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怎样识读电子电路图
定价:48.00元
作者:陈刚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23906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怎样识读电子电路图》适合广大城乡电工、电子爱好者阅读,可以作为电子技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小企业电子产品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容提要
《怎样识读电子电路图》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识读电子电路图的基本知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读、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的识读、放大和振荡电路图的识读、常用转换电路图的识读、保护电路、自动开关电路和灯光控制电路图的识读、实用数字电路图的识读、实用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实例等知识。本书以介绍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讲解电路识图的相关内容为支撑点,使读者快速掌握读懂典型应用电路原理图的方法,了解电路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对基础单元电路的工作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与估测,由此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会读图技能。
目录
作者介绍
电工电子类畅销书作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出版过多种图书,市场反应较好。
文摘
序言
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应对一个紧急的项目需求,当时手头急需快速读懂一批来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备维护手册图纸。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对“历史版本”的覆盖面广。市面上很多新书都只关注最新的IEC或ANSI标准,但对于那些仍在服役的老设备,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些已经被淘汰的绘图风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平衡,它不仅展示了现行标准,还穿插了大量早期可能出现的符号变体及其对应的解释。这种“跨时代”的包容性,极大地提升了其在实际维修领域的适用价值。阅读体验上,由于内容偏向于“查找和确认”,而非“深入学习”,所以全书的阅读节奏相对较快,更适合需要快速建立信息检索习惯的读者。如果非要挑剔,我会说,如果能增加一些互动性的学习资源,比如配套的在线小测验或者动态的图表演示,那就更完美了,毕竟,电路图这种东西,光看不动手操作,遗忘速度是惊人的。总的来说,它是一本非常可靠的、能让你快速进入状况的专业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性非常强,它采用了递进式的讲解方式,从最基本的元件符号(电阻、电容、电感),到基本逻辑门,再到复杂的框图和系统级连接,层层深入,毫不跳跃。我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电路模块时,都配有简短的功能描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这是什么形状”的层面。这种“形神兼备”的讲解模式,使得读者在记忆符号的同时,也能同步理解该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建立起“符号-功能-位置”的三维认知是至关重要的。唯一的遗憾是,在涉及到一些新兴的、基于软件定义或高度集成的电路(如FPGA引脚定义图或微处理器内部结构图)时,篇幅明显不足,这些现代电路图的复杂度和信息密度,已经远超传统分立元件图的范畴了。我希望作者未来能考虑推出专门针对现代数字系统图纸的补充篇,来完善这个体系。但就目前涵盖的模拟和基础数字电路部分来说,其逻辑梳理的清晰度,已经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朴实,封面没有过多花哨的图形,就是书名和作者信息,一看就是那种专注于内容本身的工具书。内页的纸张质量还可以,不算特别光滑,但印刷字迹清晰,图表线条分明,这对于阅读电路图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它的索引和目录编排,做得很细致,基本上想找某个特定的元器件符号或者电路模块的解释,都能快速定位。不过,初次翻阅时,感觉它的理论深度似乎更偏向于实用操作层面,对于底层物理原理的探讨着墨不多,或许更适合已经有一定基础,想快速上手阅读工程图纸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我个人期望它能更深入地讲解一些高级电路的抽象表达方式,但就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本“快速入门”或“现场速查手册”。排版上,图文混排的比例掌握得不错,每当讲解到一个符号时,紧随其后的就是清晰的图示,这大大减少了来回翻阅的麻烦。总而言之,作为一本基础的识图指南,它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追求深层理论体系构建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偏重理论的书籍一起使用。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直白,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冗长或晦涩的学术语言,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老师傅在现场指导你如何辨认图纸上的“黑话”。这种朴实的叙述方式,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工作上又不得不接触电路图的领域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没有过多地纠结于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聚焦于“这个符号代表什么功能”、“为什么它在这个位置”这种实际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绘图规范的对比介绍,比如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的细微差别,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踩坑的地方,作者竟然都能注意到并点明,可见其经验之丰富。当然,这种“以实用为导向”的叙事,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弊端——在讲解某些相对抽象的逻辑电路或新型集成电路的符号时,感觉稍显仓促,仿佛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图形,而没有充分解释其背后的设计思路。不过,考虑到其定位是“识图”,而不是“设计”,这点瑕疵可以被接受。整体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能让你迅速建立起对电路图“敬畏感”并掌握基本交流语言的入门宝典。
评分从一个资深电子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对“常见陷阱”的预警上。很多教材只会教你正确的画法和标准符号,但很少有人会告诉你,在某些年代久远或者非标准化的图纸中,一些看似错误的符号其实是特定工程师的“个人习惯”或“历史遗留问题”。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深谙此道,他用了不少篇幅来解释这些“灰色地带”。比如,关于地线和电源符号在不同国家标准中表示法的微妙变化,以及在多层板图中,如何通过特定的标注来区分信号流向,这些细节上的洞察力,着实让我这个在老旧设备维护上吃了不少苦头的人感到相见恨晚。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在数字化和软件绘图工具的演变方面可以再增加一些内容,毕竟现在大部分图纸都是从CAD或EDA软件导出的,如何识别软件自动生成的那些“通用”符号,可能也是现代读者的一大需求。但即便如此,它对“传统识图哲学”的坚守,依然让它显得非常扎实可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