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中华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3-01 |
| 作者:博古今 | 译者: | 开本: 64开 |
| 定价: 45.00 | 页数: | 印次: 5 |
| ISBN号:978781115571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依据*新语文规范标准确定字形与读音,收字范围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7000个通用字,以及常见繁体字、异体字与少量具有备查价值的生僻字,共收单字约12000个。参照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重点收录常用词,并酌情收录社会各领域已经习用的新词、新义,总计近50000条。 功能齐全,包括注音、部首、笔画、结构、造字法、五笔编码、释义、词性、例证等多项内容。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用“注意”予以提示。疑难字、词随文加注汉语拼音。
前言 凡例 音节表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附录 附录一:我国历代纪元表 附录二:节气表 附录三:现代计量单位表 附录四:标点符号用法 附录五:汉字偏旁名称表 附录六:中国各民族名称一览表 附录七:汉字结构分类表
从检索效率的角度来评估,这部词典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但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直观,主要的部首检索部分清晰明了,特别是那些检索困难的多笔画汉字,都有明确的提示页码引导。对于不熟悉部首的读者,其“难检字”附录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拼音和音序检索辅助。然而,如果是在一个快速查找的场景下,由于其内容极为详实,导致某些词条的解释篇幅较长,偶尔需要快速滑过不必要的副释义才能定位到最核心的定义。我个人希望,如果未来修订时能在主要释义前增加一个粗体的“核心定义”提示,或许能进一步优化那些追求速度的用户的体验。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实体词典,它的信息密度和查阅的确定性是电子产品无法完全替代的,翻阅时那种知识触手可及的踏实感是无可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语文爱好者,我更关注的是这部词典在现代口语和网络新词方面的收录情况。坦白说,工具书往往滞后于语言的实际发展速度,但我惊喜地发现,这部“全新版”在紧跟时代潮流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收录了不少近年来兴起的、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但尚未被主流教材完全接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这些新词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它会明确标注出这些词的“语体色彩”(例如“非正式场合使用”、“网络用语”),而不是不加区分地全盘接受。这种“记录而非强行规范”的态度,非常符合现代语言学的精神。通过查阅这些新词的来源和基本释义,我能更有效地跟上社会语言的变化,确保自己在写作和交流中既能保持专业性,又不至于显得过时脱节,这对我个人的语言敏感度培养非常有益。
评分我是在准备一个重要的学术报告时购入这本工具书的,当时需要精确界定几个核心概念的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初次使用,我被它在“义项区分”上的精细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释义,而是非常清晰地通过不同的语境示例,将同一词语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中的侧重点进行了剖析。举例来说,对于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的词汇,它不仅给出了当前的通用解释,还附带了其历史演变路径的简要说明,这对于理解汉语的动态发展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例如,某个描述情绪的词,它细致地分出了“表达轻微不满”和“表示强烈愤慨”两个层次,每个层次下都有至少三个不同句式结构的长例句,这远超我之前使用过的任何电子词典的解释深度。这种对语义边界的精准描摹,极大地提升了我文本创作的准确性和学术严谨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用心,封面采用了沉稳的藏蓝色,配以典雅的烫金字体,握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和专业的质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内页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保护了视力,也让阅读过程多了一份沉静的仪式感。翻开扉页,清晰的排版和合理的字号布局让人一目了然,即便是查找生僻字词,检索起来也显得毫不费力。装订工艺扎实可靠,即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出现散页的尴尬,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如果说有什么小小的遗憾,也许是整体的重量偏大,随身携带稍显累赘,但这大概是内容详实的必然代价吧,毕竟厚度也间接证明了其收录的广度和深度。整体而言,从实体接触的第一个瞬间起,它就传递出一种值得信赖的信号,让人愿意长久地将其置于案头,随时取用。
评分这部词典对于词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挖掘,是我认为它区别于普通“查字典”的真正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更像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微缩样本。在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和典故的解释中,它插入了简明的出处典籍和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比如解释一个与古代官制相关的词汇时,它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是简要提及了该官职的职权范围,这一下子让抽象的词汇变得立体起来,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使得学习汉语的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符号对应,而是一场追溯文化脉络的旅程。对于外语学习者或是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这种“词典+文化速览”的模式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更全面、更具情境感的现代汉语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