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博古今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学生用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教学参考
  • 第五版
  • 汉字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专营店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
ISBN:9787811154450
商品编码:29771981527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作者:博古今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78.00 页数: 印次: 8
ISBN号:978781115445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5

内容提要

依据*新语文规范标准确定字形与读音,收字范围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7000个通用字,另收常见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少量具有备查价值的生僻字,共收单字12000多个。?收录现代汉语通用词语约60000条,并收录部分社会各个领域已经习用的新词、新义。?单音字、多音字分别编排,以帮助读者轻松分辨哪些是多音字,每个多音字有哪些读音。?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曰常学习需要收录内容,包括注音、部首、笔画、结构、造字法、五笔、释义、词性、例证等众多内容与功能。?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用"注意‘予以提示。?超出中学生识字要求的字、词加注汉语拼音。

目录

前言..................................................................... (1) 凡例.....................................................................(2) 音节表.................................................... (5) 新旧字形对照表...................................................(15) 部首检字表.........................................................(16) (一) 部首目录...................................................(16) (二) 检字表......................................................08) (三) 难检字笔画索引..........................................(73) 词典正文......................................................(1 - 1664) 附录.........................................................(1665- 1695) 附录一:中国历代纪元表.................................... (1665) 附录二 :现代计量单位表.................................... (1678) 附录三:标点符号用法....................................... (1687) 附录四:汉字偏旁名称表.................................... (1694)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内容: --- 《帝国兴衰:秦汉至唐宋的权力、文化与社会变迁》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李明德]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九州文史出版社] 页数: 约 850 页 装帧: 精装,附大量地图与历史文物插图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 内容简介 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洞察中华文明演进的关键节点 《帝国兴衰:秦汉至唐宋的权力、文化与社会变迁》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动荡的时期——从秦朝统一到宋代商业革命前夜——的权威性学术著作。本书不满足于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聚焦于权力结构如何构建、文化认同如何形成、以及社会经济基础如何支撑或瓦解这些庞大帝国。作者以深厚的史料功底和严谨的史学方法,带领读者穿越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探究中华文明独特的发展脉络。 本书共分六大部分,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力求在宏观视野与微观细节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第一部分:统一与奠基——秦汉帝国的诞生与结构(约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秦始皇如何结束战国乱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重点分析了郡县制、度量衡统一以及“书同文”政策对中华民族早期形态构建的决定性影响。随后,作者深入探讨了汉代如何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推行“黄老之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我们审视了汉代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如何侵蚀国家根基,并对西汉末年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进行了细致的权力分析。特别是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提供了新的见解。本书强调,汉代不仅是地理上的统一,更是文化和思想框架的最终确立。 第二部分:分裂与融合——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重塑(约公元220年 – 589年) 这是一个充满剧变、信仰激荡与民族大迁徙的时代。本部分剖析了“竹林七贤”所代表的士人精神的转向,即从入世经纶到出世玄谈的哲学变化。重点研究了曹魏、晋朝的门阀制度如何固化社会阶层,以及随之而来的“五胡乱华”如何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地理与民族构成。 作者特别关注了佛教在南方的传播与本土化的过程,探讨了玄学对士人阶层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南北对峙并非单纯的对立,而是充满了文化渗透与技术交流的复杂过程。本书揭示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深层动机及其对隋唐统一的间接贡献。 第三部分:盛世的顶峰——隋唐帝国的制度创新与文化自信(约公元581年 – 907年) 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黄金时代。本部分的核心在于解析隋朝短暂而高效的制度遗产(如科举制和运河系统)如何被唐代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详细分析了三省六部制的精妙之处,以及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唐初维持帝国稳定的作用。 盛唐气象不仅体现在军事扩张上,更在于其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本书探讨了长安作为国际都市的吸引力,波斯、粟特、日本的使节与商人的活动,以及三教并行(儒、释、道)的社会图景。同时,本书也毫不避讳地分析了安史之乱如何成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并探讨了藩镇割据和土地兼并对中晚唐政治格局的致命打击。 第四部分:变革的阵痛——五代十国的碎片化与社会流动(约公元907年 – 960年) 这是一个被传统史学视为“黑暗时代”的时期,但本书认为,五代十国是为宋代新秩序做准备的关键过渡阶段。本部分研究了军阀崛起对中央权威的侵蚀,以及在短期内不同政权更迭背景下,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急剧增加。 作者着重分析了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复杂关系,以及南方地方政权(如吴越、南唐)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角色。这一时期的军事技术发展,特别是火药在战争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专门的讨论。 第五部分:士大夫的新秩序——宋代的文官政治与财政重构(约公元960年 – 1127年,北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它标志着从贵族政治向文官政治的彻底转型。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是,宋代通过提高科举的地位和限制武将的权力,构建了一个高度稳定但相对内敛的统治结构。 详细解读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目的及其失败的深层原因,分析了“党争”背后的意识形态冲突与权力斗争。在经济上,本书展现了宋代商业的空前繁荣、纸币(交子)的出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都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辽、西夏的“岁币”政策,我们提供了更具权谋视角的解读。 第六部分:边疆压力与文明的张力——宋代以前的北方游牧民族互动 本部分作为一个专题,跨越了秦汉至宋朝,系统梳理了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互动模式——从早期的冲突、和亲到后期的经济依赖和文化互鉴。我们考察了匈奴、鲜卑、突厥等族群的社会结构,以及他们对中原王朝政治稳定性的持续挑战。这部分为理解宋代的“积贫积弱”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背景。 本书特色 宏大叙事与微观考证结合: 融合了最新的考古发现与清代以来的经典考据成果。 侧重制度与社会结构: 避免沦为英雄人物的传记,专注于权力分配、财政体系和阶层流动的分析。 清晰的图表与地图: 附录包含历代疆域变化图、关键战役示意图以及制度结构图解,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的历史进程。 《帝国兴衰》不仅是历史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也是历史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宏观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古代帝国如何构建、如何维持、以及最终如何转型的深刻视角。 ---

用户评价

评分

使用体验方面,我要特别提一下它的检索效率,这简直是为时间宝贵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传统的厚重词典往往让人望而生畏,查找一个词可能要耗费不少精力。但这本书在韵母、部首的排列组合上做了优化,我发现查找速度有了显著提升。比如,它可能采用了某种特殊的拼音标注或者部首索引的改进,使得即便是面对生僻字,也能很快锁定位置。此外,书后附带的附录部分,内容组织也极为实用,囊括了常用成语、歇后语的分类汇总,甚至连一些易错别字、同音异形字的辨析也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些都是在正文之外,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增值服务。可以说,从拿起它到最终找到答案,整个过程的流畅度和高效性都达到了顶尖水准。

评分

说实话,当我把这本书带回学校时,我的室友们都好奇地凑过来翻看。大家一致认为,与其他动辄号称“大词典”但内容陈旧、解释空泛的书籍相比,这本简直是脱胎换骨。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即便是最晦涩的语法概念或词源解释,也尽量用大白话和贴切的例子来阐述,让学习者能够轻松消化吸收。比如在解释某个多义词时,它会用一组递进关系强烈的例句,从最核心的含义自然过渡到引申义,这种教学式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是陪伴我们度过学习生涯,乃至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是工具书中的典范之作。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工具书在内容深度上的挖掘简直令人惊叹,它远超了我对一本“实用”词典的预期。它不仅仅收录了最常用、最核心的现代汉语词汇,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一些前沿、新兴的专业术语和网络热词也进行了审慎的收录和规范的解释。我尤其欣赏它在词义辨析上的精妙处理。很多我们日常容易混淆的近义词,比如“效率”与“效能”、“幽默”与“诙谐”,词典里都用非常精炼却又极富洞察力的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彻底厘清其中的微妙差别。这种细致入微的解析,对于提升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定义,而是真正地在教我们如何“用”好每一个词语,这对于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

从文化传承和语言规范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显然下了大功夫,体现了高度的学术严谨性。它在处理一些历史遗留或存在争议的词汇用法时,没有采取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引用了权威的语言学观点,给出了不同时期的主流用法,并对当前规范进行了明确指示。这种处理方式显得非常公正和科学。特别是对一些古今异义词的标记和解释,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献,更清晰地展示了汉语在时代变迁中的活力与演变轨迹。对于正在进行深入文学研究或者需要进行古籍校对的人来说,这种审慎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现代汉语发展史的缩影,让人在查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厚重与变迁。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当下非常流行的简约风格,配色沉稳又不失活力,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用料扎实、制作精良的。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挑不出毛病,白度适中,不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版式布局,字体的选择非常讲究,主词条和释义之间的层级划分清晰明了,检索起来一目了然。特别是那些例句的排布,它们被精心设计在独立的段落中,与其他文字形成良好的视觉对比,让人在快速查阅时能迅速定位到最需要的信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读者使用体验的深度考量,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不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愉悦的阅读享受。即便是对于初次使用大型工具书的读者来说,上手难度也极低,配件的工具书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