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卫星雷达测高波形重定及应用
: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郭金运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3028243
字数:235000
页码:1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卫星测高技术采集了大量海洋和陆地资料,为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但是在近海、冰面和陆地上的测高数据质量却严重下降,波形重定技术是测高数据质量改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书介绍了卫星测高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国内外已经执行和计划执行的卫星测高任务,分析了卫星雷达测高波形,给出了近海、湖泊、沙漠等典型波形特征,对测高波形进行了分类,讨论了陆地和自动增益控制对测高波形的影响,阐述了测高波形重定算法,开发了测高波形重定软件,并将测高数据应用于沿海重力异常和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湖泊水位变化监测及其与ENS0的关系、地转流流速解算等研究,给出了相应实例。
本书可供大地测量、地球物理、海洋学、遥感等有关学科的高等院校师生和相关科技工作人员参考。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地基激光测高技术与卫星测高技术交叉融合的探索性讨论。在主流的卫星测高文献中,往往将两者视为相对独立的领域,但本书作者巧妙地将两者的数据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混合模型校正框架”,用于提升在极地冰盖和高纬度区域的测高精度,那里卫星信号容易受到植被和雪层的影响。这种跨学科、跨尺度的思维尝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测高”这一概念的理解。书中对未来低轨小卫星星座的潜力分析也十分有洞察力,预测了未来几年内数据获取密度将如何颠覆现有的海洋和冰雪监测模式。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我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种更深刻、更全面的预判能力,这本书是洞察未来空间科学需求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对其广阔的覆盖范围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它似乎想囊括所有与卫星测高相关的知识点。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包容性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它不仅仅聚焦于“波形重定”这个技术核心,还巧妙地融入了对数据同化技术在海洋环流预报中的应用探讨。例如,书中对不同卫星星座间数据融合的算法优化有着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构建高分辨率、高时效性的全球海洋模型至关重要。作者在讨论这些前沿应用时,并未回避其中的技术难点,反而以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指出了当前方法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潜在突破口。这种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技术手册范畴,更像是一份未来遥感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深度解读。对于那些希望站在技术前沿,思考如何利用现有和未来卫星数据解决复杂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学者,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启发。
评分这部著作无疑是遥感领域的一股清流,尤其是在那些深奥晦涩的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我之所以如此推崇,是因为它在处理波形重定这一核心技术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工程智慧。书中对不同噪声模型下的波形恢复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从经典的卡尔曼滤波到现代的贝叶斯推断,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都被剖析得入木三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展示,而是通过大量的模拟和真实数据对比,直观地呈现了每种方法在提高测高精度和降低虚假回波方面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关于海面粗糙度对波形展宽影响的修正模型,那部分的论述细致入微,让人清晰地理解了如何从扭曲的原始信号中“还原”出真实的海洋动态。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卫星高度计数据处理流程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它教会我们如何“看见”被模糊的真实信号,这在当前的地球观测任务中至关重要。
评分从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一个波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算法高效地部署到实时的卫星数据处理管线中。书中关于并行计算框架在海量雷达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优化内存占用和I/O效率的章节,具有极强的工程实用价值。我尤其关注到其中关于“产品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的设计,作者提出了一个闭环系统,能够根据地面验证点的最新结果,自动调整重定参数的权重,从而保证数据产品的持续高可靠性。这对于需要交付长期、稳定测高产品的机构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它让我思考,如何将实验室中验证成功的算法,平稳、可靠地过渡到工业级的运行环境中去,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相应的技术考量点。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质量是我阅读技术书籍以来遇到的最佳范例之一。这在处理复杂的信号处理流程时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算法的迭代、每一步的数学推导,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图和直观的示意图,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误差源分析这一章节的处理方式。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罗列清单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误差传播链”的动态模型来展示系统误差是如何在预处理、波形反演和轨道校正等多个环节中相互作用、累积放大的。这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极大地帮助我梳理了我的研究中可能被忽视的误差来源。此外,书中对潮汐模型选择对近岸浅水区测高精度的影响对比,展示了在处理复杂地理环境数据时,参数选择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使是对于背景知识稍显薄弱的读者,也能凭借其优秀的视觉辅助材料,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