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规划与实施
定价:32.00元
售价:22.4元,便宜9.6元,折扣70
作者:游战清,刘克胜,张义强国,吴谷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1210172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围绕RFID项目的“5W1H”即项目需求是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什么时候做(When),在哪里做(Where),由谁来做(Who), 怎么做(How) 展开。在内容安排上为11章,基本上可以分成5部分,部分即章,介绍RFID基础知识,面广而内容精;第二部分从第2章到第9章,介绍RFID实施与咨询的相关指南性知识,包括咨询、培训、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估、系统维护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部分即0章,介绍关于RFID投资回报的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11章,介绍了在些RFID的详细实例;后是附录,介绍了RFID中国和美国以及中国RFIK标准化组织体系。在书中,还穿插介绍了许多RFID的应用实例。
本书可以作为企业信息建设(特别是RFID)的行业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准备应用本项技术的企业或机构的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RFID的普通参考读物。对于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本书又是企业实篱REID应用项目的决策参考资料。
该书的读者对象定位于广大信息工作乾、物流工作者、RFIE行业技术人员和应用研究保同、系统集成商以及RFID用户(特别是项目决策人员)。
章 无线身频识别技术简介
1.1 RFID简介
1.2 RFID应用环境体系
1.3 RFID系统构成
1.4 RFID应用领域概述
1.5 RFID应豕模型示例
1.6 与RFID相关联的行业
第2章 RFID培训
2.1 RFID培训的必要性
2.2 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2.3 培训效果的评估
2.4 评估套件
2.5 RFID培训产品
第3章 RFID系统咨询
3.1 RFID系统咨询的任务
3.2 RFID咨询的一般流程
3.3 咨询商的分类与选择
3.4 系统监理与咨询
3.5 RFID应用项目后评估
3.6 RFID应用项目风险分析
第4章 项目需求分析
4.1 项目需求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4.2 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高级描述
4.3 被识物品的描述
4.4 作业过程的描述
4.5 识别环节描述
4.6 描述可用的识别信息
4.7 可用基础设施描述
4.8 支持和维护要求
4.9 获取可测量结果描述
4.10 成本/利润信息
……
第5章 RFID应用项目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第6章 RFID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第7章 RFID系统集成与系统集成商
第8章 设备供应商与设备选择
第9章 RFID产品测试
0章 RFID投资回报分析
1章 RFID项目实例
附录
参考文献
从系统集成和软件架构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开阔。它没有局限于硬件的连接,而是着重强调了上层应用软件的设计与优化。作者深入探讨了中间件的作用,分析了不同企业级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处理高并发标签数据又能保证数据一致性的信息平台。对于我这种需要将RFID数据无缝接入ERP或WMS系统的工程师来说,书中关于数据清洗、冲突解决和报文格式标准化的章节极其宝贵。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指导方针,帮助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和API接口时,能够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特别是关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在RFID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也紧跟了行业发展的潮流,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角度。
评分这套书在介绍基础概念时,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讲解得相当透彻,让人对RFID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有了个清晰的认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技术手册,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比如,它会细致地剖析不同频段的特性、标签和读写器的结构原理,甚至连电磁兼容性(EMC)这种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细节也讲得很到位。我记得尤其对标签的封装材料选择那一章印象深刻,作者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金属表面、液体环境下标签失效的常见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这种需要从零开始搭建系统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的逻辑推导过程,非常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只会调用API的“操作工”。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整个RFID系统的物理层和链路层都有了扎实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技术趋势的观察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深入浅出的同时,成功地构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视野。它不仅涵盖了当前成熟的技术方案,还对未来几年内可能出现的技术迭代和标准演进进行了合理的预测。例如,对UHF技术的下一代标准升级、对无源与有源技术融合的探讨,以及物联网(IoT)生态系统中RFID扮演的关键角色,都有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你如何使用现有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读者对技术演进的敏感度,让你在做技术选型时,不仅考虑眼前的效率,更能为未来的系统升级预留出足够的灵活性。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掌握了一项技术,更是对整个智能物联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实战指导部分,简直是为项目经理量身定制的“避坑指南”。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项目规划和实施的具体流程中。从最初的需求调研、系统选型,到后期的现场调试和性能优化,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尤其欣赏它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论述,比如如何预估标签的读取率、如何应对复杂的现场干扰源,以及在多系统集成时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处理。作者用大量的案例说明,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问题,以及如何提前设置冗余或备份机制。这不仅仅是技术文档,更像是项目复盘后的经验沉淀。在实际部署阶段,我发现按照书中的清单进行自检,确实避免了不少因为前期准备不足导致的工期延误和返工,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可控性。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对特定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它并没有将RFID视为一个万能钥匙,而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性,展示了其最合适的落地方式。例如,在供应链物流领域,它详细阐述了托盘级、箱级和单品级追踪的策略差异及其对成本和效率的影响;而在资产管理方面,则重点讲解了如何处理高价值、静止资产与移动资产的差异化管理方案。这种“因地制宜”的论述方式,让读者能够迅速找到与自己业务最贴切的部分进行对标学习。我发现,即便是看似通用的流程,在不同行业背景下,其关键的优化点也大相径庭,这本书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差别,让知识的应用更具针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