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 9787308163644 浙江大学出版社

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 9787308163644 浙江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信札
  • 文化艺术
  • 文学
  • 历史
  • 传统文化
  • 艺术鉴赏
  • 名家作品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书信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3644
商品编码:2972758775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

定价:40.00元

作者:古剑/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308163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三辑。*辑是有关读书、编书的随笔,以及与当代作家交往的回忆性文章;第二辑集录20多名作家写给作者的信件,反应了内地作家与香港、台湾地区的文学交流史;第三辑是作者早期发表的散文。

目录


书缘札记

董桥著作版本札记

董桥传真信五通

《绝色》里的温情

叶灵凤叹藏书不易

旧事说分明

无尽的思念与艾芜的六封信

流沙河: 独无兴趣见大人

黄裳信札随笔

渡海的暗夜掌灯人姚一苇

痖弦: 两岸文学交流燕

巧遇诗人赵瑞蕻

张弦与《挣不脱的红丝线》

闲话姚克

纪念郑子瑜先生

散文家张秀亚与《良友》

第二辑 作家书简

苏雪林书信十一则

林海音书信十七则

余光中书信四则

痖弦书信十五则

纪弦书信一则

林清玄书信两则

阿盛书信二则

李瑞腾书信一则

高准书信一则

蔡文甫书信一则

应凤凰书信三则

钟丽慧书信二则

钟玲书信两则

陈仲玉书信两则

何怀硕书信十一则

管执中书信两则

楚戈书信五则

李毂摩书信八则

邵燕祥书信一则

戴厚英书信二则

顾城书信二则

作者介绍


古剑,本名辜健,字康馥,祖籍泉州,现居珠海,是编辑兼作家。1939出生于马来西亚,经历过日寇南侵、英殖民地的“紧急法令”。十岁落籍厦门,历经“反右”“”风雨。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施蛰存先生,与戴厚英、沙叶新等作家是同学,1961年毕业。曾任华侨大学助教,旋即下乡。1974年漂转香港,历任香港《新报》《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编辑,担任《良友》画报、《文学世纪》执行主编,与海峡两岸的文学界、出版界交游广泛。近年来出版有《书缘人间》(山东画报,2010年)、《聚散》(海豚出版社,2014年)、《笺注——二十作家书简》(河南文艺,2015年)等,编有《父爱》(香港三联,2009年)一书。

文摘








序言



《人间情缘——近代文人书信集萃》 编辑推荐 《人间情缘——近代文人书信集萃》精选了二十余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作家、学者、艺术家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往来的书信。这些信件,如同泛黄的纸页上流淌的生命之河,穿越时光,向我们展露出那些风云人物鲜为人知的日常,他们真挚的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这不是一份冰冷的学术文献,而是一幅幅饱含温度的肖像画,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们在笔耕不辍之外,作为凡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那些支撑他们走过风雨的,最朴素也最坚韧的情感纽带。本书旨在通过这些真实鲜活的笔迹,重新连接过去与现在,让读者在体会文人墨客的个人际遇之时,也能感悟到人性的共通与时代的脉搏。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二十余位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学术、艺术领域卓有建树的先辈们的珍贵书信手稿。这些信件的时间跨度较大,上起民国初年,下至改革开放前夕,真实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下,一群精神贵族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往事。 编者历时数载,搜集、整理、甄选了大量散落在海内外图书馆、博物馆、私人收藏中的书信原件或影印本。经过严谨的考证与细致的校勘,最终将这些承载着历史信息与个体温度的文字汇编成集。本书不侧重于单一作家的文献整理,而是着力于展现不同人物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因文脉、师友、亲情、爱情等多种缘由而形成的深层联系。 第一部分:文学情谊,薪火相传 在此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几位大家族式的文学群体内部的书信往来。例如,鲁迅与许广平之间,那些充满了体贴、关怀与革命同志般情谊的通信,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共同战斗、相互扶持的晚年生活。鲁迅先生在信中,不吝于对许广平的教诲与鼓励,时而温情脉脉,时而严词劝诫,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对伴侣深沉的爱与责任。同时,我们也会看到鲁迅先生与其他文学界同仁,如茅盾、郁达夫等人的书信。这些信件多涉及文学创作的交流、出版事宜的商讨,以及对时代风云的共同忧思。读其信,可知其友,更可知其心。 再如,老舍与其学生,以及巴金与他所尊重的长辈、挚友间的书信,则更显出师承的脉络与文坛的传承。老舍先生的信件,常带着京味儿的幽默与豁达,即便是在艰难的时刻,也时常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坚守。巴金先生的信,则多是饱含深情,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挂念,对社会不公的痛恨,对文学理想的执着,都通过朴实而有力的文字展露无遗。这些书信不仅记录了他们个人的创作历程,也折射出当时文学界蓬勃发展的态势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师友恩义,情深意重 这部分将着重展现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艺术家与他们的学生、同僚之间,以及他们与故交好友之间的书信。例如,钱锺书与杨绛夫妇,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虽然数量不及其他几对,但其精炼的文字,饱含的默契与深情,无不令人动容。他们的信件,常是生活中的点滴,学术上的切磋,以及对世界的好奇与观察。 我们还会看到陈寅恪先生与其弟子间的通信。陈寅恪先生学贯中西,治学严谨,他对弟子要求极高,但其信中亦不乏殷切的期盼与关怀。这些信件,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更是精神上的传承,让弟子们在追随先贤治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师者的温度。 此外,傅雷先生与其子傅聪的家书,更是感人至深的篇章。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教诲,不仅限于音乐技巧,更着重于人格的塑造与精神的养成。他将自己的人生哲学、艺术理念,以及对祖国深沉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于每一封信中,字字珠玑,成为无数家庭教育的典范。这些信件,穿越了代沟,超越了距离,传递着父子间最纯粹的爱与期盼。 第三部分:生活印记,时代剪影 书信作为一种最私密的交流方式,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时代氛围。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选取一些展现文人日常生活情趣、情感波折,以及对时代变迁的真实反应的书信。 例如,一些女作家,如张爱玲、萧红等人的书信,虽然公开的信件相对较少,但通过零星的披露,我们能窥见她们在战乱年代的生活艰辛,对情感的渴望与迷茫,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思考。她们的笔触,时而冷静析理,时而细腻哀伤,将女性特有的敏感与坚韧展露无遗。 我们还将看到一些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人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时期的书信。他们的信件,既有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探索,也有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在物质匮乏、战乱频仍的岁月里,他们的笔墨,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护。 本书收录的书信,不仅是文学家、学者、艺术家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本书的意义 《人间情缘——近代文人书信集萃》的出版,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它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历史、文化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这些书信,是鲜活的史料,能够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纠正一些不准确的说法,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其次,它是一次对人性温暖与情感力量的重温。在快节奏、高科技的当下,这些手写信件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与人性的温度,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再者,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阅读这些先辈们的书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他们的精神,并从中获得启迪与慰藉。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 本书的装帧设计力求古朴典雅,充分尊重原件的风貌,力求在排版和校注上做到精益求精,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精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人间情缘》,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那些伟大的灵魂,重温那些动人的情感,感受文字的力量,以及时代留下的深刻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触及历史肌理,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作品情有独钟。《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这个书名,巧妙地将“信”作为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将“情”作为贯穿其中的情感主线,再加上“书缘”与“存真”,勾勒出一幅充满温度与深度的画卷。我很好奇,书中所收录的名家,是否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翘楚?比如,是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是也包括了艺术、哲学、科学等各个方面?不同领域的大家,在书信往来中,是否会展现出迥异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信件本身的内容,更希望作者在整理和呈现这些信件时,能够附带一些背景性的介绍,例如信件写就的时代背景、收发信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一些关于信件来源的考证。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信件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避免望文生义。这种精心的编纂,能够让这些“存真”的书信,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份份承载着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的珍贵文献,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评分

这本《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书信中流淌的情感。我一直对那些尘封在纸张里的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涉及文化名人的书信,那里面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交往细节、创作灵感,甚至是一些时代的印记。想象一下,读到鲁迅先生在战火纷飞年代写给友人的慰藉信,或是冰心女士在动荡时期对孩子们寄予厚望的谆谆教诲,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必定是文字本身所无法完全传达的。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大师们生活中最真实、最柔软的一面。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收录那些信件的原文,不仅仅是内容,连同那些手写的字迹,也许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笔下的温度。通过这些“存真”的书信,我们或许能更立体地理解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与那个时代的复杂关系。这种形式的图书,往往能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仿佛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着一场私密的对话,沉浸其中,体验他们曾经的生活轨迹,感受他们澎湃的内心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贵回忆。我一直认为,书信是最能真实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载体,没有了当下的即时性,也没有了为了迎合而进行的表演,写信人往往会更加坦诚和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我特别好奇,书中收录的“当代名家”,他们写下的书信,是否能让我们一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面?比如,某位以严谨著称的学者,在写给亲密朋友的信中,是否会流露出幽默风趣的一面?又或者,某位以浪漫著称的作家,在面临生活困顿时,他的笔下又会是怎样的情绪?我期待的是,这些信件能够打破我们对这些名家固有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他们更真实、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一面。这种“存真”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记录,更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生活点滴的汇聚。通过这些书信,我希望能够更加贴近地理解这些伟大的灵魂,感受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

我对“书缘”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朋友聚会,更是在共同的爱好和理念驱动下,形成的深度精神连接。当这种“书缘”通过书信的形式得以保存并呈现时,其价值便愈发凸显。我设想,这本书中收录的信件,一定充满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甚至是一些关于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的讨论。想象一下,几位大师级别的学者,就某个学术难题,通过数封书信往来,逐步深入,最终激发出新的灵感,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极具启发性。或者,是几位艺术家,在创作遇到瓶颈时,互相寄送作品的草图,交流感受,共同探讨,这种跨越时空的合作,定然能激荡出绚烂的思想火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在那个相对纯粹的年代,知识分子之间是如何维系着深厚的友谊,又是如何通过这种传统的通信方式,传承着宝贵的学术精神和人文情怀。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交流,是精神世界的深度对话,读来想必让人心生敬意,也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

当我看到《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我想象着,在某个温暖的午后,一位饱学之士,提笔蘸墨,在洁白的信纸上,写下对远方友人真挚的问候,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又或者,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一位饱经风霜的革命家,在灯下奋笔疾书,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倾注在笔尖,寄往远方,期盼着光明。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提供一些信件的文本,更能够附带一些精美的图片,比如那些信件的原件照片,甚至是名家们在写信时的场景描绘,这样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温度。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存真”的书信,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名家们,他们的思想是如何碰撞,情感是如何交流,他们的创作灵感又是如何被点燃。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会让阅读变得更加鲜活和生动,也更能激发我们对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