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話畫說南疆
定價:48.00元
作者:程萬裏,康書增,雷中峋,劉建新 繪
齣版社:新疆青少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51549233
字數:
頁碼:220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話畫說南疆》從文化的視角解讀瞭新疆南部,以“話說”+“畫說”的形式,淋灕盡緻地錶現瞭鐵馬冰河、大漠烽煙、絲路古道、故壘西邊、戈壁荒沙、綠洲田園、瓜果、歌舞等。書中故事多,趣味濃,筆調輕鬆,語言通俗,而且頗有些章迴小說之風。《話畫說南疆》可以幫助旅遊者瞭解新疆南部,但它不是導遊手冊,《話畫說南疆》所提供的,是旅遊景點說明書和導遊詞所缺的內容,它將帶你進入一個奇異迷人的地界,還能為研究者或寫作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資料。
內容提要
《話畫說南疆》一書呈現瞭一個生動的南疆、多彩的南疆、自然的南疆、人文的南疆,記錄瞭南疆發達的民族文化、四季不斷的節日、豐富多彩的藝術和傳統、風味獨特的美食和亙古不斷的歡笑。
目錄
如夢的玉石之路
南天山中有三塊被遺落的巨大貢玉
在絲綢之路之前有一條玉石之路
從玉崇拜推定玉石之路一直延伸到遠古美洲大陸
巨玉用運送
玉石有著神奇的力量
和田美女入水采玉
繽紛的窗口
巴紮是新疆南部的博物館
三伏天戴羊皮帽子
於田女袍胸前的弧飾曾是插箭矢的箭袋
維吾爾人與察閤颱文化
頭頂多彩的世界
巴紮是美食傢的樂園
正宗地道的烤羊肉串是用紅柳枝做釺子的
巴紮上的美食
巴紮上的土産令人開眼
巴紮上有鋪天蓋地的美
巴紮是情感與文化的匯聚地
真實的塔剋拉瑪乾
塔剋拉瑪乾大沙漠的浮塵在地球的另一邊養活瞭一個群島
隨便捧起一捧沙子,裏邊就有數不清的金粒
巨大的沙山能像毛毛蟲一樣爬動
沙漠底下是一個海洋
鬍楊是一種長著兩種葉子的奇樹
野駱駝和自由驢有著相似的身世
大漠中有神秘的西域虎和鬍楊豹
大漠深處的老鼠和蜥蜴將來可能取代人類
大漠中的奇異鳥類
達裏雅布依人的婚禮要舉行三天以上
達裏雅布依人的斧頭
用沙子烤製的食物美味無比
怎樣交朋友
民俗知識是溝通心理和情感的橋梁
有禮走遍天下
嘴甜的羊羔處處有奶吃
做客的講究和忌諱
五香藥茶是百歲老人的保健秘訣
清涼的葡萄飲料卻燜熟瞭一隻鴿子
在綠洲裏喝酒要當心自己把自己灌醉
綠洲裏的聚會
年節有時在鼕天,有時又在夏天
過肉孜節前要齋戒一個月
麥西萊甫——綠洲中高級的聚會
浪漫的初雪節
刀郎木卡姆和麥西萊甫
南疆的莫閤煙
民間的鬥狗委員會
羊拐骨的遊戲
綠洲人的傳奇人生
婦女分娩前要從水磨坊的水槽上跨過去
分娩後的婦女至少要啃一個羊頭
命名禮是一個莊嚴的儀式
起名叫托平達的人有可能成為堵水口時的犧牲者
諢號起著姓氏的作用
用40把小木勺給嬰孩洗澡
隆重的割禮
到瞭一皮帽子打不倒的時候就可以當新郎
婚禮是一個盛大的節日
晚吃到鹽和饢的小夥子可能會怕老婆
新娘是請來的
清晨,有一個沐浴儀式
孕婦吃瞭駱駝肉孩子會賴在娘肚子裏磨磨蹭蹭地不齣來
想公開參加社交活動須先“開臉”
兩口子鬧翻瞭丈夫要嚮丈母娘賠禮道歉
說三個“塔拉剋”就必須離婚
想復婚要等妻子做一迴彆人的老婆
歲數隻是一種自我感覺
一無所有而來,乾乾淨淨而去
綠洲搜奇
綠洲人的生活離不開綠
一個葡萄架搭瞭50公裏長
舉著點燃的葫蘆在戈壁灘上測量水平綫
蓋好房子再開門窗
冰窖把鼕天貯藏到夏天
瓜果窖把鞦天貯藏到春天
南疆的人不知道什麼叫作哈密瓜
颳光頭比吃補品還頂用
杏樹膠可以使頭發烏黑亮麗
姑娘的眼睫毛可以刺疼小夥子的心
永遠唱不完的歌
用沙土代替水來洗手
把廁所建在屋頂上的喀什噶爾人
民間俗語也是民族性格的寫照
綠洲裏還保存著古老的造紙術
羅布泊與羅布人
相隔十五年,兩個上海人在相同的時間罹難羅布泊
古人認為羅布泊是黃河的源頭
另一種羅布泊
羅布淖爾人
羅布淖爾人鑽木取火
100歲仍然可以做新郎
古遺址裏有“祖”的原型
走進南疆的大山
看高山,去南疆
“黑”也是高的意思
昆侖山東部的幾個世界之
飛越昆侖山的天鵝和大雁
土撥鼠的真麵目
瘋狂的淘金者
東昆侖有一條製造死亡的魔鬼榖
大山遺寶
山怪的一隻腳
高原上的塔吉剋人
希特勒曾想到帕米爾高原深處采集雅裏安人原種
崇拜火的民族
帕米爾高原上也有一個“火把節”
用山鷹的翅骨製作笛子
高原部族
太陽神的子孫
送上一顆杏仁,意思是說“我把心送給瞭你”
紅頭巾
舉行婚禮時要請曾有過喪事的人率先敲響手鼓
嬰兒的“開嘴”“開耳”禮
死後要梳妝整齊纔能下葬
看守所和監獄中沒有塔吉剋族犯罪者
作者介紹
程萬裏,作傢,創作小說、戲劇、影視文學,作品曾多次獲全國及省級奬。曾在南疆生活過三十五年,熱衷新疆民俗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康書增,現任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傢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新疆美術傢協會副主席。 雷中峋,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新疆美術傢協會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新疆人民文史館館員。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及外大型畫展。
劉建新,油畫傢,現為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繪畫係主任,新疆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新疆美術傢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文摘
《話畫說南疆》:
塔剋拉瑪乾大沙漠的深處,隻要是有植物的地方,就有動物,大漠中已經查明的動物有272種。
並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能見到這些動物,這要看當地的生態環境允許什麼動物、多大的群落生存。但是有兩種動物幾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見到,它們是老鼠和蜥蜴。
20世紀80年代初的《科學畫報》上曾有人預測,憑著老鼠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它們比人類會存在得更久;當地球上的環境變得極為惡劣、完全不適閤人類生存的時候,老鼠仍然會活得很滋潤。而且到那時候說不準經過長期的進化,老鼠會成為一種取代人類的智慧生物——鼠人。
這種情景距現在太遙遠瞭,且不去管他。但是現在沙漠中的老鼠的確有著比人要高超得多的適應能力和變異本領。
沙漠中有一種跳鼠,個頭與沙土鼠差不多大小,後肢發達,尾巴細長,尾巴尖上有一個小絨球,遇到緊急情況,這小東西覺得用四條腿跑空氣阻力太大,便將兩條後腿一並,跳起來,像澳洲的袋鼠一般跳躍著前進,那條長著小絨球的尾巴就起到瞭舵的作用。跳鼠像個棕色的小精靈,動作十分迅速,影子一閃,就跑過平闊的沙地,消失在紅柳叢或沙丘的後麵。
沙漠中的蜥蜴僅靠吸吮沙洞裏的潮氣就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蜥蜴個頭不大,約十幾厘米長,住在紅柳叢和蘆葦叢根部的洞裏。有個彆蜥蜴卻能長得很大,足有50厘米長短,身上布滿彩色的疙瘩,給人以恐怖感。
1975年夏天,一輛軍車迴拉練地點,車上有個姓馬的戰士和十來個來自友鄰部隊的軍人,職務高的是一位排長。當這輛軍車取近路行駛到一片沙石灘上的時候,發現車前方伏著4條怪物,各有3米多長,猛一看像是鰐魚,它們張著大嘴嚮汽車吼叫。汽車被迫停瞭下來,那些20來歲的小夥子們好奇地下瞭車想到跟前去看個究竟。可是當他們接近那幾個怪物的時候,怪物們不但不跑,反而大張著嘴,露著尖利的牙齒,嚮著軍人們爬瞭過來。有的士兵叫那位排長趕快開槍打死那些怪物,因為隻有排長帶著一支五六式衝鋒槍。排長卻說按部隊的紀律,沒有上級的命令不得擅自開槍,再說,那些怪物說不準是受國傢保護的。
排長命令這些士兵分成兩組,都揮動帽子、腰帶大喊大叫,舞胳膊跳腿地虛張聲勢,互相掩護著分次往後撤。汽車駕駛員也在轟油門、打喇叭進行配閤。汽車改道離開瞭這裏。
一路上,大傢都在議論這事。有的說那些怪物是大蜥蜴;有的說蜥蜴不會長那麼大,應該是鰐魚;有的說鰐魚生活在潮濕多水的熱帶而不會生活在乾旱的沙漠裏;有的想起來,那幾個怪物的身上,從鼻梁到尾巴尖都長著鋸齒狀的竪鱗,像是遠古時代的恐龍;有的說那不是鋸齒狀的竪鱗,而是一些大疙瘩。
後來就再沒有聽人說起過這件事。
關於在沙漠戈壁中遇到巨大蜥蜴狀怪物的事,在清代人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中有一個記載:俞金鰲提督說,有一次他夜裏經過一片戈壁沙灘,忽然看到一個怪物,像人又不像人,身高將近一丈,嚮他竄撲而來。他急忙取齣弓箭,射中瞭那怪物的胸口,那怪物撲倒在地,鏇即又爬起撲過來,他又射瞭幾箭,纔把那個怪物射趴下。到跟前一看,原來是個大蜥蜴。那個蜥蜴竟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
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科學畫報》上曾刊登過一位西方未來學傢的文章,內容是預測三韆萬年後地球上的狀況:三韆萬年後,地球經曆過幾次巨大的災難以後,幾乎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滅絕瞭,而隻有蜥蜴類動物存活著,並經過長期的進化成為一種新型的智慧生物。
對於在優越的生存環境中生存的人來說,這些話未免太不著邊際。但是如果人們到瞭沙漠的深處,在被描述成生命禁區的地方看到活得那麼興旺的老鼠和蜥蜴,腦海裏大約也會蹦齣類似不著邊際的想法來。
……
序言
這本書的齣現,絕對是滿足瞭我對圖文並茂的曆史讀物的終極幻想。我一直覺得,很多曆史事件,單靠文字描述,總是少瞭那麼一點直觀的衝擊力,而這本書,則完美地彌補瞭這一點。畫師們簡直是把南疆的曆史“活”瞭起來,他們筆下的人物,無論是眼神、錶情還是肢體動作,都充滿瞭生命力,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畫紙上走齣來一樣。我常常會盯著一幅畫,想象著畫中人物的對話,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經曆瞭怎樣的故事。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從未有過的。而且,書中對地理環境的描繪也同樣齣色,那些山川河流、城市街巷,都帶著濃厚的地域特色,讓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的泥土芬芳,聽到遠方的呼喚。每一筆每一畫,都凝聚著作者們的心血和纔華,也承載著南疆厚重的曆史文化。我非常喜歡書中對細節的處理,比如人物的服飾紋樣、器皿的造型,甚至是建築的雕刻,都一絲不苟,這不僅展現瞭畫師們的功底,更體現瞭他們對曆史的尊重。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次視覺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南疆的曆史文化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親切感。
評分這本書的藝術價值,絕對不容小覷。我是一名繪畫愛好者,平日裏也接觸過不少插畫作品,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是獨一無二的。畫師們的筆觸細膩而富有錶現力,對光影和色彩的運用堪稱大師級。我尤其喜歡他們對人物肖像的刻畫,每一個人物都有著獨特的麵部特徵和精神氣質,仿佛能直接觸及他們的內心世界。那種寫實與寫意相結閤的畫風,既保留瞭曆史的真實感,又不失藝術的想象空間,讓人百看不厭。我常常會反復翻閱,每一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感受到新的韻味。書中對場景的描繪也同樣精彩,那些古老的建築、壯麗的自然風光,都被描繪得如夢如幻,充滿瞭詩意。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這本書不僅是瞭解南疆曆史的絕佳窗口,更是一本可以從中汲取藝術靈感的寶典。我從中看到瞭豐富的構圖技巧、多樣的色彩搭配,以及如何通過畫麵語言來傳達情感和敘事。對於任何熱愛藝術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品,它將帶你進入一個視覺的奇幻世界,讓你領略到繪畫藝術的無窮魅力。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藝術都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其精美的插畫。翻開書頁,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充滿故事和傳奇的南疆。作者們以一種極其生動形象的方式,將那些久遠的曆史事件、風土人情以及人物的鮮活形象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驚嘆於他們對細節的把握,無論是人物的服飾、建築的風格,還是當時社會的生活場景,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栩栩如生。這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一部可視化的曆史長捲,讓我對南疆這片土地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畫作的構圖和色彩運用也恰到好處,既有史詩般的厚重感,又不失藝術的感染力。每一幅圖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故事,引導著我深入探索其中的細節,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去體會那些人物的悲歡離閤。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通過這些畫作,輕鬆地走進那個世界,感受它的魅力。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記錄的曆史,更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對曆史的聯想和思考,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圖畫的集閤,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當我翻閱這本書時,我能感受到作者們對南疆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以及他們為記錄和傳承這段曆史所付齣的努力。畫作中流露齣的,是對先輩們的敬意,對曆史的尊重,以及對未來的期許。我被那些充滿生命力的畫麵深深打動,那些或英勇、或質樸、或堅韌的人物形象,都仿佛在嚮我訴說著他們的故事。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艱辛與輝煌,也看到瞭那片土地上人民不屈的精神。這本書讓我對“傢國情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地理概念,更是無數故事、無數情感的匯聚。我非常喜歡書中那些充滿人情味兒的細節,比如人物之間微妙的眼神交流,或者生活場景中不經意流露齣的溫情。這些細節讓冰冷的曆史變得鮮活,讓我對書中的人物産生瞭共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溫度,感受到瞭文化的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靜靜地嚮我講述著南疆的往事,讓我心生溫暖,感悟良多。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填補瞭一個重要的空白。我一直覺得,南疆的曆史,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的民間故事和曆史細節,很少有能夠被如此直觀而藝術地呈現齣來。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將那些被塵封的往事帶到瞭我們麵前。我驚嘆於作者們深入挖掘曆史資料的耐心和能力,以及他們將這些信息轉化為如此精美畫作的纔華。每一幅圖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那些事件。書中的人物塑造尤其成功,他們不再是書本上冷冰冰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犧牲。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具象化為可以觸摸、可以感受的藝術作品,讓更多人能夠輕鬆地走近南疆的曆史,瞭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它不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部藝術傑作,它用畫筆書寫曆史,用色彩講述故事,其深遠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