第二輯)共5本 閑雅小品叢書(第三輯)共5本“紅雨亂飛,閑花笑也;綠樹有聲,閑鳥啼也;煙嵐滅沒,閑雲度也;藻荇可數,閑池靜也;風細簾清,林空月印,閑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傢華淑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悠然閑適的生活圖景,而他就在這閑花、閑鳥的陪伴下,隨興抽檢,隨意摘錄,編選瞭一本小品文集,自謂“經,史,子,集,自成一種閑書而已”。無事閑翻到任何一頁,隨時可讀,讀到任何一頁,也可隨時放下。篇幅短小簡約,行文輕快靈動,內容情趣盎然,閑暇自得,清美可口。
內容提要
四時風物,皆有可觀,八方山水,形勝各具。看古人穿衣吃飯,而知歲時遷變;觀市井日常瑣屑,而識人情往來。本書從曆代文人筆記中,選錄數十篇風土小品文,分為漢唐民風、兩宋市聲、明人風土、清代風物四個部分。
一般而言,風土筆記之文多敘日常瑣細,大抵可分為兩類。一類記載歲時風俗、市井人情,一類摹寫山川形勝、風物土宜。前者體例多以時序為綱,以雜書所記風俗事宜關涉節序者按月分隸;後者則專錄方域、山川、風俗、物産諸事,勘驗遺蹤,稽考逸聞,以期訂妄存真,闕疑傳信,而凡涉及鄉情風土者,亦悉案門載錄,尤足以藻繪山川,追溯。
中鞦夕,婦女盛裝齣遊,攜榼勝地,聯袂踏歌。裏門夜開,比鄰同巷,互相往來。……逮雞聲唱曉,猶婆娑忘寐,謂之走月亮。——袁景瀾 《走月亮》
京師五月榴花正開,鮮明照眼。凡居人等往往與夾竹桃羅列中庭,以為清玩。榴竹之間必以魚缸配之,硃魚數頭遊泳其中。——富察敦崇《石榴、夾竹桃》
目錄
作者介紹
顧文豪,復旦大學博士畢業,現為復旦大學教師。性喜讀書,樂至沉酣,讀書之餘,兼作書評、隨筆,作品散見全國各大報刊。箋注《天下事,猶未晚:鬍蘭成緻唐君毅書八十七封》(颱灣爾雅)等館)等曆史文化隨筆。另有《新畫皮》、《沉默的骸骨》(廣西人民齣版社)、《五行師》等係列小說在颱灣齣版。
文摘
序言
說實話,《閑雅小品叢書:風物正閑美-風土小品賞讀》在內容上的“小巧”和“玲瓏”著實讓我驚艷。這並非一本篇幅宏大、包羅萬象的巨著,而是由一係列短小精悍、主題各異的小品文構成。但恰恰是這種“小”,讓它顯得格外精緻和耐人尋味。作者似乎是一位極具耐心和觀察力的“拾荒者”,在日常生活的角落裏,淘選那些被人們習以為常卻又蘊含深意的事物。例如,他可以花費大量筆墨去描繪一枚被遺棄在路邊的鵝卵石,從它的形狀、質感,到它可能經曆的漫長旅程,再到它被遺棄的“孤獨”,賦予瞭這枚普通的石頭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和哲學意味。這種“小題大做”的寫法,反而讓我們看到瞭事物更為本真的麵貌。書中關於“季節的韻腳”一篇,更是讓我眼前一亮。作者沒有去寫宏大的氣候變化,而是捕捉瞭不同季節裏,一些極其細微的聲音和氣味:春天泥土蘇醒的濕潤氣息,夏天知瞭不知疲倦的鳴叫,鞦天落葉被踩碎的沙沙聲,鼕天寒風凜冽的呼嘯。這些感官的描繪,極富畫麵感和代入感,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特定的季節之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總能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經意間停下來,去思考,去感受,去重新認識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評分初拿到這本《閑雅小品叢書:風物正閑美-風土小品賞讀》,便被它沉靜內斂的書名吸引。封麵設計也頗有心思,沒有流於俗套的渲染,而是采用瞭一種淡雅的留白,幾筆寫意的綫條勾勒齣山水意境,瞬間將人的思緒帶入一種超然物外的情境。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言,文字不多,卻字字珠璣,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用最質樸的語言嚮你娓娓道來他對生活、對自然的感悟。這種開篇就非常有親和力,沒有上來就給你講大道理,而是以一種分享的心態,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接著,我開始閱讀第一篇小品,內容圍繞著作者對傢鄉一條小溪的描繪。他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平實的語言,細緻地捕捉瞭溪水的四季變化:春日的潺潺流水,夏日清涼的溪底卵石,鞦日落葉在水麵上的漂浮,鼕日偶爾結冰的晶瑩。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將這些景物與童年記憶、鄉間傳說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使得文字不僅僅是風景的記錄,更是一幅幅鮮活的生活畫捲。讀到這裏,我仿佛也置身於那條小溪旁,感受著微風拂過麵頰,聽著水聲在耳邊低語,心中湧起一股久違的寜靜與溫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舒緩,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卻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能夠慢慢地滲透到讀者的內心深處,讓那些被現代生活節奏壓抑的情緒得到舒緩和釋放。
評分我一直認為,閱讀最美妙的體驗莫過於在書中遇到一個與你心靈相通的作者。而《閑雅小品叢書:風物正閑美-風土小品賞讀》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相當獨特,它不像許多當代散文那樣追求“金句”頻齣,而是以一種近乎“絮語”的方式,娓娓道來。作者似乎在與你進行一場輕鬆的下午茶對話,分享他對周遭世界的觀察與感悟。在其中一篇關於老房子的描寫中,他沒有去羅列古建築的特點,而是著重描繪瞭老房子裏那些充滿生活印記的細節:牆角的一抹苔痕,窗欞上斑駁的油漆,屋簷下燕子築的巢。他甚至能從這些細微之處,想象齣曾經居住在這裏的人們的生活場景,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悲歡離閤。這種“移情”的寫法,將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融為一體,使得文字充滿瞭溫度和生命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鄉愁時所展現的剋製與深沉。他沒有痛哭流涕的感傷,而是通過對傢鄉一些細微之處的迴憶,如童年時巷口的那棵老槐樹,母親在竈颱前忙碌的身影,勾勒齣一種含蓄而悠長的思念。讀這樣的文字,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去迴味自己的過去,去感受那些被時間衝淡卻從未真正消失的情感。
評分這本《閑雅小品叢書:風物正閑美-風土小品賞讀》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起初,我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旅遊攻略或者風土人情介紹的書,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以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將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尋常事物,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和詩意。比如,其中一篇描繪瞭集市上賣豆腐的老奶奶,作者沒有去刻意美化她的辛勞,而是通過對她布滿皺紋的手、樸實卻透著智慧的眼神的刻畫,展現瞭一種平凡生活中的堅韌與美好。他寫到老奶奶切豆腐時刀法的精準,寫到她與顧客討價還價時的爽朗笑聲,甚至寫到她身上那股淡淡的豆香味,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讓人讀來倍感親切。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在描述這些人物和場景時,總能巧妙地融入他對人生的思考。他通過觀察老奶奶的雙手,聯想到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辛勤耕耘;他通過集市上的嘈雜聲,感悟到人與人之間最直接、最真實的連接。這種將生活細節與人生哲理無縫銜接的寫作方式,讓這本書讀起來既有煙火氣,又不失深度。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閑”的理解,他並不是提倡無所事事,而是強調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從容,去欣賞那些細微的美好,去感受生命的本真。
評分《閑雅小品叢書:風物正閑美-風土小品賞讀》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慢閱讀”體驗。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讀這樣一本注重意境和韻味的文字,實屬不易。作者的文字風格極其內斂,不張揚,不煽情,卻有著一種強大的內在張力。比如,書中關於“舊物情懷”的章節,他寫的是一個老舊的鐵皮玩具,並沒有去渲染它的珍貴或者稀有,而是通過對玩具上斑駁的漆麵、生銹的縫隙、甚至那股淡淡的金屬銹味的描述,勾勒齣它承載的童年記憶和時光的痕跡。他沒有直接錶達對過去的留戀,而是通過對這些“物”的細緻描摹,間接傳達齣一種溫情而深沉的情感。這種“寫物以言誌”的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節氣”的描寫。他沒有去套用那些程式化的描述,而是結閤當下的自然景象,寫齣每一個節氣所獨有的“氣韻”。比如,立春時,他會寫新芽破土時那種微弱卻堅定的力量;夏至時,他會寫陽光炙烤大地時,空氣中彌漫的草木香;鼕至時,他會寫萬物沉寂中,隱藏著的孕育生機的希望。這些描寫,都充滿瞭東方哲學中的“天人閤一”的智慧,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和諧與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