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病是教养出来的
作者:许姿妙著
ISBN: 9787511020666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01
印刷时间:2014-06-01
字数:260000字
页数:页
开本:32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59元
内容简介
《病是教养出来的(一)》:
教育世家的四个孩子,各自在专业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却都带有困扰一辈子的“不治之症”,他们的病是怎么来的?
六岁的孩子既不吃糖,也不喝饮料,饮食作息十分正常,为何牙齿已经换到九岁孩子的程度,生理提前三年发育?
大学法律学毕业的高材生,为什么在留学美国读双硕士之前,还要先考好公职“备用”,忙到无暇照顾自己的三餐饮食?
我们的教育引发了多少奇怪的社会现象,养出了多少怪异的疾病?
每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养模式,决定他未来生什么病!
《病是教养出来的(二)》:
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有能力的人,有了能力就可以经营幸福美好的生活。
然而“能力”两个字包罗 象,究竟哪些能力才是真正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的宝?
哪些能力的追求却是徒劳无益,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未来?
什么样的教养会教出意志力瘫痪的小孩?
孩子异位性皮肤炎抓不停,原来是父管教不当,侵犯了孩子自我保护的界限。
不让孩子生病,导致小孩生命觉迟钝,不知自我保护,变得更加体弱多病。
被诊断为疑似自闭症的孩子,四处求诊服 并接受职能 都无法改善,祸首竟然和家中永远响不停的电视机、收音机有关。
作者简介
许姿妙,医师,中医学背景,潜心研究中医的同时,深入了解华德福教育,结合多年中医实践,对孩子的成长和身体病痛有了深刻认识。开设有许姿妙中医诊所,同时为台中华德福大地实验中小学以及丰乐幼儿园驻校医师。
目录
写在本书之前
光鲜亮丽背后的“不治之症”
前言
导读一你这样教孩子吗?
导读二请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导读三台湾的父母,你们为什么焦虑?
*章孩子准备好了吗?
─生理发展与脑部发育都有其内定的时间表
人体生理发展的时间表
提前学习,是在摧毁孩子的神经系统
提前用脑力,迫使小女孩性早熟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学习能力上居于劣势
学习压力如何伤害幼儿的脑
人生的*个七年(0~7岁),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力
人生的第二个七年(7~14岁),养成孩子丰富的情感
人生的第三个七年(14~21岁),发展成熟思考及良好的判断力
第二章不是孩子不受教,而是大人不会教
─对四种不同气质孩子的因材施教
土、水、风、火四种气质特性的由来
冲动自我的火相性格
跟着感觉走的风相性格
凡事等一下的水相性格
人生即苦海的土相性格
第三章常见的教养疑难与解答
没有玩够的后遗症:注意力不集中、过动、肢体暴力
未建立正确人我界线的后遗症:欺负与被欺负
不适当使用退烧 的后遗症:发育迟缓、免疫疾病、皮肤病
缺乏情感教育的后遗症:厌世轻生
填鸭式教育的后遗症:弯腰驼背
第四章丰乐华德福师长的话
黄奕立老师(丰乐华德福学校负责人)
吴丽美老师(丰乐华德福学校手工老师)
周俊煌老师(丰乐华德福学校国中导师)
洪世勋老师(丰乐华德福学校艺术教学老师)
陈尤莉老师(丰乐华德福托儿所老师)
许丽玲小姐(丰乐华德福学校家长)
后记
对华德福教育的无尽感谢
《病是教养出来的(二)》
作者序
学习教养孩子,自己蜕变成为更好的医生
写在本书之前
如何爱孩子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章三大内在能力,
是孩子迈向幸福未来的通行证
孩子成长的两股力量
Column 关于人智医学与华德福教育
肉体成长的力量
内在发展的力量
Column 透过肢动活动激发脑力,才是长远之道
意志、情感、思考,缺一不可的能力教育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7岁前是关键
意志力的神奇魔力
现代教育尤其必须加强意志力的养成
意志力的养成在于肌肉的锻炼
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7~14岁是关键
心中没有爱,人间如同地狱
过度重视孩子世俗成就的教养悲剧
让孩子感动的学习,就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14~21岁是关键
美女医师的坎坷姻缘路
“华德福出品”,让父母有信心
第二章三个R,让孩子真实感受到父母的爱
实践三个R,轻柔唤醒孩子的内在能力
*个R:有规律的生活节奏(Rhythm)
规律性的事物,都蕴含特别的力量
学习要把握有规律的呼吸原则
Column 华德福晨圈律动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助力
Column 华德福晨圈律动如何协助孩子的感官发展
睡眠是营造生活节奏的重大关键
肝脏在物质体层面的运作
肝脏对内在层面的运作作用
肝脏提供九岁前孩子的体内温暖,提升智力发展
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时间到了就必须睡
睡得好的孩子,就是保持在*佳状态的孩子
晚睡让孩子长不高
晚睡让孩子性早熟
晚睡伤害心脏
Column 不规律的睡眠让的健康也深受其害
第二个R:重复性的事物学习(Repetition)
重复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天天有惊奇,孩子吃不消
Column 足龄孩子学就会,为何要不足龄的孩子用三年时间来学?
Column 童年的美好童话故事,
是孩子未来发光发热的基础
第三个R:崇敬的态度(Reverence)
大人在生活中展现的态度,都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缺乏敬虔态度的父母,教导出言行粗鲁的孩子
第三章三个L,爱之适足以害之的教养迷思
*个L:声光刺激(Light)
无所不在的电视
Column “停止运转机制”实验
聒噪不休的卫星导航系统
过早的艺术陶冶
人群杂沓的公共场所
大人的言语刺激
Column 孩子越大声,老师越小声
第二个L:让孩子变得懒惰(Lazy)
凡事代劳,养成孩子四体不勤的懒惰习惯
放手让孩子学习*切身而有用的生活体验
Column 学童肌肉活动不足造成的学习障碍
适度劳累有益身心
第三个L:限制孩子(Limit)
对孩子做“非分要求”,是用大人的无知来责备孩子
不让孩子生病反而有害健康
Column 发烧是身体有产热的需求
Column 人智医学如何看待孩子发烧
Column 人智医学对发烧的护理
Column 人智医学对中耳炎的
Column 孩子不吃饭,不一定是脾气拗或习惯差,可能是生理健康问题
Column 正确利用脂肪为孩子补脑 1
Column 正确利用脂肪为孩子补脑 2
附录1 真正认识我的孩子
附录2 与华德福教育美丽的相遇
附录3 创造性的规范
附录4 我对主流教育的省思及对华德福教育的侧面观察
.................
................作为一个曾经为孩子反复生病而焦头烂额的家长,我不得不说,《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救星”。书中的“常见病预防”章节,真的做到了“未雨绸缪”。它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疾病的名字和症状,而是从更根本的角度,去分析孩子容易生病的深层原因。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空气质量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以及“室内环境的卫生隐患”,这些细节,我以前从未如此重视过。我开始根据书中的建议,定期清洁家里的通风系统,并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同时,关于“合理膳食与免疫力的关系”,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以前总以为孩子能吃饱就行,但书中指出,均衡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对微量元素的关注,对孩子免疫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食谱,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于“习惯养成”的系统性讲解。我一直认为,好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基石,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却是个大难题。作者从生理、心理和行为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习惯形成的过程,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培养。书中强调,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当孩子明白规则是为了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权益时,他们会更愿意遵守。我尝试将书中提出的“可视化规则表”、“奖励机制”等方法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比如睡前仪式、收拾玩具等。起初孩子有些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了孩子身上发生的积极变化。他们开始主动承担起一些小责任,并且在没有过多催促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这种变化,让我看到了“教养”的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育儿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我必须强调,《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在“性情培养”这一块,做得尤为出色。它不是那种空泛的道理说教,而是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作者指出,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我开始反思自己在面对压力时是如何表现的,是否无意中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了孩子。我努力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在遇到困难时,向孩子展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这种自我觉察和调整,让我不仅成为了更好的父母,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评分阅读《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科普读物,而是一本真正能够指导父母如何在生活中科学养育孩子的“全能指南”。书中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论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把他们送去各种辅导班,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的滋养和外在的引导相结合。作者在“智”的方面,提供了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在“体”的方面,不仅强调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在“德”和“美”方面,更是提供了详实的指导,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操和审美能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的章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让我明白了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去关心他人。
评分总而言之,《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育儿导师”,用温暖而坚定的语言,引导我们走向更科学、更健康的养育之路。书中的内容,从孩子的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从品德塑造到智力启蒙,从习惯养成到疾病预防,几乎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强调,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教育方式,都将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养”的真正意义,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孩子,并且愿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更多的努力。
评分对于“常见病预防”这一点,《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更是提供了“治未病”的思路。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疾病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细节所导致。书中在讲到“饮食健康”时,不仅强调了食物的营养价值,还深入剖析了“加工食品”和“不健康零食”对孩子身体的潜在危害。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给孩子购买这些食物,并且学习制作更健康、更美味的家常菜。同时,关于“运动与健康”的章节,也让我认识到,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还能够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我开始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并且尽量抽出时间陪伴他们一起运动。
评分这本书对于“性格”塑造的探讨,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父母能做的有限。但《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它用科学的论证和大量的实例,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性格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勇敢自信、坚韧不拔等优秀的性格特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鼓励孩子尝试”的章节。作者强调,不要害怕孩子失败,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父母应该成为孩子试错过程中的支持者,而不是批评者。我开始改变过去那种过于保护孩子、害怕他们受伤的心态,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鲜事物,即使他们做得不完美,我也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这种转变,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潜藏的巨大能量,他们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有创造力。
评分《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我真的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翻开的。在育儿的道路上,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在迷雾中摸索的探险家,小心翼翼,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痛点——“病是教养出来的”。我一直觉得,孩子生病,除了遗传和外部环境因素,一定和我们的日常照料、习惯养成脱不了干系。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以往模糊的育儿观念。 书的开篇,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讲具体的疾病防治,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养”与“健康”之间的微妙联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绪健康”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孩子负面情绪的产生根源,以及父母如何通过引导和理解,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我回想起自己曾经因为孩子哭闹不止而产生的焦虑和不耐烦,现在才意识到,我当时的反应很可能给孩子带来了更深层的不安。书中提供的那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共情式回应”,我反复揣摩,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效果是惊人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歇斯底里,而是开始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有时候还有些磕磕绊绊,但那份进步,让我无比欣慰。
评分读完《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我对于“好习惯培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以为,培养好习惯就是不断地强调和监督。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他们认识到好习惯的好处,并且愿意主动去养成。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正面激励”和“行为塑造”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来融入习惯养成,如何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及如何将枯燥的任务变得有趣。我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让孩子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并且完成之后给予小小的奖励。孩子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而是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乐在其中。这种变化,让我看到了“教养”的智慧,也让我看到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评分《病是教养出来的》这本书,在论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时,还有一个非常独到的视角,那就是“情绪管理”。我之前一直把情绪管理理解为成人世界的课题,从未想过孩子也需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孩子情绪波动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孩子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我尝试使用书中的“情绪卡片”游戏,让孩子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情绪。同时,我也学习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情绪,不再是简单地制止他们的哭闹,而是去理解他们哭闹背后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安抚和引导。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