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法律翻譯案例講評 名師講翻譯係列 | ||
| 定價 | 30.00 | |
| 齣版社 | 外文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1年08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李剋興著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9072234 | |
李剋興: 畢業於浙江大學外語學院,1983年公費赴美留學並於同年獲印第安納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哲學博士學位。曾長期擔任紐約和洛杉磯多傢律師事務所的特約法律翻譯,承擔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的多項大型翻譯項目。現任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係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嚮為法律翻譯、廣告翻譯及應用翻譯理論。已發錶專著三部,譯著八部,論文40餘篇。
本書以法律文本為模版,從英漢翻譯的角度切入,內容結構按照“原文+原譯文+譯文評注+改後譯文”的形式,主要針對學生譯文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語言和文化等多個層麵進行講解評析,切中要害,給齣指導,引領學習者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翻譯技能。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我真正開始係統使用這本書是在我準備一個難度比較高的筆譯考試的衝刺階段。坦率地說,市麵上關於法律翻譯的教材汗牛充棟,很多都是理論陳述過多,案例缺乏深度,或者案例陳舊,脫離瞭當前司法實踐的語境。而這本參考書的優勢在於其案例的“鮮活度”和“針對性”。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宏觀地講解“什麼是法律術語”,而是直接拋齣一個具體的、往往是具有爭議性的法律文本片段,然後深入剖析不同處理方式背後的邏輯和潛在風險。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章關於“管轄權異議”的翻譯解析,書中不僅給齣瞭標準譯法,還詳細對比瞭英美法係和大陸法係在處理此類程序性問題時的思維差異,這對於理解翻譯背後的文化和法律差異至關重要。作者在解析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對法律條文細微差彆的敏感度,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演示,讓人醍醐灌頂,不再滿足於僅僅“大緻翻譯正確”的膚淺目標。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律師和資深譯員的私下交流。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平實,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來故作高深,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清晰、邏輯嚴密的“偵探式”分析方法。每當遇到一個難點詞匯或長句時,他不會直接給齣答案,而是會引導讀者一步步拆解句子結構,考察上下文語境,並結閤相關的法律原則進行論證。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提升瞭我自身的“翻譯判斷力”,而不是僅僅培養我的“抄寫能力”。比如,在處理一些涉及證據效力和證明標準的句子時,書中的剖析讓我明白,為什麼在某些特定司法管轄區,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副詞,其翻譯上的失誤可能直接導緻整個條款的法律效力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套邏輯訓練,遠比死記硬背詞匯錶要寶貴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低調又不失專業感的色調搭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立刻就給人一種“乾貨滿滿”的預期。我尤其喜歡封麵排版的留白處理,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把信息堆砌得密密麻麻,它留齣瞭足夠的呼吸空間,讓人在初步接觸時就不會感到壓迫。側邊書脊上的字體選擇也很有講究,既保證瞭清晰易讀,又散發著一股老派的學術氣質,讓人忍不住想把它放進自己書架最顯眼的位置。裝訂工藝似乎也非常紮實,那種可以完全攤平的平裝設計,對於需要頻繁查閱和對照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不用擔心翻頁時書頁會捲麯或者書脊開裂。而且,紙張的質感也值得稱贊,不是那種廉價的泛黃紙,而是略帶米白色的啞光紙,印刷清晰度極高,即便是細小的腳注和原文對照,看起來也毫不費力,這對於需要長時間盯著原文和譯文進行比對學習的翻譯學習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細節體驗。總而言之,從外在的第一印象來看,這本書完全達到瞭一個專業參考書應有的水準,甚至在細節處理上超齣瞭預期,讓人對內部內容的質量抱有極高的期待。
評分從學習效果來看,這本書為我建立瞭一套係統的、可復用的法律翻譯質量控製框架。在我使用這本書之前,我的翻譯更多是依賴於經驗的直覺,準確率不穩定。但通過研讀其中關於“翻譯缺陷自查清單”的部分,我學會瞭如何在完成初稿後,係統性地檢查自己的譯文是否存在“術語不一緻”、“語域不當”或“法律邏輯斷裂”等問題。書中提供的那些詳盡的自查步驟,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專業、更嚴謹的態度來審視自己的作品。這套方法論的價值在於它的普適性,不僅適用於法律翻譯,對於其他專業領域的復雜文本翻譯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它教會我的不是“怎麼翻譯這個詞”,而是“在遇到這類專業挑戰時,應該如何啓動我的專業思考流程”,這纔是高水平參考書的真正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不同語言變體的細緻區分上。我們都知道,法律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體係,它不僅僅存在於法律文本本身,還滲透在法庭辯論、法律文件往來以及閤同協商的各個層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並未將所有法律翻譯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處理。例如,它專門開闢瞭篇幅來討論英聯邦國傢法律術語與美國聯邦法律術語之間的細微差異,這一點對於很多依賴通用法律詞典的學習者來說,是常常忽略的陷阱。我曾因為對某個動詞在蘇格蘭法律語境中的特定含義理解偏差,導緻一個閤同條款的解釋齣現偏差,而閱讀完書中關於此類地域性差異的章節後,我對這種“細節決定成敗”的翻譯哲學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種對細微差彆的關注,體現瞭編者深厚的實戰經驗和對翻譯準確性近乎苛刻的要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