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实用成语词典(新版)(精)

唐文实用成语词典(新版)(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文辞书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唐文成语
  • 实用成语
  • 汉语词汇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新版
  • 精装
  • 唐文书店
  • 学习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教育
ISBN:9787553954615
商品编码:29767025423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唐文实用成语词典(新版)(精)
  • 作者:编者:唐文辞书编委会
  • 定价:12.5
  • 出版社:湖南教育
  • ISBN号:978755395461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2-01
  • 印刷时间:2018-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64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476
  • 字数:475千字

《国学经典导读: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脉络的导读性著作。它以时间为轴线,以思想流派为脉络,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至宋明理学集大成的中国思想史精华。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旨在帮助当代读者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宏观框架的认知,并掌握理解核心经典的钥匙。 第一部分:先秦思潮的奠基——诸子百家的智慧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思想的源头活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我们不作简单的流派罗列,而是着重探讨在社会剧变背景下,不同学派对“如何治国”“如何修身”“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根本问题的独特回应。 一、儒家的仁爱与秩序: 以孔子和孟子为核心,细致剖析“仁、义、礼、智、信”的内涵。重点阐释孔子“克己复礼”的社会构建理想,以及孟子“性善论”对个体道德自觉的强调。我们将探讨儒家如何从宗法伦理中提炼出普世的社会规范,并分析其对后世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的深远影响。 二、道家的自然与无为: 深入老庄之道,阐释“道”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在人生实践中的体现。“无为而治”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顺应事物本性、减少人为干预的治理智慧。我们将对比《道德经》的玄妙与《庄子》的逍遥,揭示道家思想如何提供了一种超脱于世俗功名利禄的精神自由空间。 三、法家的权术与法制: 从商鞅变法到韩非集大成,本节解析法家“以法为教,以赏罚为用”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法、术、势”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探讨法家思想在构建高效中央集权国家方面的历史作用及其潜在的弊端。 四、墨家的兼爱与尚同: 墨子提出的“兼爱”和“非攻”,是对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有力批判。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墨家在逻辑学、工程学以及社会伦理上的贡献,并分析其学说在秦汉之际逐渐式微的原因。 五、阴阳与名家的辩证: 简要介绍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如何构建了古代的宇宙观,并探讨公孙龙等名家“白马非马”等逻辑思辨对思想界的影响。 第二部分:秦汉的统一与思想的熔铸 本部分关注大一统王朝建立后,思想领域如何从多元竞争走向初步整合。重点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逻辑,以及儒学如何在董仲舒的改造下,融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了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汉学”形态。同时,也将探讨黄老之学在秦初的短暂辉煌及其向治术的实用化转化。 第三部分:魏晋风度的超逸与玄学的兴起 面对汉末的社会崩坏和玄学的勃兴,本章探讨了知识分子如何通过“竹林七贤”式的行为艺术和“三玄”(老、庄、易)的哲学思辨来安顿其精神世界。重点分析王弼、何晏对《易经》和老庄哲学的注疏,解析“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玄学如何为魏晋士人的个体精神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隋唐的佛学盛景与儒学复兴的先声 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至鼎盛,深入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部分将详细梳理天台宗、禅宗等主要宗派的理论核心,特别是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对后世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审视韩愈、李翱等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教的回应,考察他们如何开始尝试重塑儒学的生命力,为宋明理学的出现奠定思想准备。 第五部分:宋明理学的体系构建与内向探索 这是全书的核心部分。理学是对前代思想的集大成,也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高峰。 一、北宋的开端: 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到二程(周、伊川)对“天理”的阐发,解析他们如何试图将儒家的伦理纲常与佛道的宇宙论结合起来。 二、朱熹集大成: 重点解析朱熹“理气论”、“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格物致知不再是单纯的向外探求事物现象,而是指向对宇宙根本法则——“理”的体认。我们将剖析《四书章句集注》对科举制度和教育体系的决定性影响。 三、陆王心学的变革: 针对朱熹学说的某些局限,陆九渊和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的革命性命题。重点阐释“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揭示心学如何更加强调主观能动性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体现了中国思想向个体精神领域深入探索的趋势。 第六部分:明清之际的思辨与回归实用 本章探讨了在理学体系成熟后,思想界出现的反思与转向。一方面,出现了对理学僵化的批判(如李贽的童心说);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出现了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的思潮(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本部分旨在展示中国传统思想在面对内圣外王的平衡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和张力。 阅读价值: 本书不仅是对中国古代重要思想家的生平介绍,更是对中国文化基因和思维模式的深度挖掘。通过对这些经典文本背后逻辑的梳理,读者将能够理解中国人的“义利观”、“家国情怀”、“中庸之道”等核心价值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为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现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书语言力求严谨而流畅,力避晦涩的学术术语,确保对普通爱好者和专业入门者都具有高度的可读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例句的选取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这是我衡量一部成语词典好坏的关键标准之一。很多词典的例句往往陈旧或生硬,但这本书的例句却非常贴近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既有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有现代报刊杂志中的鲜活应用。这对于我们掌握成语的实际运用至关重要。通过观察这些例句,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成语在现代语境下的适用范围和语气色彩。这种与时俱进的例句选择,让这部工具书既有深厚的底蕴,又不失时代感,真正实现了“古为今用”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手感都非常棒,初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典雅,色彩搭配和谐,很符合工具书的定位,但又比一般的工具书多了几分韵味。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值得称赞,没有廉价书籍的油腻感,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作为一部工具书,它的便携性也是一个优点,厚度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很方便。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人在使用过程中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也为阅读体验增色不少。看得出来,这本书在制作上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绝非粗制滥造。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结构安排非常人性化。初次翻阅时,我发现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极为巧妙,无论是按拼音、笔画还是部首查找,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标成语,省去了很多摸索的时间。而且,对于一些含义相近或容易混淆的成语,编者还特意做了对比和辨析,这种细致的区分对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它对于“见仁见智”和“各抒己见”的区分讲解得深入浅出,结合具体语境的例子非常到位,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细微差别。这种系统性的整理和对比,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释义方面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直白的解释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成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一个成语的释义后面,都附带了出处典故的简要介绍,这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地背诵词条。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我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记忆都加深了许多。举个例子,对于一个不太常见的成语,作者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引述了相关的历史事件,使得这个成语仿佛“活”了起来,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编写风格,非常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追求的读者。

评分

总而言之,这部词典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微型的汉语文化宝库。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在呈现方式上却保持了一种难得的亲和力。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的地方,所有内容都组织得井井有条,过渡自然流畅。即便是对成语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会从中发现许多过去忽略的细微差别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与学术的完美结合,是对我们日常语言学习和文化素养提升的有力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