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
:62.00元
售價:42.2元,便宜19.8元,摺扣68
作者:張新國 等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0403158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由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新國、馬義德、李守亮編著的這本《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內容清新、深入淺齣,凝聚瞭他們多年科研、教學的精粹,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新作,也是獲得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課題,很適閤於作為研究生及大學生教材或自學參考用書。這本書首先以較大的篇幅介紹非綫性電路的處理方法,通過數學分析方法、圖解法、利用電路仿真和軟件仿真以及物理電路實驗等方法來探究非綫性電路及係統的規律,建立非綫性的思想體係與觀念,更深刻、更全麵地從微觀、宏觀、宇觀來認識和改造我們的環境。其次通過大量典型混沌電路的分析和設計引齣混沌電路同步與混沌遮掩、混沌調製、混沌開關等混沌在保密通信工程中的運用。再次是介紹非綫性電路的分形基礎研究,神經網絡圖像處理技術,尤其是鑒於脈衝耦閤神經網絡PN圖像處理方法。*後是用MATLAB、VB等計算機軟件對非綫性電路的仿真。這本書雖然以非綫性電子電路為切入點,但是所采用的方法與結論都不失其普遍性,是非綫性電子學與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交叉與匯接,彆具一格。
馬義德、李守亮等編著的《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介紹非綫性電路基礎理論、分析和設計,內容包括靜態非綫性函數電路原理、動態非綫性電路分析方法、典型動態非綫性電路、自然界非綫性動力學係統與電路模擬、神經網絡混沌電路、混沌測量、混沌電路同步與混沌保密通信、非綫性單元電路設計方法、非綫性電路中的分形、非綫性電路仿真等。本書的非綫性電路實驗程序使用PROTEL、PSPICE、EWB、VB、MATLAB編寫,並以圖錶的方式顯示程序運行結果,便於讀者理解。
《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可供高等院校電子類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關科技人員參考。
章 緒論
1.1 綫性與非綫性科學的曆史
1.1.1 人類早期對於混沌的認識
1.1.2 綫性科學統治的現代自然科學體係
1.1.3 20世紀混沌學研究
1.2 非綫性與混沌
1.2.1 非綫性問題與混沌
1.2.2 可預測性與不可預測性、信息丟失、同步問題
1.2.3 如何描述現實世界
1.3 非綫性電路的研究內容與範疇
1.3.1 現代非綫性電路的研究內容
1.3.2 非綫性電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3 現代電子科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3.4 現代電子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比較
1.4 如何掌握非綫性電路知識體係
1.4.1 非綫性電路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
1.4.2 非綫性電路的多維知識結構和多維學習方法
習題
第2章 靜態非綫性函數電路原理
第3章 動態非綫性電路分析方法
第4章 典型動態非綫性電路
第5章 自然界非綫性動力學係統與電路模擬
第6章 神經網絡混沌電路
第7章 符號電路與混沌測量技術
第8章 混沌電路同步於混沌保密通信
第9章 非綫性單元電路設計方法
0章 非綫性電路上的分形
1章 非綫性電路仿真
2章 非綫性電路與其他學科的交叉
參考文獻
附錄
從排版和語言風格上看,這本書無疑走的是學院派的嚴謹路綫,甚至可以說有點“冷峻”。行文幾乎沒有多餘的修飾詞或煽情色彩,每一個句子都像是在陳述一個不可辯駁的定理。我猜想,作者在撰寫時,腦海中始終有一位極其挑剔的審稿人在監督。這種風格的好處是信息密度極高,翻閱時很少有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敘述上;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對於那些需要循序漸進、通過生動比喻來理解抽象概念的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我個人傾嚮於將它視為一本“工具書”或“參考手冊”,而不是入門讀物。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某個棘手的非綫性現象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精確的數學框架和相應的分析工具來應對,它更像是一個冷靜可靠的智者,而非一個和藹可親的導師。
評分對於工程實踐者而言,最怕的就是理論和實際脫節的書籍。然而,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專注於設計應用,完全打消瞭我的疑慮。作者似乎深諳“做中學”的道理,他沒有給齣大而全的通用設計流程,而是聚焦於幾個關鍵的非綫性模塊,比如限幅器、運算放大器的飽和區應用、以及開關電源中的電流模式控製。他展示的不僅僅是“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樣做比彆的方法好”。比如,在設計一個快速響應的反饋係統時,他對電流反饋結構和電壓反饋結構的非綫性特性差異進行瞭細緻對比,用仿真結果佐證瞭理論推導的準確性。書中大量的圖錶和仿真波形,清晰地展示瞭設計參數微小變化如何導緻係統性能的巨大差異,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對於需要將産品推嚮市場的工程師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本書,我剛翻瞭沒幾頁,就被它那種深入骨髓的嚴謹性給鎮住瞭。說實話,市麵上講電路的書汗牛充棟,但大多都是淺嘗輒止,或者過於偏重實驗操作而忽略瞭背後的理論支撐。這位作者顯然不是這麼想的。他似乎鐵瞭心要把那些看似抽象的“非綫性”概念,用一種近乎幾何學的美感展現齣來。比如,在討論某個復雜開關狀態下的瞬態響應時,他沒有直接拋齣一個復雜的微分方程組讓讀者去解,而是先構建瞭一個物理模型,然後用圖形化的方式逐步推導齣係統的相軌跡,那種感覺,就像是在看一幅精心繪製的星空圖,每一個軌跡的彎麯、每一次突變,都蘊含著深刻的物理意義。初學者可能會覺得吃力,但我認為,對於那些想真正理解電路“靈魂”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來說,這種對數學工具的精妙運用和對物理直覺的培養,簡直是無價之寶。他似乎在不斷提醒我們:數學是工具,但物理直覺纔是王道。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體現在它對“不完美”世界的深刻洞察上。綫性電路分析之所以簡單,是因為我們假設所有元件都是理想的,響應與輸入成正比。但現實世界充斥著飽和、截止、閾值、遲滯這些非綫性的“瑕疵”。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將這些“瑕疵”提升到瞭分析的主體地位。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器件模型簡化時的審慎態度,他會明確指齣在何種頻率範圍、何種激勵強度下,某個常用的簡化模型會失效,並給齣修正的思路。這使得讀者在應用書中的理論時,能夠時刻保持一種批判性的思維,而不是盲目地將模型套用到所有場閤。總而言之,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搭建電路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深入理解電路在真實物理約束下如何“思考”的書,對提升設計者的底層邏輯能力助益良多。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纔勉強消化瞭關於穩態分析那一章。我必須承認,作者對分析方法的選擇和呈現方式,體現瞭一種極高的教學智慧,但也同時對讀者的基礎知識提齣瞭近乎苛刻的要求。他沒有繞彎子,直接切入瞭問題的核心——如何處理那些在特定工作點附近纔有效的綫性化近似,以及如何判斷這些近似的適用邊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滯後現象的處理,不是簡單地引用教科書上的公式,而是結閤實際的磁滯迴綫,詳細闡述瞭能量耗散是如何在時間尺度上産生不可逆變化的。這讓我對那些含有鐵磁材料的變壓器和電感器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把它們僅僅看作是理想的L或M元件。書中的例題設計得極其巧妙,常常需要你跨越不同章節的知識點進行綜閤運用,考驗的不僅僅是你會不會套公式,更是你對整個係統邏輯鏈條的把控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