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半導體材料標準匯編(2014版) 方法標準 行標分冊
定價:170.00元
售價:115.6元,便宜54.4元,摺扣68
作者:全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材料
齣版社:中國標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66775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半導體材料是指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的電導率為10-3Ω·cm~108Ω·cm的一種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功能材料,廣泛應用於製作晶體管、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等領域,支撐著通信、計算機、信息傢電、網絡技術、國防軍工以及近年來興起的光伏、LED等行業的發展。半導體材料及其應用已成為現代社會各個領域的核心和基礎。
目錄
YS/T 15-1991 矽外延層和擴散層厚度測定 磨角染色法
YS/T 23-1992 矽外延層厚度測定 堆垛層錯尺寸法
YS/T 24-1992 外延釘缺陷的檢驗方法
YS/T 26-1992 矽片邊緣輪廓檢驗方法
YS/T 34.1-2011 高純砷化學分析方法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測定高純砷中雜質含量
YS/T 34.2-2011 高純砷化學分析方法 極譜法測定硒量
YS/T 34.3-2011 高純砷化學分析方法 極譜法測定硫量
YS/T 35-2012 高純銻化學分析方法 鎂、鋅、鎳、銅、銀、鎘、鐵、硫、砷、金、錳、鉛、鉍、矽、硒含量的測定 高質量分辨率輝光放電質譜法
YS/T 37.1-2007 高純二氧化鍺化學分析方法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測定氯量
YS/T 37.2-2007 高純二氧化鍺化學分析方法 鉬藍分光光度法測定矽量
YS/T 37.3-2007 高純二氧化鍺化學分析方法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砷量
YS/T 37.4-2007 高純二氧化鍺化學分析方法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鎂、鋁、鈷、鎳、銅、鋅、銦、鉛、鈣、鐵和砷量
YS/T 37.5-2007 高純二氧化鍺化學分析方法 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鐵量
YS/T 38.1-2009 高純鎵化學分析方法 部分:矽量的測定 鉬藍分光光度法
YS/T 38.2-2009 高純鎵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鎂、鈦、鉻、錳、鎳、鈷、銅、鋅、鎘、锡、鉛、鉍量的測定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質譜法
YS/T 226.1-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部分:鉍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26.2-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銻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26.3-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鋁量的測定 鉻天青S-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
YS/T 226.4-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4部分:汞量的測定 雙硫腙-四氯化碳滴定比色法
YS/T 226.5-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5部分:矽量的測定 矽鉬藍分光光度法
YS/T 226.6-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6部分:硫量的測定 對稱二苯氨基脲分光光度法
YS/T 226.7-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部分:鎂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6.8-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8部分:銅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6.9-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第9部分:鐵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6.10-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0部分:鎳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6.11-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1部分:鉛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6.12-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2部分:硒量的測定 硫代鈉容量法
YS/T 226.13-2009 硒化學分析方法 3部分:銀、鋁、砷、硼、汞、鉍、銅、鎘、鐵、鎵、銦、鎂、鎳、鉛、矽、銻、锡、碲、鈦、鋅量的測定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質譜法
YS/T 227.1-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部分:鉍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27.2-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鋁量的測定 鉻天青S-溴代十四烷基吡啶膠束增溶分光光度法
YS/T 227.3-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鉛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7.4-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4部分:鐵量的測定 鄰菲噦啉分光光度法
YS/T 227.5 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5部分:硒量的測定 2,3-=氨基萘分光光度法
YS/T 227.6-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6部分:銅量的測定 固液分離-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7.7-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7部分:硫量的測定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YS/T 227.8-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8部分:鎂、鈉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27.9-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碲量的測定 重鉻酸鉀-亞鐵銨容量法
YS/T 227.10-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0部分:砷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27.11-2010 碲化學分析方法 1部分:矽量的測定 正丁醇萃取矽鉬藍分光光度法
YS/T 227.12 2011 碲化學分析方法 2部分:鉍、鋁、鉛、鐵、硒、銅、鎂、鈉、砷量的測定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YS/T 229.1-2013 高純鉛化學分析方法 部分:銀、銅、鉍、鋁、鎳、锡、鎂和鐵量的測定化學光譜法
YS/T 229.2-2013 高純鉛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砷量的測定 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29.3-2013 高純鉛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銻量的測定 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29.4-2013 高純鉛化學分析方法 第4部分:痕量雜質元素含量的測定 輝光放電質譜法
YS/T 276.1-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部分:砷量的測定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YS/T 276.2-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锡量的測定 苯基熒光酮-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
YS/T 276.3-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鉈量的測定 甲基綠分光光度法
YS/T 276.4-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4部分:鋁量的測定 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
YS/T 276.5-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5部分:鐵量的測定 方法1:電熱原子吸收光譜法方法2: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76.6-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6部分:銅、鎘、鋅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76.7-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7部分:鉛量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76.8-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8部分:鉍量的測定 方法1: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 方法2: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
YS/T 276.9-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第9部分:銦量的測定 Na2 EDTA滴定法
YS/T 276.10-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0部分:鉍、鋁、鉛、鐵、銅、鎘、锡、鉈量的測定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YS/T 276.11-2011 銦化學分析方法 1部分:砷、鋁、鉛、鐵、銅、鎘、锡、鉈、鋅、鉍量的測定電感耦閤等離子體質譜法
YS/T 519.1-2009 砷化學分析方法 部分:砷量的測定 溴酸鉀滴定法
YS/T 519.2-2009 砷化學分析方法 第2部分:銻量的測定 孔雀綠分光光度法
YS/T 519.3-2009 砷化學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硫量的測定 鋇重量法
YS/T 519.4-2009 砷化學分析方法 第4部分:鉍、銻、硫量的測定 電感耦閤等離子體原子發
……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部“半導體材料標準匯編(2014版) 方法標準 行標分冊”的厚重感,光是掂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背後所蘊含的嚴謹與權威。然而,我真正期待的是其中對於前沿材料,比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最新進展能有所收錄。我最近在研究如何優化鈣鈦礦薄膜的結晶過程,涉及到大量關於溶液處理和退火工藝的精細控製。市麵上大多數標準匯編,即便是2014年的版本,在麵對這些近幾年爆發式增長的新材料體係時,總顯得力不從心。我希望能找到關於如何使用先進的錶徵技術,比如高分辨透射電鏡(HRTEM)結閤能量色散X射綫譜(EDX)對界麵缺陷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標準,尤其是那些針對有機-無機雜化結構材料的特定處理規程。目前的標準更側重於傳統的矽基或砷化鎵等成熟體係的純度測試和物理性能測量,這對於我目前的工作方嚮來說,隻能算是提供瞭基礎的參照框架,而缺乏解決特定新材料難題的“手術刀”。如果這本書能有補充章節,涵蓋至少一套關於柔性襯底上薄膜形貌控製和應力測試的推薦方法,那價值將不可估量。目前的這份匯編,更像是奠定瞭基石,但基石之上搭建的新樓宇的施工規範,似乎還需要另尋高明。
評分對於科研人員而言,我們更關注的是新穎的、高靈敏度的材料錶徵技術在標準製定中的地位。比如,如何利用同步輻射光源進行深度吸收光譜分析,以精確標定半導體薄膜中的亞穩態缺陷濃度。我期待這部匯編能更深入地探討這些前沿分析手段的方法學驗證流程。目前我看到的更多是基於傳統光譜儀(如FTIR、拉曼)和經典電學測試(如CV、DLTS)的標準化操作流程。這些固然是基礎,但在追求原子級精度的今天,標準似乎偏嚮於“宏觀可重復性”,而非“微觀結構解析的準確性”。我關注的是標準是否為如何建立一個基於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的缺陷分類係統提供瞭框架,例如,如何定義和量化位錯的類型和密度,並使其結果能在全球不同實驗室間實現可比性。如果標準隻是停留在“使用某設備進行測量”的層麵,而沒有深入到“如何校準該設備以達到特定靈敏度”的細節,那麼對於追求極緻性能的研發工作,它提供的規範性指導就顯得相對錶麵化瞭。
評分閱讀這份匯編,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的曆史厚重感,這無疑是對過去數十年半導體材料科學貢獻的係統性總結。然而,這種曆史性也帶來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對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尤其是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在電力電子領域的廣泛應用所催生的特殊標準,這本書的覆蓋麵顯得較為保守。我們現在大量使用SiC MOSFETs,對其晶圓缺陷密度、雙晶界(Twin Boundaries)的檢測與控製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我本想從中尋找一套關於SiC襯底錶麵粗糙度(RMS Roughness)與激光劃痕敏感度的標準比對方法,或者針對GaN外延層高頻噪聲特性的標準化測量指南。但現有內容似乎仍然將重點放在瞭對矽材料雜質控製的經典方法上。這並非說舊標準不重要,而是技術迭代速度太快,2014年的“最新匯編”,在麵對工業界已經全麵推廣的寬禁帶材料時,就像是一本詳盡的蒸汽機維護手冊,盡管裏麵沒有錯誤,但對於設計噴氣式發動機的新工程師來說,參考價值大打摺扣。
評分這部《半導體材料標準匯編》在環境與安全標準方麵的深度也引起瞭我的審視。隨著全球對可持續性和人員健康的日益重視,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控製已上升到最高優先級。我特彆想知道,2014年匯編中對於前驅體材料的痕量殘留物分析,比如用於原子層沉積(ALD)的金屬有機源中,有機配體殘留物的檢測限和標準麯綫的建立流程,是否有詳細規範。此外,對於高純度化學試劑和特種氣體在不同濕度和溫度條件下儲存和轉移的標準操作規程,也應是這類匯編的重點。我擔心的是,這部匯編可能更多地關注瞭材料本身的物理和化學屬性,而對這些材料在實際生産環境中,從采購、入庫、使用到廢棄處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閤規性與安全控製標準著墨不多。一個閤格的行業標準匯編,理應是技術規範與安全法規的完美結閤體,而我在這份2014年版本中,嗅到的是更多偏嚮於“材料性能界定”的學術氣息,而非“安全生産流程控製”的工業實操指南。
評分作為一名從事半導體器件製造工藝優化的工程師,我習慣於直接將標準作為操作手冊來使用,尋求的是那種“一步到位、無懈可擊”的測試流程。翻開這部2014年的匯編,我立即注意到它在先進封裝材料方麵的覆蓋度似乎有所不足。我們現在麵臨的挑戰已經遠遠超齣瞭傳統晶圓級彆的測試,更多地集中在芯片與封裝體之間的熱管理和長期可靠性上。例如,對於低K介質材料的熱膨脹係數(CTE)的精確測量方法,或者在極端濕熱循環條件下,導電膠和底部填充劑(Underfill)的粘結強度和老化速率的標準化評估流程,我期望能從中找到權威指導。這部匯編的側重點,在我看來,更像是停留在材料本身的“身份確認”階段——化學成分、基本電學參數的測定,比如電阻率、霍爾遷移率等。但現代半導體工業的競爭焦點在於係統集成和長期穩定性,標準如果不能跟上封裝技術和可靠性工程的發展步伐,那麼其指導意義就會相應打摺。我需要的是能直接寫入SOP(標準操作規程)的、具有國際互認性的測試驗證規範,而不是停留在基礎物理化學層麵的描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