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发展论丛 湖北卷(2014)
:88.00元
售价:59.8元,便宜28.2元,折扣67
作者:吴成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97717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湖北大学主办、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承办的于2014年6月21日召开的“首届湖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汇编而成,论坛主题是“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湖北建设”,共有30篇文章。这些文章从多角度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伦理秩序构建与文明湖北建设做了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书中也有一些观点属于学术争鸣,例如探如佛教禅宗对伦理秩序建构的作用等,也颇具启迪作用。
目录
理论前沿
新时代“六伦”的新建构【郭齐勇】
用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玉堂 袁北星】
论地名所见的孝文化【吴成国 程 程】
法治社会的公德、私德与伦理秩序构建【陈焱光】
论主流价值文化建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陈 俊 柳丹飞】
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生态伦理秩序【孙友祥 李齐凡】
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谈【廖声武 杨翠芳】
论坛专题
孝文化的弘扬与文明湖北建设【田寿永】
伦理秩序建构下孝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陈朝晖】
《国语·楚语》对政治伦理秩序及其挑战的思考【周海春】
关公文化与伦理秩序构建【夏日新】
关公信仰与中国儒家经济伦理【姚伟钧】
鄂州家训家规的文化意蕴及其启示【周国林】
构筑湖北特色的道德文明——基于对楚文化特点的考察【阮 航】
论荆楚文化传统与当代湖北市场道德自律建设【张 敏】
问题探讨
构建感恩文化创新湖北文明【王玉德】
提振湖北文化自信建构基层社区伦理【任 放】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伦理的裂变与整合
——关于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咀镇农村家庭伦理问题的调查【费雪莱 高乐田】
湖北农村家庭伦理秩序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杨海军】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现代视野转换
——对湖北部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调研分析【冯 军 朱武振】
学术争鸣
论对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把握与利用【韩东屏】
简论文明湖北建设的伦理回应【戴茂堂 姜 纯】
文明湖北的群体道德依托——以湖北青少年群体为例【熊友华 宋文霞】
全面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昌 灏】
以传统“诚信”伦理为本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张志云 吕丹丹】
湖北人网络形象的文化分析——基于新浪微博的研究【张 宁 柴海燕】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禅文化对于文明湖北建设的现实意义【郝祥满 金 丹 陈孟莹】
承楚骚之遗韵创当代湖北文化之——以湖北文学为中心的考察【梁桂莲】
比较研究
英国工业革命后伦理道德构建及其启示【王 扬 杨 悦】
他山之石——近代英国道德情感主义给我们的启示【李家莲】
作者介绍
吴成国,男,1964年生,湖北大悟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荆楚及湖北地方历史文化、道教与宗教文化等的研究。
文摘
序言
这套《文化发展论丛》从书名来看,就透露出一种厚重的学术气象,尤其加上“湖北卷”这个地域限定,更是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地域性文化研究很感兴趣,因为在我看来,大江大河、名山大川孕育出的风土人情,远比书本上的宏大叙事来得更为鲜活真实。湖北,自古以来便是楚文化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屈原的浪漫主义诗篇,还是古代精美的青铜器、漆器,抑或是现代社会中依然活跃的戏曲、民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故事。翻开这本书,我希望能够窥见湖北文化的脉络,了解它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又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这本书能否触及到那些鲜为人知的民间传说,能否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细节?我尤其关注作者们是如何处理史料的,是仅仅罗列史实,还是能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发展规律?我对那种能够将宏观的文化理论与具体的地域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尤为欣赏,希望这本“湖北卷”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带我走进一个真实、立体、有温度的湖北文化世界,感受它独特的美学气质和精神内涵。
评分我最近在构思一个关于地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项目,所以对《文化发展论丛 湖北卷(2014)》这本书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它对湖北地域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探讨上。湖北戏曲资源十分丰富,楚剧、汉剧、黄梅戏(虽然起源于湖北、安徽交界,但在湖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等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渊源。我特别想了解,在2014年这个时间节点,这些戏曲的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作者们是如何分析这些挑战的,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观众口味的变化,还是人才的断层?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提及了具体的创新案例,比如如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如何改编剧目以适应时代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甚至是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如果书中能够深入分析一些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戏曲改革案例,并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读,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一个好的文化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关注文化如何落地生根,如何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如何在这种联系中实现自身的延续和发展。
评分作为一个对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创意经济非常关注的读者,《文化发展论丛 湖北卷(2014)》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湖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度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转化,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想知道,在这本书中,作者们是否对湖北的文化产业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评估?例如,哪些文化产业在湖北发展得比较好,又有哪些存在瓶颈?书中是否探讨了湖北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武当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在文化产业化方面的潜力?对于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作者们是如何看待它们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模式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推动湖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其竞争力的思路和建议。这本书能否为湖北的文化产业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湖北作为一个省份,既有武汉这样的特大城市,也有广袤的乡村地区,这使得《文化发展论丛 湖北卷(2014)》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研究这种互动关系的绝佳案例。我想了解,在这本书中,作者们是如何看待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产生了辐射和同化的作用,还是乡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滋养和丰富了城市文化?书中是否会探讨这种互动关系在湖北的具体体现,例如,一些传统的乡村习俗是如何在城市中得以保留或变异的?反之,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又是如何渗透到乡村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在2014年这个时间点,这种互动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是否存在新的发展趋势?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区域(如沿江城市、山区乡村)文化差异和联系的比较研究,那将更有助于我理解这种复杂的文化生态。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湖北地区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购买《文化发展论丛 湖北卷(2014)》的初衷,是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湖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面貌的系统性介绍。湖北地处长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化交汇的重要节点。从古代的荆楚文化,到三国时期的烽火岁月,再到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梳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比如那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对湖北古代文明的认知?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格局是如何影响当地文化形态的?书中的篇章是否能像一部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湖北不同时代的文化图景?我尤其想知道,作者们是如何看待湖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它是仅仅作为区域性文化存在,还是对中国整体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果书中能够有深入的挖掘和解读,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