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通信电缆、光缆及附件卷
定价:145.00元
售价:98.6元,便宜46.4元,折扣68
作者: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66538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线电缆是电工、电力、轻工等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配套产品,从超高压输电线路到家用电器产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线电缆。它种类繁多,量大面广,国内生产厂家达几千家,许多产品被列入国家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的产品范围。
本社与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编辑的《电线电缆标准汇编》于2003年出版至今已五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全国数千家制造企业、各个行业、各个系统的用户和众多检测机构查阅和应用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我国又制修订了大量电线电缆国家标准。为更好地满足电线电缆产品的生产、应用、检验等各方面读者对电线电缆国家标准的需求,本社与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次组织编辑了此套汇编,该汇编收集了截至2009年3月底发布的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按专业分为如下9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通用试验方法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电缆和光缆燃烧试验方法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通用基础与元件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裸电线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绕组线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船用电缆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装备用电线电缆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电力电缆及附件卷》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汇编 通信电缆、光缆及附件卷》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专门针对通信线缆的卷册时,我的兴趣点在于标准背后的“为什么”。我更倾向于理解这些规范是如何平衡成本、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的。例如,在讨论室外光缆的抗拉伸强度和防白蚁设计时,我希望能看到不同地理气候区标准制定的依据和数据模型。这本书给出的更多是“必须达到XX牛顿的拉伸强度”或“必须满足IPXX等级的防护要求”这样的硬性规定,却很少有章节专门阐述支撑这些数字背后的试验方法论或可靠性分析报告。对于一个追求“知其所以然”的质量管理人员来说,这种缺乏理论支撑的规范堆砌显得有些单薄。我尤其想知道,关于光缆在极端低温下光纤衰减的补偿标准是如何确定的,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材料热膨胀系数计算,但书中对此类计算模型的提及几乎为零。它更像是一本“怎么做”的手册,而不是一本“为什么这么做”的教科书,这限制了我们在面对非标准化的复杂工程问题时,灵活运用和创新标准的空间。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采购经理,我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采购的海外光纤跳线和连接器符合国内最严苛的性能要求。我原本希望这本汇编能清晰地列出与IEC或TIA标准之间的等同性对照表,尤其是在连接器插拔次数、回波损耗(RL)的测试阈值上,是否有明确的“国内优于”或“国内特殊要求”的标注。然而,我发现书中对国际标准的引用散落在各个章节,缺乏一个集中的、便于快速检索的对比矩阵。此外,对于附件的标准化,如光缆交接箱(ODF)的防火等级、防腐蚀涂层材料的标准,也显得不够细致。很多时候,采购的瓶颈在于附件的非标准化导致的兼容性问题。这本书似乎过于聚焦于线缆本身——光纤和护套——而对那些决定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辅助部件的性能界定,覆盖不足。这种“主次不分”的侧重,使得我们在实际采购和现场安装验收时,依然需要依赖供应商的宣传材料而非权威的国标支持,这无疑削弱了汇编的权威性和实用价值。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国家标准汇编”,本想从中挖掘出一些关于新型柔性电路板(FPC)材料的国标认证流程,或者在航空电子设备中对特种屏蔽电缆阻燃性能的最新要求。毕竟,这些尖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准入性。然而,事实是,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定格在了相对成熟的固定通信网络建设阶段。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寻找关于高频射频(RF)同轴电缆在5G基站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中的具体铺设和连接标准,特别是针对毫米波频段的损耗控制规范,结果大失所望。书中对光缆的关注显然是主流,从室内布线到室外直埋,描述得面面俱到,但对于铜缆在现代数据中心高密度布线环境下的散热和串扰抑制标准,探讨得不够深入。一个真正的标准汇编,理应具备前瞻性,对即将淘汰的技术给出明确的过渡期标准,并为新兴技术预留接口。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历史记录,而不是指导未来建设的蓝图,对于致力于技术前沿探索的研发人员来说,其实用价值显得有些滞后。
评分这本汇编的厚度着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但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当我翻开这本“通信电缆、光缆及附件卷”时,心中升起一丝失落。我原以为能在这里找到关于最新一代室外高压电力电缆屏蔽技术,或者至少是关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绝缘材料老化测试的详细规范。毕竟,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而标准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技术迭代的脚步。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全偏向了数据通信领域,那些关于光纤的弯曲半径限制、光缆接头盒的防水等级要求,以及特定的OTDR测试流程,虽然专业,但对我目前负责的电力传输项目来说,帮助微乎其微。我期待看到一些跨行业应用的电缆共性标准,或者至少是关于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在不同类型电缆中如何应用的比较分析,而非仅仅是通信领域的细枝末节。整本书的结构更像是一份纯粹的法规文件汇编,缺乏必要的行业趋势解读或案例分析,让人在阅读时很难将这些规范与实际工程中的痛点有效结合起来。如果能加入一些新材料、新工艺的探讨,那该书的价值无疑会大大提升。
评分对于一个关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工程师而言,我期待在这本关于电缆标准的书中,能看到关于电缆材料回收率、特定有害物质(如卤素、重金属)的限制标准,以及电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的明确指引。我们正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压力,电缆作为一种大规模使用的基础设施材料,其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我翻遍了整个“通信电缆、光缆及附件卷”,里面充斥着关于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和传输速率的指标,但对环保性能的关注度几乎为零。这让我不禁怀疑,这套标准体系是否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未来十年全球对可持续工程的迫切需求。例如,替代PVC护套的环保材料的使用指南,或者对生物降解性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说明,完全没有涉及。因此,从现代工程的全面视角来看,这本书在社会责任维度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它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备的,但在时代责任感上却显得有些保守和滞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