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自然界的隱者——射綫
定價:20.00元
作者:林文廉著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3031221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的各種射綫的來源、性質及其在工、農、醫、研等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本書從富有傳奇色彩的×射綫、陰極射綫、中子和宇宙射綫的發現講起,並係統介紹瞭人工産生各種射綫的方法和設備。接著扼要介紹瞭射綫的性質、射綫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麵的基本知識。後著重介紹瞭射綫在現代工業、農業、醫學、環保、新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闡述射綫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射綫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好處,同時也介紹瞭射綫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防護的基本常識。
目錄
一、隱者現形——射綫的發現
1.用未知數符號命名的射綫
2.由陰極射綫的本質引起的一場爭論
3.天然放射性的發現
4.中子發現的一波三摺
5.天外來客——宇宙射綫
二、用機器生産射綫
1.生産射綫的機器——粒子加速器
2.直流高壓加速器
3.直綫加速器
4.迴鏇加速器
5.對撞機和儲存環38
6.原子核裂變反應堆
三、射綫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1.帶電粒子引起的物理學效應
2.x射綫和Y射綫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3.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4.射綫引起的化學效應
5.射綫引起的生物學效應
四、自動檢測和監控的能手——射綫檢測
1.特殊條件下的自動檢測
2.材料的射綫探傷
3.地下探寶的利器
4.火災報警
五、射綫消毒
1.射綫為什麼能夠消毒
2.射綫消毒在醫療上的應用
3.食品的輻照保鮮
六、射綫在農業上的應用
1.射綫治蟲害
2.射綫刺激生物生長
3.輻射誘變育種
七、一種新型的長壽命電池一核電池
1.核電池是怎樣發電的
2.核電池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3。核電池在航海導航與海底設施中的應用
4.核電池作為心髒起搏器的電源
5.一種新型核電池
八、射綫看病與治病
1.射綫看病
2.射綫治病
九、射綫與環保
1.廢氣的射綫淨化處理
……
結束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構建瞭一個新的觀察場域”。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提醒,我們習以為常的、對世界的綫性認知可能存在巨大的盲點。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透視眼”,能夠看到事物之間那些隱秘的、非綫性的關聯。他筆下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著動態平衡和潛藏能量的宇宙,一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牽引、相互塑造的整體。這種係統性的思考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復雜性”的理解。此外,書中對某些自然現象所做的類比和歸納,巧妙地避開瞭主流科學界已有的窠臼,提供瞭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釋框架。它成功地將科學的嚴謹性與哲學的思辨性完美地融閤在一起,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瞭一場關於“如何思考”的深度訓練。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多次品讀纔能完全消化的作品,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讀者的閱曆增長,而解鎖齣新的層次和領悟。它帶來的知識衝擊,是那種由內而外、持續發酵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其最獨特、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特徵之一。它並非那種主流的、追求清晰直白的白話文,而是一種帶有古典韻味的、結構復雜的、甚至略顯晦澀的美學錶達。初讀時,可能會因為句子中大量使用的從句和精煉的詞匯而感到一絲壓力,但一旦適應瞭作者的“語流”,便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窮的魅力。這種文字本身仿佛就具有一種“內力”,它迫使讀者放慢語速,細嚼慢咽,去體會每一個詞語在特定語境下的精確含義。這是一種對文字的尊重,也是對讀者智識的一種挑戰與邀請。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閱讀一份古老的羊皮捲,字裏行間都透著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沉澱。特彆是在論述那些極端的、邊緣化的現象時,這種略帶疏離感的文字,反而為情感的抒發提供瞭更廣闊的空間,避免瞭過於直白而流於煽情的窠臼。這種內斂而強大的文字力量,使得全書的思想深度得以鞏固,並擁有瞭超越時代限製的潛力。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中留下瞭一種揮之不去的“疏離”感,但這種疏離並非負麵的,而是一種被更高維度的視角所觸動的震撼。作者在構建其論述體係時,展現齣瞭驚人的跨學科整閤能力,他似乎能輕易地在物理、生物乃至哲學層麵之間自由穿梭,構建起一個自洽而又龐大的知識網絡。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信息熵減”的那一部分論述,那種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與具體的自然現象進行類比和闡釋的手法,極其高明。它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式語言,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散文體去描繪,使得即便是對專業知識有所欠缺的讀者,也能大緻把握其核心脈絡。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是衡量一部優秀科普或思辨類著作的關鍵指標之一。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謙遜的姿態,他從不將自己的觀點視為終極真理,而是不斷拋齣新的問題,引導讀者繼續探索未知的領域。這種開放式的結尾,比任何蓋棺定論都更具啓發性,它讓你閤上書本後,依然感到思緒萬韆,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時間跨度”的營造上。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被作者帶入瞭一條漫長的時間隧道,見證瞭事物從起源到演化的復雜曆程。其中關於“衰變與新生”的章節,尤其令人動容。作者沒有停留在對事物“是什麼”的描述,而是深入探究瞭“如何成為”的過程,那種對“變化”本身的深情凝視,極具感染力。我常常會放下書本,凝視窗外,試圖用書中的視角去重新解讀眼前的世界,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是任何一蹴而就的閱讀體驗所無法比擬的。它教會我們耐心,教會我們在看似靜止的錶象下,去捕捉那些緩慢而必然的運動軌跡。在敘事手法上,作者嫻熟地運用瞭“對比”的手法,將宏大敘事與微觀細節巧妙地穿插,使得整部作品既有史詩般的磅礴氣勢,又不失個體生命的細膩描摹。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讓人願意一頁一頁地深入下去,探索每一個被作者精心布置的伏筆。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沉靜而富有質感的封麵,仿佛在訴說著它所承載的深邃內容。那種深邃的藍色與恰到好處的留白,營造齣一種遠離塵囂的靜謐感。初翻閱時,作者的文字便如同一股清流,細膩而富有韻律感,讓人不禁沉浸其中。行文之間,不時會閃現齣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比喻,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自然現象,描摹得活靈活現,觸手可及。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飽含熱情的筆調,他似乎並不急於將所有的知識傾瀉而齣,而是如同耐心的嚮導,一步步引導讀者深入探索。這種節奏感把握得極好,使得閱讀過程既有知識的汲取,更有心境的沉澱。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特定主題的讀物,更像是一次對生活觀察角度的重新校準,提醒我們在日常的喧囂中,去留意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微小而又偉大的存在。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和行距都經過瞭精心設計,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無疑提升瞭整體的閱讀體驗。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從側麵反映齣作者及其團隊對作品的尊重與匠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