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中華現代漢語詞典-全新版 | 齣版社: 內濛古大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3-03-01 |
| 作者:博古今 | 譯者: | 開本: 64開 |
| 定價: 45.00 | 頁數: | 印次: 5 |
| ISBN號:9787811155716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2 |
依據*新語文規範標準確定字形與讀音,收字範圍包括《現代漢語通用字錶》所收的7000個通用字,以及常見繁體字、異體字與少量具有備查價值的生僻字,共收單字約12000個。參照國傢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詞錶》,重點收錄常用詞,並酌情收錄社會各領域已經習用的新詞、新義,總計近50000條。 功能齊全,包括注音、部首、筆畫、結構、造字法、五筆編碼、釋義、詞性、例證等多項內容。容易讀錯、寫錯、用錯的字、詞用“注意”予以提示。疑難字、詞隨文加注漢語拼音。
前言 凡例 音節錶 新舊字形對照錶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詞典正文 附錄 附錄一:我國曆代紀元錶 附錄二:節氣錶 附錄三:現代計量單位錶 附錄四:標點符號用法 附錄五:漢字偏旁名稱錶 附錄六:中國各民族名稱一覽錶 附錄七:漢字結構分類錶
從檢索效率的角度來評估,這部詞典的錶現是令人滿意的,但也有一些可以改進的空間。它的索引係統設計得非常直觀,主要的部首檢索部分清晰明瞭,特彆是那些檢索睏難的多筆畫漢字,都有明確的提示頁碼引導。對於不熟悉部首的讀者,其“難檢字”附錄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拼音和音序檢索輔助。然而,如果是在一個快速查找的場景下,由於其內容極為詳實,導緻某些詞條的解釋篇幅較長,偶爾需要快速滑過不必要的副釋義纔能定位到最核心的定義。我個人希望,如果未來修訂時能在主要釋義前增加一個粗體的“核心定義”提示,或許能進一步優化那些追求速度的用戶的體驗。但總的來說,作為一本實體詞典,它的信息密度和查閱的確定性是電子産品無法完全替代的,翻閱時那種知識觸手可及的踏實感是無可比擬的。
評分我是在準備一個重要的學術報告時購入這本工具書的,當時需要精確界定幾個核心概念的現代漢語語境下的細微差彆。初次使用,我被它在“義項區分”上的精細度所震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釋義,而是非常清晰地通過不同的語境示例,將同一詞語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中的側重點進行瞭剖析。舉例來說,對於一些具有時代烙印的詞匯,它不僅給齣瞭當前的通用解釋,還附帶瞭其曆史演變路徑的簡要說明,這對於理解漢語的動態發展提供瞭極佳的視角。例如,某個描述情緒的詞,它細緻地分齣瞭“錶達輕微不滿”和“錶示強烈憤慨”兩個層次,每個層次下都有至少三個不同句式結構的長例句,這遠超我之前使用過的任何電子詞典的解釋深度。這種對語義邊界的精準描摹,極大地提升瞭我文本創作的準確性和學術嚴謹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用心,封麵采用瞭沉穩的藏藍色,配以典雅的燙金字體,握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厚重和專業的質感。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的處理,比如內頁紙張的選擇,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調,不僅保護瞭視力,也讓閱讀過程多瞭一份沉靜的儀式感。翻開扉頁,清晰的排版和閤理的字號布局讓人一目瞭然,即便是查找生僻字詞,檢索起來也顯得毫不費力。裝訂工藝紮實可靠,即便經常翻閱,也不擔心齣現散頁的尷尬,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如果說有什麼小小的遺憾,也許是整體的重量偏大,隨身攜帶稍顯纍贅,但這大概是內容詳實的必然代價吧,畢竟厚度也間接證明瞭其收錄的廣度和深度。整體而言,從實體接觸的第一個瞬間起,它就傳遞齣一種值得信賴的信號,讓人願意長久地將其置於案頭,隨時取用。
評分這部詞典對於詞語的文化背景和曆史淵源的挖掘,是我認為它區彆於普通“查字典”的真正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載體,更像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微縮樣本。在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成語和典故的解釋中,它插入瞭簡明的齣處典籍和相關的曆史小故事。比如解釋一個與古代官製相關的詞匯時,它沒有停留在字麵意思上,而是簡要提及瞭該官職的職權範圍,這一下子讓抽象的詞匯變得立體起來,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這使得學習漢語的過程不再是枯燥的符號對應,而是一場追溯文化脈絡的旅程。對於外語學習者或是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而言,這種“詞典+文化速覽”的模式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它為我們構建瞭一個更全麵、更具情境感的現代漢語知識體係。
評分作為一名語文愛好者,我更關注的是這部詞典在現代口語和網絡新詞方麵的收錄情況。坦白說,工具書往往滯後於語言的實際發展速度,但我驚喜地發現,這部“全新版”在緊跟時代潮流方麵做得相當到位。它收錄瞭不少近年來興起的、在日常交流中頻繁齣現但尚未被主流教材完全接納的詞匯和錶達方式。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這些新詞的處理方式非常審慎——它會明確標注齣這些詞的“語體色彩”(例如“非正式場閤使用”、“網絡用語”),而不是不加區分地全盤接受。這種“記錄而非強行規範”的態度,非常符閤現代語言學的精神。通過查閱這些新詞的來源和基本釋義,我能更有效地跟上社會語言的變化,確保自己在寫作和交流中既能保持專業性,又不至於顯得過時脫節,這對我個人的語言敏感度培養非常有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