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50 例》是“《无线电》精汇”丛书中的一本,精选了 50 个经典的音频放大器设计与制作项目,包括晶体管放大器、电子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混合式放大器等。实例中,既有经典的大功率音频放大器制作项目,也有近年来流行的小功率耳机放大器制作项目。
    音频放大器是音响发烧友必不可少的听音设备,设计、制作音频放大器也成为很多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热衷的项目。本书精选的实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近年来音频放大器制作领域的杰出作品,值得读者学习与借鉴。
    本书不仅适合电子爱好者、音响 DIY 发烧友和音响设计专业人士阅读,还可以为大中专学校师生开展电子科技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无线电》编辑部 《无线电》于1955年创刊,是**电子及无线电通信类报刊中创刊较早、发行量较大的知名科普杂志,累计发行量超过3亿册。杂志坚持“科普 创新 实践 分享”的理念,为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电子爱好者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以全彩印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涵盖创意制作项目、电子科普知识、工具仪表信息、爱好者及行业活动资讯等丰富的内容。
经典篇 
第 一章 晶体管放大器 
1. 分体式“可变声道”功放的设计与制作 
2. 200W超平衡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3. 打造精品Audio功放 
4. 小甲诞生全记录——25W晶体管甲类Hi-Fi功率放大器 
5. 一款为书架箱设计的“胆味”晶体管功放 
6. 打造超强的Hi-Fi桌面功放 
第二章 电子管放大器 
7. 威廉逊放大器自制详解 
8. 低成本靓声电子管放大器 
9. 电子管功放DIY——“鱼与熊掌兼得” 
10. 低内阻三极管6C19功率放大器 
11. 一款805单端甲类功放的设计制作 
12. 冰蓝色音乐之光——6P6推挽电子管放大器
13. FU-29 “准超三极管”单端功放
第三章 集成电路放大器 
14. 超强高性能的小功率纯后级LPUHP 
15. 我的LM4780功放制作实战 
16. 桌面功放的设计与制作 
17. 性能优良的多媒体数字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18. 使用开关电源的高保真功放 
19. 用TA2020制作一款高品质数字功放
20.三世同堂的OCL功放:原理、历史与制作
21. 用TEA2025做个桌面小功放
22. 私人订制——声音不俗的LM4766T桌面功放
第四章 混合式放大器 
23. 纯后级A类混合功放的制作 
24. IRS2092**记——大功率D类功放制作实战 
25. “A10”的诞生——一部功放整机的设计制作 
26. 2×100W甲乙类胆石组合功放的制作 
耳放篇 
第五章 晶体管耳机放大器  
27. PANDA MK2升级版耳放套件  
28. JLH1969 OTL耳放制作  
29. 8管OTL耳放 
30. 场效应管耳机放大器DIY手记  
31. TW-J9小型晶体管耳机放大器 
32. 为HA-1耳放搭配电源 
第六章 电子管耳机放大器 
33. 发现被埋没的靓管之旅——电子管耳放 
34. 用6C16制作靓声耳机放大器   
35. 6N1耳放 
36. 高性能耳机放大器   
37. 电子管耳机放大器的制作
第七章 集成电路耳机放大器 
38. **的TPA6120**耳机放大器 
39. DIY经典47耳放 
40. 制作高保真耳机放大器——对于47耳放的**改进  
41. 晶莹剔透的47耳放  
42. 13种改造方案玩透“47耳放” 
43. 打造一款非主流耳机放大器——E2 
44. UCP2耳放   
45. 简单实用的小功率耳放 
46. C&C-PRO;**4合1耳放DIY
47. 打造一款高驱动力OP+BUF架构的耳放
48.相约月亮女神——装一台Artemis全平衡耳放
第八章 混合式耳机放大器  
49“B2”小耳放的设计 
50 超平衡耳放的设计与制作 
拿到这本册子,第一感觉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内容上的扎实。现在很多技术书籍,为了追求篇幅和新潮,往往热衷于介绍最新的数字处理技术,但对于真正“声音”的本源,反倒讳莫如深。这本书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将笔墨集中在那些经受了时间考验的模拟电路拓扑结构上。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失真”与“反馈”的章节,作者的阐述方式非常清晰,他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负反馈可以降低失真”,而是深入到三阶谐波、五阶谐波如何影响听感,以及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如何通过调整局部电路的偏置点来实现“主观上的悦耳”,而不是一味追求客观参数的“零失真”。这种对“好听”而不是“好看”的追求,是极其宝贵的。而且,书中对元器件的选择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比如为什么在这个位置选用特定的电解电容,为什么那个地方的耦合电容要用薄膜的。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因为电子元件的“个性”差异,往往才是决定最终音质的关键变量。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不仅教你如何画图纸,更告诉你哪种木料适合做什么家具。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研究了其中关于输出级驱动级联的几种不同实现方式。市面上流传着各种“神秘”的驱动电路,但这本书却用非常朴素和工程化的语言,将它们的原理剖析得一清二楚,让你明白每一个电容、每一个电阻在这里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结构。它强调的是“理解驱动力”,即如何让末级功放管能够迅速、准确地响应前级信号的变化,这对于瞬态响应和动态表现至关重要。作者在讲解时,会不时穿插一些早年间经典设计的小故事或者设计者遇到的实际难题,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感。它不是冰冷的公式集合,而是一段段工程师与声音较劲的实战记录。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想真正沉下心来,探究声音放大本质的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份厚礼。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如何焊接,更是如何思考一个电路的“生命力”所在。读完后,你手中的烙铁拿起来都会更有分量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它更像是一部“音频工程美学”的教科书。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效率至上”主导的时代,但音频放大器,尤其是高品质的音频放大器,恰恰是拒绝简单效率的。书中对于不同放大类别的优缺点分析,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好”与“坏”来评判,而是深入到“声音的哲学”层面。比如,为什么纯甲类工作状态下的晶体管功放,即使效率低到令人发指,却依然被很多音响大师所推崇?作者通过对大电流偏置状态下晶体管工作区线性度的分析,清晰地阐述了那种“温暖”和“润泽”声音的物理基础。这使得读者在选择电路时,不再仅仅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声音特性理解的选择。此外,书中对散热设计的讨论也极为实际,不像有些理论书籍只谈电路图,却不考虑实际工作中的热量问题。它提醒读者,功率放大的艺术,一半是电路设计,一半是对物理热力学的敬畏。这种全方位的考量,让每一个电路都变得有血有肉,真正能落地生根。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放在案头,光是书名就让人心头一热,充满了对老式电子器件那种特有的、带着温暖杂音的向往。我把它买回来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忐忑的。现在市面上太多充斥着“快餐式”的数码电子产品,动辄就是一块芯片搞定一切,哪里还有什么“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可翻开目录,那些熟悉的词汇——胆机、甲类、推挽、BJT、FET——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个DIY的黄金年代。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空中楼阁,而是实打实地给出了五十个“例”。这意味着,你不是在看一篇篇空洞的公式推导,而是捧着一份份可以付诸实践的蓝图。它似乎在说:“看,理论是这样应用的,你可以亲手做出声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电源处理的部分,那才是决定一台功放音质的灵魂所在。很多设计指南要么忽略,要么一带而过,但这里却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滤波、稳压,那种对细节的执着,让人感觉作者是真正热爱音响艺术的匠人,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一本教材。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那五十个电路图,它更像是一本“手工精神”的宣言书,激励着我们这些老派发烧友,重新拿起烙铁,去感受电流流过电阻和电容时那种独特的、属于自己的声音。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现在的电子书和PDF资料充斥着碎片化的信息,你可能在网络上找到某个电路的片段,但找不到它背后的逻辑链条。而这本书的结构是高度连贯且体系化的。五十个设计实例,不是孤立的,而是层层递进的。从最基础的甲类单端电路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晶体管推挽,再到后面涉及到的输出变压器的设计和匹配。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增加一个设计上的改动,是如何在声音上产生具体影响的。我个人对其中关于“负载匹配”的讲解印象深刻,很多DIY爱好者常常忽略输出级的阻抗匹配,导致放大器无法发挥出最佳性能。这本书则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扬声器阻抗曲线来调整输出级的电流和电压裕度。它仿佛在用一种老派学徒制的方式,手把手地带着你从一个“装配工”成长为能够理解电路内在“脾性”的“设计师”。这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快餐式教程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