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
定价:90.00元
售价:61.2元,便宜28.8元,折扣68
作者:董 琨 姜岚 杜翔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26432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配合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具体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同时也是国际标准组织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语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鲁东大学、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研发,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系列中的一种,解决了汉语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拼音的分词连写问题,对于汉语拼音教学、注音读物、正字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都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内容提要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汉语拼音词汇》的专名部分,收录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专有名词约3万条。其汉语拼音拼写,遵循国家技术监督局2012年6月29日批准、发布,2012年10月1日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逐一列出各自的汉语拼音拼写形式,特别是分词连写,给出所有词目的汉语拼音标准拼写,是语言文字的国家标准之一,供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信息处理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主要取自《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汉语新词语》编年本(周荐、侯敏、杨尔泓主编,商务印书馆)、《新词语》(鲁东大学文学院收集,Word普通版本)、《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包括地名、人名、作品名、报刊名、机构组织名、事件名、建筑名、历史古物名、节名、族名、奖项称号名、宗教教派名、工程名等。全书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正文前有词目首字《音节表》,正文后有《词目首字笔画索引》。目录
作者介绍
主编董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课题组组长,现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治学领域较为广泛,在古代汉语、汉字和汉字史、辞书和辞书史、书法史、汉语教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主要论著有《古代汉语漫谈》、《汉字发展史话》、《商周古文字读本》(合著)、《中国汉字源流》、《汉语讲义》(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合编)等;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多,研究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在辞书编写方面,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和《多功能通用成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姜岚,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成员,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主讲教师、视导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省级“十一五”强化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汉语研究,汉语方言,词典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
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致力于汉语词汇史、词典学等的研究,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等。文摘
序言
从作者团队(董琨、姜岚、杜翔)的配置来看,这似乎是一个跨学科的合作项目,或许包含了语言学、文献学甚至地理学的专家。专有名词的规范化,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比如历史沿革、文化习惯,乃至国际惯例。我个人对于书中对那些“敏感”或“有争议”的专有名词的处理方式感到非常好奇。在拼音方案不断演进、不同地区标准时有冲突的背景下,作者们是如何权衡取舍,最终确定一个“权威”的拼写方式的?他们有没有在书中附带详细的释义或者脚注,解释选择某种方案的原因,比如是遵循了国家标准、国际惯例,还是为了照顾发音的便利性?如果能看到这种严谨的论证过程,那么即使读者对某些具体的拼写有不同意见,也会对其研究态度表示由衷的敬佩。一本好的专名词汇书,不应只是简单地罗列,更应该是一种规范的“宣言”,清晰地告知使用者“应该如此”。期待书中能体现出这种坚定的、有理有据的规范力量。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书名有点像学术论文的标题,充满了专业领域的印记,这让我不禁思考,它主要的受众群体究竟是哪些人?是专业的语言学家、古籍整理人员,还是那些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外宣材料的编辑?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本书的检索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希望里面的索引部分设计得足够人性化,能够支持多种检索方式,比如不仅仅是按拼音首字母排序,最好还能根据词性、地域或者时间维度进行分类。想象一下,如果你急需查找一个特定的地名,如果只能依赖单一的拼音查找,效率可能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专有名词往往没有固定规律可循的情况下。一个优秀的工具书,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可用性”和“便捷性”。如果这本《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能够在保持内容深度的同时,在结构上做到清晰明了,那么它无疑就能跨越纯粹的学术圈子,真正进入到行业实操层面,成为一个高效的桌面助手。这方面的设计,往往决定了一本厚重工具书的最终命运。
评分初次接触到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实用主义”气息,完全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一切都以信息传递为最高准则。那些密密麻麻的词条,如果真的是针对“专名部分”的梳理,那工程量绝对是惊人的。我猜想,作者们一定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收集、核对那些那些鲜有收录的、地方性的、或者更新换代的专有名词。比如,那些新成立的科技园区、新晋升的官员译名,或者一些已经被废弃但仍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地名拼写,这些往往是普通拼音词典会忽略的盲区。我尝试着在脑子里设想了几个比较棘手的例子,比如某个少数民族姓氏的复杂转写,或者某个古代官职的特定读法,看看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种统一的、经过考证的方案。如果它能在这方面做到详尽无遗,那么对于从事翻译、新闻报道,乃至历史研究的人士来说,这本书就不是一本可有可无的参考书,而是一件不可或缺的“武器”。阅读的过程可能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这是一本需要“查阅”而非“通读”的书籍,但这种扎实的积累感,是其他轻量级工具书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种老式的印刷字体,配上略带泛黄的纸张质感,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那些年代久远的工具书。我本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翻阅的,毕竟“汉语拼音词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非常学术和严谨,尤其是后面跟着的“专名部分”,让人觉得这一定是对那些难以归类的特定名称进行系统梳理的力作。我特别期待里面能对一些历史地名、人名或者一些专业术语的拼写规范给出明确的指导,毕竟在实际的文本处理或者对外交流中,专有名词的准确标注是至关重要的。想象一下,如果能找到一个权威的、涵盖面广的参考手册,遇到那些拗口或者多音字的专名时,心里就会踏实许多,不用再反复在不同的标准之间徘徊求证。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潜在价值是相当高的,它似乎承诺提供一个解决拼写疑难杂症的终极方案。封面上的作者名字,董琨、姜岚、杜翔,也给人一种多位专家合力攻坚的感觉,让人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能带来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详尽的收录。
评分这本书厚重的篇幅(虽然我没看到实际厚度,但从书名可以推断)本身就暗示了其内容的庞大和细致。专有名词的范畴极其广阔,几乎涵盖了所有非通用词汇。我非常关注书中对于那些外来专有名词(比如人名、品牌名)的音译处理原则。音译的艺术性与准确性往往难以兼得,如何在保持原音大致风貌的同时,确保其在汉语体系中是易读、易记的,是一门大学问。如果书中针对特定语种(如俄语、德语、日语等)的专有名词转写,能提供一套自洽的、可追溯的规则体系,那就太棒了。这不仅仅是拼音的问题,更是文化接触和语言融合的体现。我设想,翻开这本书,应该能像打开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里面储存着无数个“标准答案”,从而有效减少我们在处理复杂文本时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感。这本书的存在,理应是中文信息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