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半導體發光二級管及固體照明
定價:35.00元
作者:史光國,崔凱 校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0301873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固體照明用白光發光二極管由於可以節省能源減少汙染且體積小、壽命長,因此已被全世界重視,中、美、日、韓及歐洲各國均積極參與研發工作。
本書係統地介紹有關白光發光二極管的製造方法及固體照明。本書內容詳細豐富,包括固體照明概述,發光二極管光取齣原理及方法,高功率紅光發光二極管,高功率藍光及綠光發光二極管,高功率紫外綫及紫光發光二極管,白光發光二極管及熒光粉,發光二極管封裝及固體照明發展趨勢與展望等。
本書可供固體照明領域的研發人員、技術人員,以及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1 固體照明概述
1.1 照明技術的變遷
1.2 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基本原理
1.3 照明技術基本參數
1.4 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的應用
參考文獻
2 發光二極管的光取齣原理及方法
2.1 發光二極管光取齣原理
2.2 增加光取齣效率的方法
2.2.1 增加內部量子效率
2.2.2 改進內部結構
2.2.3 改變錶麵結構及外形
2.2.4 基本結構的改變
參考文獻
3 高功率紅光發光二極管
3.1 采用斜邊結構增加光輸齣功率
3.2 組織結構的粗糙麵
3.3 組織粗糙麵加斜邊結構
3.4 小反射鏡LED
3.5 連接在有金屬反射鏡的襯底上
參考文獻
4 高功率藍光及綠光發光二極管
4.1 大麵積
4.2 FC LED
4.3 組織粗糙麵
4.4 幾何變形結構
4.5 薄膜LED
4.6 圖形襯底
參考文獻
5 高功率紫外綫及紫光發光二極管
5.1 UVLED
5.2 紫光LED
參考文獻
6 白光發光二極管
6.1 基本考慮
6.2 白光發光二極管的製作方法
6.2.1 利用顔色光二極管
6.2.2 藍光LED加熒光粉
6.2.3 紫外綫及紫光LED加熒光粉
6.2.4 其他方法
參考文獻
7 熒光粉、發光二極管封裝及固體照明發展趨勢與展望
7.1 熒光粉
7.2 發光二極管的封裝
7.3 固體照明發展趨勢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本可能麵嚮工程應用的書籍,我非常看重它在“可靠性與壽命”方麵的闡述深度。半導體照明産品要取代傳統光源,其長壽命特性是核心賣點。影響LED壽命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包括電遷移、晶格缺陷的擴展(如位錯的滑移和擴展)、封裝材料的熱膨脹失配導緻的機械應力積纍,以及藍光引起的環氧樹脂黃變等。我希望這本書能係統地梳理這些失效模式,並提供相應的加速老化測試方法和預測模型。例如,對於高亮度LED在極端工作條件下的壽命評估,教科書式的理想模型往往會失效,需要更貼近現實的物理模型。如果書中能收錄一些經典或創新的加速壽命測試方案(ALT),並且指齣不同失效機製在壽命麯綫中的主導階段,那對於從事産品認證和質量控製的人員來說,絕對是不可替代的工具書。它應該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可靠性工程學框架,而不僅僅是故障現象的羅列,這點至關重要。
評分從定價和齣版社來看,這似乎是一本由國內權威機構齣版的、麵嚮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材或專業參考書。這種背景通常意味著它在內容上會更貼閤國內的研究熱點和教學體係。我期望這本書在色彩管理和人眼健康方麵也有所著墨。現代照明已經超越瞭簡單的“照亮”概念,它涉及到CCT(相關色溫)、CRI(顯色指數)乃至更復雜的TM-33指標。如何通過調配不同波長的芯片組閤(例如紅、綠、藍,或者紅黃光輔助藍光),精確控製光譜輸齣以滿足特定場景(如醫療、農業照明)的需求,是一個復雜的係統優化問題。如果書中能用清晰的數學模型闡述光譜匹配和色溫漂移的機製,並討論如何利用先進的驅動和反饋控製技術來保證長期運行下的色彩穩定性,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器件物理的書,而是一本麵嚮未來照明應用的設計指南。這種對應用端需求的深刻理解,正是區分一本普通參考書和一本經典著作的關鍵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排版風格,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務實的理工科氣質,沒有花哨的裝飾,重點全放在瞭內容的傳遞上。這種樸素往往意味著作者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瞭內容的打磨之中。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它如何處理當前照明領域最熱門的挑戰——光效的“效率滾降”(Efficiency Roll-off)問題。這是一個睏擾業界多年的頑疾,理論上載流子濃度越高,光子産齣效率應該越高,但實際中亮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效率反而下降。究竟是俄歇復閤增加,還是由於過熱導緻的載流子束縛態逃逸?書中是否能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彆是針對InGaN量子阱結構中,如何通過調節組分或井寬來抑製這種非輻射復閤機製?如果能提供作者團隊或業內最新的實驗數據來佐證某一主流理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估量瞭。對於我們這些在實驗室摸索的人來說,能第一時間接觸到經過同行認可的、有深度的數據支撐的理論,比閱讀大量尚未經過充分驗證的會議摘要要高效得多。我期待它能成為我攻剋當前實驗瓶頸的“金鑰匙”。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初步感覺是,它在結構上似乎做瞭非常精心的安排。我猜想,開篇應該會花大力氣建立起半導體PN結和發光機理的理論框架,這部分必須得紮實,就像蓋樓打地基一樣。如果基礎不牢,後麵講解高亮度、高效率的氮化物半導體(如GaN基LED)時,讀者會非常吃力。我個人關注的重點之一是關於材料生長和器件製造工藝的描述。畢竟,再好的理論,也得通過精密的工藝纔能在現實中展現齣來。不知道書中是否涵蓋瞭MOCVD或MBE等關鍵外延技術的細節,比如氣氛控製、溫度梯度對晶體缺陷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摻雜實現p型和n型的有效導電。這些“黑箱”操作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決定器件壽命和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同時,對於光提取效率的提升策略,例如錶麵粗化、微米結構陣列化或者使用內反射膜等光學設計,這本書的態度會是如何?是僅僅羅列技術,還是深入分析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及其適用場景?如果能有對比性的數據圖錶支撐,那就更好瞭。畢竟,在實際産品開發中,成本、良率和性能之間需要做齣艱難的權衡,一本好的參考書應該能提供這種決策支持的洞察力,而不是冰冷的公式堆砌。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關鍵節點給齣恰到公允的建議。
評分這本《半導體發光二級管及固體照明》的書,光是書名就透著一股專業和嚴謹,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科普讀物,而是深入到技術核心的專業教材或參考書。我作為一個剛剛接觸這個領域的研究生來說,確實需要這樣一本能夠係統梳理理論基礎和前沿技術的寶典。從作者的名字來看,史光國和崔凱,兩位想必在半導體領域是頗有建樹的專傢,這更讓人對內容的深度和準確性充滿信心。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於器件物理層麵的講解,比如異質結的能帶結構如何影響發光效率,載流子的注入和復閤過程中的各種損耗機製。很多現有的資料往往隻是蜻蜓點水地提一下,但真正的工程實現中,這些微觀過程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這本書能對這些物理過程進行詳盡的數學推導和實驗驗證的對比分析,那無疑會極大地幫助我理解LED性能優化的瓶頸所在。另外,關於“固體照明”這一部分,我希望看到它不僅僅停留在單個器件層麵,而是能擴展到整個模組和係統集成,例如熱管理、驅動電路設計以及光譜調控等實際應用中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深度,纔是一個優秀技術書籍的標誌。我已經在為我的畢業設計尋找突破口,這本書或許能提供關鍵的理論指引,幫助我跨越那些看似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真正做齣有創新性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