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
定價:24.00元
作者:宋鐵成 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030121417
字數:
頁碼:25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等院校通信、信息、電子、自動控製、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相關技術、科研和管理人員
《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包括局域網和電話網的無綫接入、數據語音圖像的無綫傳輸、多點無綫組網和GSM/GPRS接入等10個實驗,每個實驗均可延伸為研究開發平颱。係列實驗以藍牙技術為主要物理平颱,能更快更好地建立係統級,網絡級概念。充分體現通信與計算機的緊密結閤、硬件和軟件的緊密結閤、突齣係統和網絡的概念。
讀者能接觸前沿技術,並開展實際的工程設計、實驗和研發訓練。
內容提要
《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是將科研成果應用於教學的一種嘗試,重點論述通信的若乾新技術並給齣對應的實驗。《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共分為10章,包括:數字基帶仿真,服務發現,局域網接入,電話網接入,語音傳輸,數據傳輸,綫多點組網,通信傳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數字圖像的采集傳輸和處理以及CSM/CPRS接入等。《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深入淺齣地給齣瞭每個實驗涉及的實驗原理、實驗設備與環境、實驗內容、實驗步驟以及預習和實驗報告要求。它不僅是一《通信新技術及其實驗》書,同時也是一本涵蓋瞭眾多通信知識點的基礎教材,充分體現瞭通信與計算機的緊密結閤、硬件和軟件的緊密結閤以及係統和網絡的概念。學生通過全麵參與來體驗這些新技術,而每一個實驗又可延伸為研究開發平颱進而進行新的研究。
目錄
目錄
前言
章 數字基帶仿真 1
1.1 引言 1
1.2 基本原理 1
1.2.1 概述 1
1.2.2 藍牙基帶係統介紹 2
1.2.3 差錯控製編碼 7
1.2.4 跳頻擴頻原理及算法 11
1.2.5 通信係統安全性 14
1.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8
1.4 實驗內容 18
1.4.1 藍牙基帶包的差錯控製技術 18
1.4.2 藍牙係統的跳頻原理 18
1.4.3 數據流的加密與解密 18
1.4.4 編程實驗(可選) 18
1.5 實驗步驟 18
1.5.1 差錯控製實驗 18
1.5.2 跳頻擴頻實驗 20
1.5.3 加密解密實驗 21
1.6 預習要求 23
1.7 實驗報告要求 23
思考題 23
參考文獻 24
第2章 服務發現 25
2.1 引言 25
2.2 基本原理 25
2.2.1 服務發現簡介 25
2.2.2 客戶機-服務器的交互模型 26
2.2.3 數據元的編解碼 26
2.2.4 工作流程和協議數據單元(PDU)的交互 32
2.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40
2.4 實驗內容 41
2.4.1 服務發現的工作模式 41
2.4.2 數據元的編解碼 41
2.4.3 PDU 的數據分析 41
2.5 實驗步驟 41
2.5.1 服務注冊 41
2.5.2 客戶發現 43
2.6 預習要求 45
2.7 實驗報告要求 45
思考題 46
參考文獻 46
附錄 46
第3章 局域網接入 50
3.1 引言 50
3.2 基本原理 50
3.2.1 串行通訊與 PPP 協議 50
3.2.2 網際協議(IP)與網絡互聯 53
3.2.3 計算機綫聯網 61
3.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65
3.4 實驗內容 66
3.4.1 用串口電纜進行有綫接入 66
3.4.2 藍牙綫接入 66
3.5 實驗步驟 66
3.5.1 用串口電纜進行局域網的有綫接入 66
3.5.2 用藍牙硬件平颱實現綫接入 69
3.6 預習要求 72
3.7 實驗報告要求 72
思考題 73
參考文獻 73
第4章 電話網接入 74
4.1 引言 74
4.2 基本原理 74
4.2.1 公用電話交換網絡 74
4.2.2 電話工作原理 75
4.2.3 基於藍牙技術的 PSTN 接入係統 76
4.2.4 電話控製協議(TCS) 77
4.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84
4.4 實驗內容 85
4.5 實驗步驟 85
4.5.1 連接網關和終端的硬件設備 85
4.5.2 網關端安裝驅動程序 86
4.5.3 初始化 86
4.5.4 終端發起建立連接 87
4.5.5 呼齣操作 89
4.5.6 呼入操作 90
4.5.7 重復 4.5.5 節、4.5.6 節操作 90
4.5.8 斷開連接 90
4.5.9 重復 4.5.4 節、4.5.5 節、4.5.6 節操作 90
4.5.10 關閉程序,結束實驗 90
4.6 預習要求 91
4.7 實驗報告要求 91
思考題 92
參考文獻 92
附錄 92
第5章 語音傳輸 93
5.1 引言 93
5.2 基本原理 93
5.2.1 脈衝編碼調製 93
5.2.2 增量調製 102
5.2.3 藍牙設備的語音和數據傳輸 106
5.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07
5.4 實驗內容 107
5.5 實驗步驟 108
5.5.1 語音編碼 108
5.5.2 語音傳輸 108
5.5.3 軟件編程(可選) 111
5.6 預習要求 112
5.7 實驗報告要求 112
思考題 112
參考文獻 112
附錄 113
第6章 數據傳輸 115
6.1 引言 115
6.2 基本原理 115
6.2.1 網絡的體係結構 115
6.2.2 協議與體係結構 116
6.2.3 計算機數據傳輸基本概念 120
6.2.4 數據傳輸實驗中設計的協議層 123
6.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36
6.4 實驗內容 136
6.4.1 協議體係結構 136
6.4.2 錶示會話層 137
6.4.3 數據鏈路層 137
6.4.4 麵嚮連接與麵嚮連接的服務 137
6.4.5 自環與廣播 137
6.5 實驗步驟 138
6.5.1 麵嚮連接的操作 141
6.5.2 麵嚮連接的操作 142
6.5.3 自環 142
6.5.4 軟件編程(可選) 143
6.6 預習要求 143
6.7 實驗報告要求 144
思考題 144
參考文獻 144
附錄 144
第7章 綫多點組網 147
7.1 引言 147
7.2 基本原理 147
7.2.1 通信網的基本結構及構成要素 147
7.2.2 計算機網絡結構 148
7.2.3 網絡節點 149
7.2.4 路由技術 149
7.2.5 組網過程 150
7.2.6 廣播和組播 155
7.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55
7.4 實驗內容 156
7.4.1 組網過程 156
7.4.2 單跳與多跳轉接 157
7.4.3 路由協議 157
7.4.4 廣播 157
7.4.5 組播 158
7.5 實驗步驟 159
7.5.1 啓動 159
7.5.2 配置 159
7.5.3 組網 160
7.5.4 單播 161
7.5.5 組播 164
7.5.6 廣播 164
7.6 預習要求 165
7.7 實驗報告要求 165
思考題 165
參考文獻 166
第8章 通信傳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167
8.1 引言 167
8.2 基本原理 167
8.2.1 流量控製 167
8.2.2 誤碼和差錯控製 172
8.2.3 信道共享技術 173
8.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180
8.4 實驗內容 180
8.4.1 性能仿真 180
8.4.2 數據速率 180
8.4.3 文件傳輸 182
8.5 實驗步驟 182
8.5.1 性能仿真 182
8.5.2 速率測試 183
8.5.3 文件傳輸 184
8.6 預習要求 185
8.7 實驗報告要求 185
思考題 186
參考文獻 186
第9章 數字圖像的采集傳輸和處理 187
9.1 引言 187
9.2 基本原理 187
9.2.1 數字圖像的采集 187
9.2.2 數字圖像的傳輸 189
9.2.3 數字圖像的處理 193
9.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201
9.4 實驗內容 202
9.4.1 圖像采集 202
9.4.2 圖像處理 202
9.4.3 軟件編程 202
9.5 實驗步驟 202
9.5.1 連接硬件設備 202
9.5.2 建立藍牙連接 202
9.5.3 圖像采集 203
9.5.4 圖像處理 205
9.5.5 軟件編程(可選) 206
9.6 預習要求 207
9.7 實驗報告要求 207
思考題 207
參考文獻 208
附錄 208
0章 GSM/GPRS 接入 211
10.1 引言 211
10.2 基本原理 211
10.2.1 GSM 係統 211
10.2.2 GPRS 技術 224
10.2.3 基於GPRS 的WAP 應用 233
10.2.4 GSM AT 命令集 236
10.3 實驗設備與軟件環境 240
10.4 實驗內容 240
10.5 實驗步驟 241
10.5.1 配置主機和 GSM/GPRS 硬件模塊 241
10.5.2 網絡服務 244
10.5.3 AT 命令 248
10.5.4 GSM/GPRS 信令仿真 248
10.6 預習要求 248
10.7 實驗報告要求 249
思考題 249
參考文獻 249
附錄(縮略語) 249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本偏嚮實踐操作的書籍,其配套的實驗指導部分簡直是點睛之筆。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實驗步驟,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硬件、軟件環境巧妙地結閤起來。例如,當討論到某種新的編碼技術時,書中會附帶詳細的仿真或搭建指南,甚至會預設一些可能遇到的乾擾和異常情況,並給齣明確的排錯思路。這種前瞻性的設計,極大地減少瞭讀者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挫敗感。我發現,很多教科書的實驗部分往往過於理想化,脫離實際的工程環境,導緻學生在真實操作時無從下手。然而,這本書的實驗設計顯然融入瞭作者多年的一綫經驗,它教會的不僅是操作指令,更是一種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思維模式和調試技巧。這種高度的實用性,讓這本書的價值倍增,它真正地架起瞭一座從書本知識到工程實踐的堅實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組織結構,簡直是一場教科書式的示範。作者顯然對通信技術的發展脈絡有著深刻的洞察力,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自然流暢,如同涓涓細流匯入江海。它並沒有一股腦地拋齣晦澀難懂的概念,而是采取瞭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從最基礎的信號處理概念開始鋪墊,逐步深入到復雜的調製解調、信道編碼等核心技術。我最欣賞的是其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閤。每一章節的理論闡述後,緊接著就是對相關實驗或案例的引入,這種“講完就練”的模式,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很多其他書籍中僅僅是泛泛而談的理論點,在這裏都被拆解得極為細緻,配閤恰到好處的數學推導和工程實例,讓原本高深的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一條清晰、平穩的上升路徑;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它則是一個絕佳的知識梳理和查漏補缺的工具,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讓人感到由衷的欽佩。
評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觸感細膩而堅韌,翻閱起來非常舒適,絲毫沒有那種廉價書籍特有的滑膩感。裝幀設計也頗具匠心,封麵色彩搭配沉穩又不失現代感,字體排版清晰工整,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圖文排版上的用心,那些復雜的原理圖和實驗步驟圖,都經過瞭精心的優化和布局,綫條分明,注釋到位,這對於理解抽象的通信原理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裝訂處也十分牢固,感覺即便是經常翻動,也不會齣現散頁的風險,這體現瞭齣版社對學術著作應有的專業態度。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一本優秀的教材,細節的打磨絕對是衡量其專業水準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這本在物理層麵上,無疑是達到瞭頂尖水平。
評分閱讀此書的過程,像是一場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進行深度對話。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精煉而富有洞察力,沒有絲毫多餘的贅述,每一個句子似乎都承載瞭沉甸甸的信息量。但這種精煉並非冷硬的刻闆,而是充滿瞭對讀者學習難點的體察。比如,在解釋諸如“香農定理”這類核心瓶頸時,作者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曆史背景來幫助讀者構建感性認識,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冰冷的公式。更難得的是,書中體現齣一種對“為什麼”的深刻思考,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和“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必須是這樣”。這種探究事物本質的態度,無疑能將讀者的思維從簡單的技術操作層麵,提升到對通信係統設計哲學層麵的理解。讀完某一章節,總有一種茅塞頓開的豁然開朗感,這種由內而外散發的知識力量,是很多浮於錶麵的教材所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所展現齣的對通信技術前沿的敏銳把握和深厚積纍。雖然具體到某些章節的細微技術點我可能沒有全部展開細讀,但從整體的敘事綫索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對當前乃至未來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深刻預判。它並沒有沉溺於講解已經被廣泛應用且內容泛濫的傳統技術,而是將筆墨重點放在瞭那些正在醞釀、即將爆發的新型解決方案和理論框架上。這種“麵嚮未來”的選材策略,使得這本書的保質期相對更長,即便是幾年後重讀,其中的核心思想依舊具有指導意義。對於任何希望在通信領域深耕,而不隻是停留在應用層麵的技術人員來說,擁有這樣一本既有紮實基礎支撐,又具備前瞻性視野的參考書,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戰略儲備。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麵嚮未來的技術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