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GSM/TD-SCDMA/TD-LTE/WLAN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高泽华 ... 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152966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在GSM/TD-SCDMA是目前移动现网主流技术,TD-LTE和WLAN是未来移动运营商建设主旋律的背景下,率先提出4网融合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理论及应用;凭借多年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经验,结合细致深入的理论分析,总结出严谨而适用的建设方法论、解决方案分析透彻,理论和实践性结合紧密,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真正能迅速做到学以致用。与相关一线设计院有所合作,拥有大量现网案例作支撑,加强易读性,实用性,及可参考性。
内容提要
《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GSM/TD-SCDMA/TD-LTE/WLAN》介绍了GSM/TD-SCDMA/WLAN/TD-LTE四网融合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工程设计建设方法,内容包括无线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及射频性能、室内信号传播模型、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布方式、多网共用分布系统合路干扰分析、分布系统信源规划及选择、多技术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TD-LTE室内分布MIMO双通道性能研究及多技术共用分布系统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与设计——GSM/TD-SCDMA/TD-LTE/WLAN》紧扣实际、内容全面且深入浅出,适合对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通信信息领域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学习,也可作为通信企业员工培训教材。
目录
目 录
章 无线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及射频性能
1.1 GSM/TD-SCDMA/TD-LTE/WLAN各系统概述
1.1.1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
1.1.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
1.1.4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LAN
1.2 GSM系统基本原理
1.2.1 GSM系统空中接口协议
1.2.2 GSM系统射频性能分析
1.3 TD-SCDMA系统基本原理
1.3.1 TD-SCDMA系统空中接口协议
1.3.2 TD-SCDMA系统射频性能分析
1.4 TD-LTE系统基本原理
1.4.1 TD-LTE系统空中接口协议
1.4.2 TD-LTE系统射频性能分析
1.5 WLAN系统基本原理
1.5.1 WLAN系统无线原理
1.5.2 WLAN系统射频性能分析
第2章 室内分布系统基本原理
2.1 室内信号传播模型
2.1.1 室内无线环境特点
2.1.2 室内传播经验模型
2.1.3 室内传播模型校正
2.2 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2.2.1 概念
2.2.2 分布系统分类
2.3 分布系统组网设备
2.3.1 无源设备
2.3.2 有源设备
2.4 分布系统的结构
2.4.1 同轴电缆分布方式
2.4.2 光纤分布方式
2.4.3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
2.4.4 五类线分布方式
2.4.5 各类分布方式的比较
第3章 室分多系统共存干扰分析
3.1 室分多系统干扰原理
3.1.1 杂散干扰
3.1.2 阻塞干扰
3.1.3 互调干扰
3.2 室分多系统干扰分析方法
3.2.1 共用室分场景
3.2.2 独立室分场景
3.3 多系统共存条件分析
3.3.1 共用室分场景的隔离度要求
3.3.2 独立室分场景的隔离距离要求
3.4 多系统干扰控制方法
3.4.1 常用干扰规避措施
3.4.2 多系统干扰工程因素规避
第4章 分布系统信源规划及选择
4.1 信源选择
4.1.1 GSM信源选取
4.1.2 TD-SCDMA信源选取
4.1.3 TD-LTE信源选取
4.1.4 WLAN信源选取
4.2 信源功率配置
4.2.1 GSM信源功率配置
4.2.2 TD-SCDMA信源功率配置
4.2.3 TD-LTE信源功率配置
4.2.4 WLAN信源功率配置
4.3 信源容量估算
4.3.1 GSM信源容量估算
4.3.2 TD-SCDMA信源容量估算
4.3.3 TD-LTE信源容量估算
4.3.4 WLAN信源容量估算
第5章 多技术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5.1 设计指标
5.2 多技术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原则及流程
5.2.1 多技术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原则
5.2.2 多技术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总体流程
5.3 设计准备工作
5.3.1 现场资料收集
5.3.2 建设模式确定
5.3.3 室内覆盖分析
5.3.4 室内容量分析
5.3.5 多系统干扰分析
5.3.6 室内外协调
5.4 多系统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法
5.4.1 信源选取
5.4.2 馈线设计
5.4.3 天线选取及设置
5.4.4 分区与分簇
5.4.5 合路方式
5.4.6 切换区设置
5.4.7 泄漏控制
第6章 TD-LTE室内分布MIMO双通道性能研究
6.1 TD-LTE MIMO系统的功率分配原理
6.1.1 TD-LTE室内覆盖模式
6.1.2 TD-LTE双通道功率不平衡
6.1.3 理论算法原理
6.2 TD-LTE MIMO性能影响因素
6.2.1 MIMO系统容量与各天线间距的依赖关系
6.2.2 天线位置对MIMO系统容量的影响
6.3 MIMO系统功率不平衡对TD-LTE室分网络的影响
第7章 多技术共用分布系统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7.1 室内场景划分
7.2 写字楼场景
7.2.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2.2 高层写字楼室内覆盖分布系统解决思路
7.2.3 天线的选择及设置
7.2.4 小区划分
7.3 医院场景
7.3.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3.2 天线的选择及设置
7.3.3 信源配置原则
7.3.4 小区划分
7.4 居民小区场景
7.4.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4.2 天线的选择及设置
7.4.3 小区划分
7.5 宾馆酒店场景
7.5.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5.2 天线的选择及设置
7.5.3 小区划分
7.6 大型体育馆场景
7.6.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6.2 体育场馆组网方案
7.7 会展中心场景
7.7.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7.2 网络建设策略分析
7.8 地铁场景
7.8.1 场景阐述及业务需求
7.8.2 无线覆盖建设策略
7.8.3 容量资源配置策略
缩略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网络架构师,我关注的重点是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未来演进能力。这本书在最后一部分对未来室内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针对NB-IoT和未来的5G室内覆盖技术(如mMIMO在室内的应用潜力)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它并没有停留在固守旧有技术的层面,而是巧妙地将现有的GSM/TD-LTE基础设施作为向下一代系统演进的跳板进行规划。书中对基于IP技术的集中化管理和资源池化的描述,非常符合现代数据中心和云化网络的趋势。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今天的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本质上就是在为未来三到五年后的网络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前瞻性思维,加上对现有主流技术(如TD-SCDMA)的扎实讲解,使得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面向未来的敏锐性。它让我不再把室内覆盖看作是一个孤立的“补丁”工程,而是整个企业通信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复杂网络环境中摸爬滚打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对如何在一个多技术共存的室内环境中实现无缝覆盖感到头疼,尤其是那些老旧的GSM系统和新兴的TD-LTE/WLAN如何能在一个屋檐下和谐运作。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概念梳理到具体的网络规划指标,每一步都讲解得深入浅出。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制式无线信号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对选择哪种技术进行室内覆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在超高层写字楼和大型商场中,不同频率信号穿透损耗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的结晶。读完第一部分,我立刻着手优化了我办公室角落里一个一直信号不佳的区域,效果立竿见影。对于需要进行复杂的异构网络融合设计的人士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提供的那种系统性的、跨越代际技术的思维框架,是其他单一技术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偏向工程实施的书籍兴趣不大,我更倾向于前沿的5G/6G理论研究。然而,这本关于室内分布系统的书,着实刷新了我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它对射频场强、干扰抑制以及多系统共存时的互调干扰分析,简直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书中给出的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对比案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实际部署中,理论覆盖率常常与用户体验存在巨大鸿沟。特别是关于WLAN与蜂窝网络在同一室内空间如何进行功率协调的部分,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分析。作者似乎将他多年的“踩坑”经验都倾囊相授,那些关于线缆损耗补偿、天线选型陷阱的提醒,都是用血泪换来的教训。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写代码,而在于教你如何在钢筋水泥的迷宫里,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稳定、最可靠的信号质量。对于那些从事网络优化和现场调测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
评分我最近在做一个历史建筑的智能化改造项目,那个环境对无线信号的衰减极为苛刻,而且对美观度要求极高,任何外露的设备都是不被允许的。这本书中关于“隐蔽式天线设计与部署”的章节,简直是救了我一命。它详细介绍了吸顶天线、壁挂天线乃至仿装饰天线的安装规范和电磁特性,以及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光纤拉远和有源设备的隐蔽安装。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验收标准,不仅仅是简单的RSSI测试,还包括了用户感知速率的评估流程。我过去总是忽略了美学对最终项目验收的影响,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必须是“看不见的、但无处不在的”。对于那些面对文物保护区、高端酒店或医院这类特殊环境的规划者,这本书提供的细致入微的工程约束处理方法,是教科书上永远找不到的宝贵经验。
评分我以一个项目经理的视角来看待这本关于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专著,我的关注点更多在于成本效益和长期维护性。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投资回报分析”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术参数,而是将不同系统(无论是传统的DAS还是基于IP的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下的TCO(总拥有成本)进行了详尽的建模和比较。比如,在为一个大型物流仓库设计覆盖方案时,我们经常需要在低频段的大覆盖能力和高频段的大容量之间做权衡。书中提供的决策树模型非常实用,帮助我们避免了过度设计或欠缺考虑的陷阱。此外,对于TD-SCDMA这种特定制式的深入挖掘,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内市场特殊需求的深刻理解,这在很多国际通用的教材中是看不到的。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一步到位”的诱惑,而是根据业务发展阶段,设计出可平滑演进的架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技术选择和商业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非常具有实操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