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
定价:40.00元
作者:古剑/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308163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三辑。*辑是有关读书、编书的随笔,以及与当代作家交往的回忆性文章;第二辑集录20多名作家写给作者的信件,反应了内地作家与香港、台湾地区的文学交流史;第三辑是作者早期发表的散文。
目录
辑 书缘札记
董桥著作版本札记
董桥传真信五通
《绝色》里的温情
叶灵凤叹藏书不易
旧事说分明
无尽的思念与艾芜的六封信
流沙河: 独无兴趣见大人
黄裳信札随笔
渡海的暗夜掌灯人姚一苇
痖弦: 两岸文学交流燕
巧遇诗人赵瑞蕻
张弦与《挣不脱的红丝线》
闲话姚克
纪念郑子瑜先生
散文家张秀亚与《良友》
第二辑 作家书简
苏雪林书信十一则
林海音书信十七则
余光中书信四则
痖弦书信十五则
纪弦书信一则
林清玄书信两则
阿盛书信二则
李瑞腾书信一则
高准书信一则
蔡文甫书信一则
应凤凰书信三则
钟丽慧书信二则
钟玲书信两则
陈仲玉书信两则
何怀硕书信十一则
管执中书信两则
楚戈书信五则
李毂摩书信八则
邵燕祥书信一则
戴厚英书信二则
顾城书信二则
作者介绍
古剑,本名辜健,字康馥,祖籍泉州,现居珠海,是编辑兼作家。1939出生于马来西亚,经历过日寇南侵、英殖民地的“紧急法令”。十岁落籍厦门,历经“反右”“”风雨。曾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施蛰存先生,与戴厚英、沙叶新等作家是同学,1961年毕业。曾任华侨大学助教,旋即下乡。1974年漂转香港,历任香港《新报》《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编辑,担任《良友》画报、《文学世纪》执行主编,与海峡两岸的文学界、出版界交游广泛。近年来出版有《书缘人间》(山东画报,2010年)、《聚散》(海豚出版社,2014年)、《笺注——二十作家书简》(河南文艺,2015年)等,编有《父爱》(香港三联,2009年)一书。
文摘
序言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触及历史肌理,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作品情有独钟。《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这个书名,巧妙地将“信”作为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将“情”作为贯穿其中的情感主线,再加上“书缘”与“存真”,勾勒出一幅充满温度与深度的画卷。我很好奇,书中所收录的名家,是否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翘楚?比如,是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是也包括了艺术、哲学、科学等各个方面?不同领域的大家,在书信往来中,是否会展现出迥异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信件本身的内容,更希望作者在整理和呈现这些信件时,能够附带一些背景性的介绍,例如信件写就的时代背景、收发信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一些关于信件来源的考证。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信件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避免望文生义。这种精心的编纂,能够让这些“存真”的书信,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份份承载着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感的珍贵文献,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评分这本《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书信中流淌的情感。我一直对那些尘封在纸张里的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涉及文化名人的书信,那里面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交往细节、创作灵感,甚至是一些时代的印记。想象一下,读到鲁迅先生在战火纷飞年代写给友人的慰藉信,或是冰心女士在动荡时期对孩子们寄予厚望的谆谆教诲,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必定是文字本身所无法完全传达的。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大师们生活中最真实、最柔软的一面。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收录那些信件的原文,不仅仅是内容,连同那些手写的字迹,也许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笔下的温度。通过这些“存真”的书信,我们或许能更立体地理解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与那个时代的复杂关系。这种形式的图书,往往能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仿佛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着一场私密的对话,沉浸其中,体验他们曾经的生活轨迹,感受他们澎湃的内心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贵回忆。我一直认为,书信是最能真实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载体,没有了当下的即时性,也没有了为了迎合而进行的表演,写信人往往会更加坦诚和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我特别好奇,书中收录的“当代名家”,他们写下的书信,是否能让我们一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面?比如,某位以严谨著称的学者,在写给亲密朋友的信中,是否会流露出幽默风趣的一面?又或者,某位以浪漫著称的作家,在面临生活困顿时,他的笔下又会是怎样的情绪?我期待的是,这些信件能够打破我们对这些名家固有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他们更真实、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一面。这种“存真”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字本身的记录,更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生活点滴的汇聚。通过这些书信,我希望能够更加贴近地理解这些伟大的灵魂,感受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我对“书缘”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朋友聚会,更是在共同的爱好和理念驱动下,形成的深度精神连接。当这种“书缘”通过书信的形式得以保存并呈现时,其价值便愈发凸显。我设想,这本书中收录的信件,一定充满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甚至是一些关于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的讨论。想象一下,几位大师级别的学者,就某个学术难题,通过数封书信往来,逐步深入,最终激发出新的灵感,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极具启发性。或者,是几位艺术家,在创作遇到瓶颈时,互相寄送作品的草图,交流感受,共同探讨,这种跨越时空的合作,定然能激荡出绚烂的思想火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在那个相对纯粹的年代,知识分子之间是如何维系着深厚的友谊,又是如何通过这种传统的通信方式,传承着宝贵的学术精神和人文情怀。这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交流,是精神世界的深度对话,读来想必让人心生敬意,也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当我看到《信是有情——当代名家书缘存真》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我想象着,在某个温暖的午后,一位饱学之士,提笔蘸墨,在洁白的信纸上,写下对远方友人真挚的问候,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又或者,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一位饱经风霜的革命家,在灯下奋笔疾书,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倾注在笔尖,寄往远方,期盼着光明。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提供一些信件的文本,更能够附带一些精美的图片,比如那些信件的原件照片,甚至是名家们在写信时的场景描绘,这样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温度。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存真”的书信,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的名家们,他们的思想是如何碰撞,情感是如何交流,他们的创作灵感又是如何被点燃。这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会让阅读变得更加鲜活和生动,也更能激发我们对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