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
定价:60.00元
作者:刘永勤,王飞,苏和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7025795
字数:420000
页码:2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运算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正弦波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应用电路设计分析、门电路等。
《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可供从事电器信息类、计算机类、物理微电子及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刘永勤,男,1981年6月出生,渭南师范学院讲师。200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速电路设计与信号完整性分析。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厅局级、校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1项,指导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项,申请发明1项,实用新犁1项。
王飞,男,河南省平舆县人,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制导雷达专业,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先后在空军导弹装备检验所,导弹部队装备部门,院校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领域:雷达电路、装备制造工程,现被黄河科技学院聘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双师型人才。
苏和,男,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的教学与应用研究工作。近年在《电子技术应用》、《煤炭技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光学》(ISBN978—7—5665—0153—0)、《普通物理实验》(ISBN978—7—81115—243—2)等教材。
文摘
序言
前言
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PN结原理
1.3 晶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4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器的组成原理及直流偏置电路
2.2 放大器图解分析法
2.3 放大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2.4 共集电极放大器和共基极放大器
2.5 场效应管放大器
2.6 放大器的级联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3.1 概述
3.2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单元
3.3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3.4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3.5 各类集成运放的特点和性能比较
3.6 集成运放使用注意事项
第4章 功率放大电路
4.1 概述
4.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4.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1 概述
5.2 反馈放大器的单环理想模型
5.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5.5 负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第6章 运算电路和有源滤波电路
6.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基础
6.2 基本运算电路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4 运算电路设计
6.5 有源滤波电路
第7章 正弦波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1 正弦波发生电路
7.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整流滤波电源
8.2 线性稳压电源
8.3 开关稳压电源
8.4 电容变压电路
8.5 无变压器直流变压电路的设计思路分析
第9章 应用电路设计分析
9.1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简介
9.2 音响放大电路设计分析
9.3 简易心电检测放大电路设计分析
0章 门电路
10.1 基本逻辑门电路
10.2 TTL逻辑门电路
10.3 CMOS逻辑门电路
参考文献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模拟电路的书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感觉“有料”的不多,很多都是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换个说法重新包装。我关注的是设计方法学的进步。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是什么”,更能深入讲解“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比如,在设计一个高性能锁相环(PLL)时,电荷泵的电流源匹配性、环路滤波器(LPF)的选型对抖动性能的影响,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最终芯片的性能指标。我希望看到作者们能够分享一些在实际项目攻关中遇到的“坑”和解决思路。如果能包含一些关于片上无源器件(如电容、电感)的版图效应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版图设计规范,那对于初入IC设计领域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实战经验总结。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理论支撑设计,设计指导实践”,那它就成功了。
评分这本《模拟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研究》的作者团队,看起来是下了真功夫的。光从书名就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钻研劲儿,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入门指南”。我比较关注那些关于高频电路和噪声抑制的章节,因为在实际的射频系统设计中,这些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当前主流的CMOS工艺下,如何更有效地处理跨导-电阻网络的匹配和失配问题,尤其是在低功耗设计被日益推崇的背景下。如果书中能详细阐述一些非线性失真的建模方法,并且用实际的仿真结果进行佐证,那就太棒了。我特别期待看到他们如何将理论分析与EDA工具(比如Cadence Spectre或Keysight ADS)的仿真结果结合起来,毕竟设计最终是要落实到硅片上的。如果能提供一些复杂的运放结构,例如折叠式或电流反馈型运放的设计案例及其Trade-off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就更高了。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倾向于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使用,而不是仅仅用于应付考试。我最近在研究MEMS驱动电路的接口设计,这部分对低噪声和高线性度有极高的要求。我希望能看到书中是否涵盖了针对高阻抗、小信号的跨阻放大器(TIA)的设计细节,特别是如何通过器件尺寸和偏置电流来优化输入带宽和噪声系数(NF)。很多教材对TIA的讨论非常简略,往往只停留在反馈电阻和输入电容构成的单极点模型上。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更深入的分析,例如考虑沟道噪声、闪烁噪声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并且给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最佳实践,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此外,对低压差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的内部结构优化,特别是瞬态响应的提升策略,也是我希望看到的亮点。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排版和图示吸引住了。很多模拟电路的书,图画得非常粗糙,看着费力,但这本的示意图清晰明了,关键波形和等效电路的标记非常精准,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在纸上勾画、推导公式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个人对电源管理IC(PMIC)中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涉及瞬态响应和环路补偿的章节。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探讨如何运用相频补偿技术来应对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而不是仅仅给出标准的二阶补偿方案。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高精度ADC/DAC设计中,消除量化噪声和提高ENOB的实用技巧,那就更好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结构看起来非常严谨,似乎是从最基础的器件物理模型开始,逐步构建起复杂的系统级模块,这种递进式的讲解方式,非常有利于理解。
评分对于我这种已经工作几年,需要进行技术升级的工程师来说,最看重的是与最新技术和工艺节点的结合点。这本书的“研究”二字,让我对它能否涵盖近几年模拟电路领域的一些新进展抱有期待。例如,在自适应偏置技术、数字校准技术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以及低电压、深亚微米工艺下的器件建模偏差如何被有效补偿等方面,如果能有深入的探讨和实例分析,那就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升设计鲁棒性和可制造性(DFM)的内容。例如,如何设计出对温度漂移和工艺角不敏感的电路结构,而不是仅仅依靠后期的精密匹配或繁琐的后仿真。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可重构模拟模块的设计思想,以适应未来系统对灵活性的要求,这本书无疑将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强的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