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世纪电子信息与电气类系列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修订)
定价:40.00元
售价:27.2元,便宜12.8元,折扣68
作者:成立,王振宇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2-01
ISBN:9787564138684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新世纪电子信息与电气类系列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修订)》内容以模拟集成电路为主,但保留了作为分立元件电路和集成电路共同基础的内容,重点放在讲清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和集成运放及其应用电路等方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取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全书共分为9章,每章均有适量的例题和习题,书末还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
《新世纪电子信息与电气类系列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修订)》是编者按照国家教育部电子电 气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整理出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综合了30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着对电子电气信 息类课程进行教改的思路编写而成 的。书中内容以模拟集成电路为主,但保留了作为分立元件电路和集成电路 共同基础的内容,重点放在讲清 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分析方法、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和集成运放及其 应用电路等方面。本书在编写过 程中,采取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全书共分为9章,每章均有适量的例题和习题,书 末还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新世纪电子信息与电气类系列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修订)》条理清楚,具有可读性和可教性,适用于理 工科高校电气信息大类相关专业(包括自动化、电气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通信、计算机、测控、机电一体化、光信息技术、农业电气 化与自动化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自 学并参考。
主要符号表
1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1.3 PN结及其特性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 二极管的参数
1.2.4 二极管的型号及其选择
1.2.5 二极管的应用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2.6 硅稳压管
1.3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1.3.1 BJT的结构
1.3.2 BJT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
1.3.3 共射接法BJT的特性曲线
1.3.4 BJT的主要参数及其安全工作区
1.3.5 BJT的类型、型号和选用原则
1.4 场效应晶体管(FET)
1.4.1 结型场效应管
1.4.2 绝缘栅场效应管
1.4.3 FET的主要参数
1.4.4 FET与BJT的比较
1.5 集成电路(1C)
1.5.1 IC制造工艺
1.5.2 IC的特点
习题1
2 基本放大电路
2.1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1.1 放大的概念与放大电路的组成
2.1.2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图解分析法
2.2.1 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2.2.2 动态工作情况分析
2.2.3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2.3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3.1 BJT的低频小信号模型及其参数
2.3.2 用BJT的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2.3.3 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2.4 其他基本放大电路
2.4.1 分压式偏置稳定的共射放大电路
2.4.2 BJT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H{器)
2.4.3 BJT共基放大电路
2.4.4 3种组态BJT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5.1 FET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及静态分析
2.5.2 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FET放大电路
2.6 组合放大单元电路
2.6.1 共集-共射放大电路
2.6.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2.6.3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习题2
3 多级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3.1 多级放大电路
3.1.1 级间耦合方式
3.1.2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Q点配置和零点漂移问题
3.1.3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3.2 差动放大电路
3.2.1 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2.2 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3.2.3 差动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2.4 带有射极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
3.3.1 集成运放的组成
3.3.2 电流源电路
3.3.3 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3.3.4 典型的集成运放电路
习题3
4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和波特图
4.1.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4.1.2 RC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4.1.3 RC高通电路的频率响应
4.2 基本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4.2.1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研究方法
4.2.2 BJT的高频物理模型混合参数Ⅱ形等效电路
4.2.3 BJT共射电流放大系数β的频率响应
4.2.4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3 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改善与增益带宽积
4.4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4.1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表达式和波特图
4.4.2 多级放大电路下限截止频率f1的估算
4.4.3 多级放大电路上限截止频率fH的估算
习题4
5 反馈放大电路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5.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1.2 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其判别方法
5.2 反馈放大电路的框图表示法
5.2.1 反馈放大电路的框图
5.2.2 框图中各信号量的含义及其量纲
5.2.3 闭环增益Ar的一般表达式
5.2.4 反馈深度丨1+AF丨
5.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S.3.1 提高闭环增益Ar的稳定性
5.3.2 展宽通频带
5.3.3 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干扰和噪声
5.3.4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5.4 负反馈的正确引入
5.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5.5.1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本质特点
5.5.2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估算举例
5.6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及其消除
5.6.1 产生自激的原因及其条件
5.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及自激振荡的消除
习题5
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电路
6.1 集成运放的应用分类与分析方法
6.1.1 集成运放的应用分类
6.1.2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6.1.3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6.1.4 运算电路中集成运放的输入方式
6.2 基本运算电路
6.2.1 比例运算电路
6.2.2 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
6.2.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6.2.4 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6.2.5 集成运放组合电路分析举例
6.3 乘法和除法运算电路
6.3.1 模拟乘法器
6.3.2 利用对数和指数电路的乘法电路
6.3.3 变跨导式模拟乘法电路
6.3.4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6.3.5 除法运算电路
6.4 有源滤波电路
6.4.1 滤波电路的功能、分类和主要参数
6.4.2 有源滤波电路的分析方法
6.4.3 有源滤波电路举例
6.5 集成运放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习题6
7 信号产生电路
7.1 正弦波振荡器的自激条件及其一般问题
7.1.1 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振荡的条件
7.1.2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分析方法
7.2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7.2.1 RC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
7.2.2 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
7.3 LC正弦波振荡器
7.3.1 LC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
7.3.2 变压器耦合式LC正弦波振荡器
7.3.3 LC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7.3.4 石英晶体振荡器
7.4 电压比较器及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4.1 电压比较器
7.4.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7.5 压控振荡器
习题7
8 功率放大电路
8.1 概述
8.2 单管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8.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8.3.1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8.3.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8.3.3 功放电路中功率管的选择
8.4 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
8.4.1 OCL准互补功放电路
8.4.2 采用集成运放的OCL准互补功放电路
8.4.3 单电源供电的OTL功放电路
8.4.4 集成功率放大器
8.5 功率器件
8.5.1 功率BJT
8.5.2 功率MOSFET
8.5.3 功率模块
习题8
9 直流稳压电源
9.1 概述
9.2 整流电路
9.2.1 整流电路的技术指标
9.2.2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9.2.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9.3 滤波电路
9.3.1 电容滤波电路
9.3.2 电感电容滤波电路
9.3.3 π形滤波电路
9.4 稳压电路
9.4.1 稳压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9.4.2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9.4.3 线性串联型稳压电源
9.4.4 稳压电路的保护措施
9.4.5 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电路
9.4.6 串联开关式稳压电源
9.5 直流变换型电源
习题9
附录
附录A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 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C 常用运算放大器外型号对照表
附录D 模拟集成乘法器电路及其主要参数
附录E 电源专用集成电路
附录F 密勒定理及其证明
附录G 常用ADC和DAC芯片简介
附录H 电阻器型号、名称和标称系列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扎实而全面,深入且易懂”。对于自学者而言,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学到哪里是“够了”,也不知道下一个应该学什么。这本教材的章节组织就像一个精确导航系统,指引你从新手村一步步走向大师的殿堂。它在讲解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时,比如噪声分析和干扰抑制,往往会引入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历史上的经典案例,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避免了纯理论带来的疲劳感。我记得刚开始学滤波器时,对“阶数”和“通带纹波”感到很迷茫,但书中通过对比巴特沃斯和切比雪夫滤波器的特性曲线,并直观地展示了它们在时域响应上的区别,一下子就清晰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它教会你的不只是“如何计算”,更是“如何思考”一个模拟电路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系统性分析方法。
评分从排版和结构上看,这本教材显得非常严谨和专业,但又透着一股对学习者友好的气息。我是一个对教材的逻辑结构非常挑剔的人,很多书的章节跳跃性很大,让你感觉知识点是零散堆砌的。然而,这本教材的脉络是极其清晰的:从最基础的半导体PN结特性开始,稳步过渡到二极管、三极管的静态与动态特性,然后是放大电路的构建与分析,最后才是反馈、振荡器等高级主题。每一步的衔接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阶梯,让你感觉每爬一步都有明确的收获。特别是它对负反馈理论的讲解,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波特图和相频特性,帮助我真正理解了“带宽与增益的权衡”这个核心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此外,书中的习题设置也体现了高水平:基础题保证了对基本概念的巩固,而综合题则往往需要结合前后多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的分析,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评分这本教材简直是电子发烧友的福音!我本来以为学习模拟电子技术会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毕竟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数学公式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匠心独运。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理论,而是用非常生动的案例引导我们进入主题。比如,书中讲解运算放大器的时候,不仅仅是给出了理论公式,还结合了实际生活中音频放大器、滤波器等应用的例子,让你能立刻明白这个知识点“为什么重要”以及“能用来做什么”。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让人感觉学习过程非常顺畅,完全没有那种“在啃教科书”的压力感。尤其是那些图示,绘制得极其清晰,每一个元器件的符号和连接都标注得明明白白,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极大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它在基础部分对晶体管工作原理的阐述,通过不同偏置点的分析,让你对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放大电路有了深刻的理解。读完前几章,我已经能自信地拿起一块面包板开始动手实验了,这种实践动力的提升,是其他一些晦涩难懂的教材无法给予的。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接触过好几本关于模拟电路的书,但很多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公式推导是详尽了,可一旦涉及到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坑”和“陷阱”,就语焉不详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真的考虑到了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举个例子,在讲解电源滤波和去耦电容的选择时,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电容值公式,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频率噪声的耦合路径,并提供了基于噪声源和PCB布局的实际选型建议,这一点非常实用。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设计挑战”或者“故障排查案例”,这些内容迫使读者从应用的角度去思考理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记得有一次我对一个音频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设计感到困惑,恰好翻到书中关于“级联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那一节,里面清晰地阐述了阻抗失配可能导致的信号失真,一下子就点醒了我。这本书的深度是足够的,但它的切入点始终是工程实践,使得学到的知识真正“长”在了自己的技能树上。
评分我必须赞扬一下作者在内容更新上的努力。虽然是“修订版”,但能感觉到它紧跟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潮流。例如,在讲解功率放大器时,书中没有仅仅停留在传统的BJT功放,而是加入了关于MOSFET在开关电源和高效线性放大器中应用的对比分析,这在很多老旧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种与时俱进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行业内保持竞争力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是,书中对“非理想性”的讨论非常深入。它不回避现实:运放的输入偏置电流、有限的开环增益、共模抑制比等参数如何影响最终电路的性能,都有详细的量化分析。这使得我在进行电路仿真时,能够输入更贴近实际器件参数的数值,从而得到的仿真结果更具参考价值,而不是那种“完美器件”下的理想化结果。这种对工程现实的忠诚度,是衡量一本优秀技术教材的关键标准之一,这本书无疑做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