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模擬電子技術(第二版)
定價:21.00元
作者:宋學君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23
ISBN:9787030177506
字數:
頁碼:254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模擬電子技術(第二版)》是參照各類大專院校電子技術大綱的要求編寫的。《模擬電子技術(第二版)》共分8章,內容包括半導體器件的特性、放大電路基礎、集成運算放大器、反饋放大器、集成運算放大器、波形發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電源。
《模擬電子技術(第二版)》由淺入深,精選內容,強化基本概念,閤理地控製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每章末有小結和習題,書後有習題答案。
目錄
目錄
章 半導體二極管和三極管 1
1.1 半導體的基礎知識 1
1.2 PN結的導電特性 6
1.3 半導體二極管 11
1.4 雙極型晶體管 16
1.5 場效應管 27
思考題與習題 38
第2章 放大電路基礎 41
2.1 放大器的性能指標與放大電路的組成原則 41
2.2 共射極放大器的圖解分析法 47
2.3 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53
2.4 放大電路的微變等效電路分析法 56
2.5 晶體管單管放大器的三種基本接法 64
2.6 場效應管放大器 69
2.7 放大器的頻率特性 73
2.8 多級放大器 79
思考題與習題 85
第3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 91
3.1 集成電路的特點 91
3.2 直接耦閤放大器的特點 93
3.3 差動放大電路 93
3.4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基本單元電路 103
3.5 通用型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典型電路分析及主要參數 111
思考題與習題 118
第4章 反饋放大器 121
4.1 反饋的基本概念及類型 121
4.2 交流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錶達式 128
4.3 負反饋對放大器性能的影響 133
4.4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141
4.5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 152
思考題與習題 159
第5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綫性應用 162
5.1 理想運算放大器的模型及分析方法 162
5.2 運算放大器的三種輸入方式 164
5.3 基本運算電路 172
思考題與習題 182
第6章 波形發生器 189
6.1 正弦波振蕩器的自激振蕩條件 189
6.2 RC正弦波振蕩器 191
6.3 LC正弦波振蕩器 194
6.4 石英晶體振蕩器 200
6.5 比較器 203
6.6 矩形波發生器 208
6.7 三角波和鋸齒波發生器 210
思考題與習題 214
第7章 功率放大器 218
7.1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點 218
7.2 0CL互補對稱功率放大器 219
7.3 OTL互補對稱功率放大器 223
7.4 集成功率放大器 225
思考題與習題 225
第8章 直流電源 227
8.1 直流電源的組成 227
8.2 整流電路 228
8.3 濾波電路 232
8.4 串聯型綫性穩壓電路 235
8.5 集成穩壓電路 240
思考題與習題 245
參考文獻 248
部分習題答案 249
本書符號說明 253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邏輯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每一章節的過渡都處理得極為自然流暢,讀起來絲毫沒有跳躍感。作者似乎非常清楚初學者在麵對復雜電路概念時的認知障礙,所以他總是在引入新知識點之前,用非常清晰的語言鋪墊好必要的背景知識和基本假設。我注意到,那些核心公式的推導過程,往往被拆分成瞭好幾個小步驟,每一步的中間量和變量替換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書會直接從A跳到Z,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且,插圖的繪製風格非常嚴謹,那些電路圖、波形圖,綫條分明,符號標準,沒有一絲含糊不清的地方。更難得的是,在講解一些關鍵的晶體管工作點確定時,作者會穿插一些實際操作中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溫度漂移的影響、器件的個體差異等,這讓理論學習瞬間接地氣瞭許多。讀完一個章節後,那種知識體係被完整構建起來的充實感,是很多碎片化學習資料無法給予的。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與知識的深度對話,而不是單嚮的灌輸。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沉穩,帶著一種老派學者的嚴謹與耐心。他很少使用過於口語化或者嘩眾取寵的錶達,而是用精準的術語和邏輯鏈條來構建論證。這種風格對某些追求輕鬆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但一旦沉下心來,你會發現這種文字力量的強大。我發現自己經常會停下來,不是因為沒看懂,而是因為被作者精妙的措辭所吸引,比如他對“臨界狀態”的描述,那種微妙的平衡感,文字本身就帶有一種物理上的張力。很多技術書籍的翻譯腔很重,但這本教材的中文錶達非常地道和專業,行文氣韻貫通,讀起來非常順暢,顯示齣作者對母語的深刻駕馭能力,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和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有年代感瞭,封麵那種略顯陳舊的色調,一下子把我拉迴瞭大學時代捧著厚厚教材啃的日子。紙張的手感也比較粗糙,不像現在很多新書那樣追求輕薄和光滑,但勝在耐用,估計能經受得住反復翻閱和做筆記的摺騰。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有一種強烈的“硬核”感覺,絲毫沒有多餘的花哨裝飾,完全是知識的載體。特彆是那個書脊上的燙金字,在燈光下微微反著光,顯得格外鄭重。雖然現在很多教材都追求視覺上的衝擊力,但這本教材的沉穩和內斂,反而讓我覺得更加可靠。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本踏踏實實講乾貨的書,不會在形式上浪費讀者的時間。我特意翻瞭翻目錄,那種樸素的結構,沒有太多花哨的模塊劃分,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基礎理論搭建起來,讓人對內容的深度充滿期待。這種傳統的設計風格,對於我們這些老一輩的電子工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一種情懷上的迴歸。
評分關於配套的學習資源和輔助材料,我體驗下來感覺非常紮實。雖然這本書本身的內容已經足夠詳盡,但它在章節末尾提供的習題設計,纔是真正考驗學習成果的關鍵環節。這些習題不是那種簡單的套公式計算題,而是涵蓋瞭從基礎概念驗證到復雜係統分析的完整光譜。有些題目設計得非常巧妙,需要你綜閤運用前幾章學到的多個知識點纔能得齣答案,這有效地避免瞭知識點孤立記憶的弊端。而且,我聽說(或者說我期待)如果配套有詳細的解答或解題思路,那將是如虎添翼。正是這種高質量的自我檢驗機製,讓這本書成為瞭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儲存庫,更是一個自我訓練和能力提升的工具箱,能切實幫助學習者從理論走嚮應用的能力構建。
評分內容上,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拿捏得恰到好處,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理想模型上的空談,而是非常注重工程實踐的考量。比如在講解運算放大器的應用時,它不會僅僅滿足於介紹基本的反相和同相放大電路,還會深入探討帶寬限製、輸入偏置電流對精度的影響,甚至涉及到瞭如何選擇閤適的反饋電阻以平衡噪聲和穩定性。這種對“工程現實”的關注,是判斷一本教材是否優秀的試金石。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反饋理論時所采取的視角,它沒有把反饋當作一個孤立的章節,而是貫穿在瞭放大器、振蕩器等多個部分中,通過不同場景的重復齣現,加深瞭讀者對負反饋本質的理解。這種多維度、多層次的闡釋方式,使得即便是看似枯燥的反饋分析,也變得鮮活且富有條理。它教會我的不僅是如何“計算”,更是如何“思考”電路的健壯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