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博古今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学生用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教学参考
  • 第五版
  • 汉字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
ISBN:9787811154450
商品编码:29772406161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作者:博古今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78.00 页数: 印次: 8
ISBN号:9787811154450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5

内容提要

依据*新语文规范标准确定字形与读音,收字范围包括《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7000个通用字,另收常见繁体字、异体字以及少量具有备查价值的生僻字,共收单字12000多个。?收录现代汉语通用词语约60000条,并收录部分社会各个领域已经习用的新词、新义。?单音字、多音字分别编排,以帮助读者轻松分辨哪些是多音字,每个多音字有哪些读音。?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曰常学习需要收录内容,包括注音、部首、笔画、结构、造字法、五笔、释义、词性、例证等众多内容与功能。?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用"注意‘予以提示。?超出中学生识字要求的字、词加注汉语拼音。

目录

前言..................................................................... (1) 凡例.....................................................................(2) 音节表.................................................... (5) 新旧字形对照表...................................................(15) 部首检字表.........................................................(16) (一) 部首目录...................................................(16) (二) 检字表......................................................08) (三) 难检字笔画索引..........................................(73) 词典正文......................................................(1 - 1664) 附录.........................................................(1665- 1695) 附录一:中国历代纪元表.................................... (1665) 附录二 :现代计量单位表.................................... (1678) 附录三:标点符号用法....................................... (1687) 附录四:汉字偏旁名称表.................................... (1694)


诗意江湖:中国古代侠义小说选读与赏析 本书简介 《诗意江湖:中国古代侠义小说选读与赏析》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武侠叙事精髓的文学读本。它并非侧重于现代武侠的奇幻设定或玄妙功法,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唐宋至明清时期,那些塑造了“侠”之精神内核与文化形态的早期小说文本。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梳理中国古代侠义文学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复杂历程,并辅以精到的文本赏析,展现古典文学中“侠”的多重面向。 第一部分:溯源与奠基——侠的远古回响 本部分追溯了“侠”概念在先秦典籍中的雏形。我们探讨《左传》《史记》中游侠人物的记载,分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蕴含的古典悲壮美学,以及“轻诺寡信”与“仗义疏财”等侠义道德的早期规范。重点分析了《史记·游侠列传》如何为后世的侠客形象定下伦理基调。 随后,我们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中开始出现具有武艺的个体,如《搜神记》中的某些除魔卫道者。尽管这些记载多带有神怪色彩,但其“济弱扶倾”的行动逻辑,已为后来的武侠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叙事养分。本章详述了这一过渡时期的文献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部分:世俗化与类型化——宋元话本中的剑侠 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得侠义故事开始从文人士大夫的案头走向市井的说唱舞台。本部分核心研读宋元话本中对侠义故事的普及与定型。我们选取《青牛观张三借宝剑》《白猿公传》等经典话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这些故事如何将侠义行为融入更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景中。 重点分析了“宝剑”、“义庄”、“行侠仗义”等核心意象在话本中的初步成熟。这些故事的语言风格趋于口语化、情节结构更具戏剧张力,标志着侠义小说开始具备独立叙事的潜力。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宋代“江湖”概念的形成,即一个超越官方律法、依靠个人信誉和武艺维系的社会空间是如何在文学想象中构建起来的。 第三部分:高峰与定型——明代长篇武侠的辉煌 明代中后期,随着章回体小说的成熟,《三言二拍》及《英烈传》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侠义小说迎来了第一个高峰。《三侠五义》(又称《北宋开国演义》)的文本细读是本部分的核心。 本书将详细剖析《三侠五义》所塑造的包拯断案与五义士(展昭、白玉堂等)行侠仗义的模式。我们不仅关注武艺的描写,更关注“忠义”与“反抗”之间的微妙平衡。例如,展昭作为朝廷命官的“官方侠”与江湖中人的“民间侠”之间的张力,如何反映了明代社会对秩序与个体内在道德的复杂期待。 此外,本章还会引入对其他重要明代侠义小说的对比研究,例如《隋唐演义》中对英雄群像的塑造,以及《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与“江湖义气”的极端体现,探讨其与传统游侠精神的传承与偏离。 第四部分:晚期演变与文化意蕴——清代侠义的嬗变 清代侠义小说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既有对传统叙事的继承,也有向世情小说和早期侦探小说的渗透。本书选取清代中后期的重要作品,如《七侠五义》(即《开封府传奇》)的修订本,分析其叙事技巧的进步,例如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和案情推理的强化。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清代侠义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 1. “侠”的伦理困境: 当江湖与朝廷的界限日益模糊时,侠客如何坚守其道德准则? 2. “武”的审美变迁: 从早期注重个人武勇到后期强调团队配合与军事谋略的转变。 3. 女性角色的崛起与限制: 探讨清代小说中如峨眉女侠等形象的出现,以及她们在父权社会结构下的活动空间。 本书通过对这些经典文本的细致梳理和深刻解读,旨在揭示中国古代侠义小说不仅仅是关于打斗的故事,更是古代社会对理想人格、道德秩序、以及个体在社会结构中位置思考的文学载体。读者将能体会到,在刀光剑影的背后,是古典中国文人对“仁义礼智信”最富于想象力的实践与赞美。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对中国古典文学、民间叙事学、以及传统文化中“侠”的概念感兴趣的广大文史爱好者、大学中文系学生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本书力求在学术深度与阅读趣味性之间取得平衡,既可作为专业课程的辅助教材,亦可作为通俗文学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叙事的入门读物。通过本书,读者将能真正领略到古典侠义文学那份独特的“诗意”与“江湖气”。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词典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老油条”量身定做的升级包。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词语的“搭配”部分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一个词的意思,但总是在句子中不知道该用什么动词或形容词来修饰它,导致说出来的话总有点“中式英语”的别扭感。但这本新版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它为核心动词和名词提供了大量经过考证的常用固定搭配,甚至细致到了哪个搭配更偏向书面语,哪个更倾向于口头表达。此外,对于一些多义词的展开,它做得非常清晰,不再是简单地罗列不同的意思,而是会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小标题式的划分,并在每个义项后给出至少两三个不同风格的例句,确保读者能立刻明白这个义项在实际应用中的“落点”。这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我不再需要猜测哪个释义才是当下我想找的那个意思。总的来说,它的编纂逻辑是站在“如何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这种面向实践的设计理念,让它在我的工具书收藏中瞬间脱颖而出,成为了我优先查阅的首选。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名经常需要处理跨部门、跨专业文档的职场人士,我最看重的是快速定位和精准提取信息的能力。这本词典在这方面的优化简直是革命性的。它的检索系统(指索引和部首查法)的逻辑梳理得极其清晰,即便是那些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生僻字,它的部首划分和余下笔画的计数规则也比我过去使用的任何工具书都要直观和一致。我过去常常在部首查找时被一些不明确的归类搞得焦头烂额,但使用这本后,这个过程变得流程化、标准化了。再者,它对于同义词群的组织方式也值得称赞。当查找一个常用词时,它不仅仅给出几个近义词,而是会以“近义词辨析”的小专栏形式,系统地梳理出整个词汇网络,并辅以简短的辨析,这极大地节省了我再去翻阅专门的近义词词典的时间。这种集成化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让我能够更快地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了因用词不当而导致的沟通障碍。

评分

这本新版的工具书,真是我案头必备的良伴!从我拿到它开始,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词典,更像一位耐心又博学的老师。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字体的选择和间距都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查找,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释义上的处理。很多传统的词典对一些现代常用词的解释往往显得有些滞后或者过于书面化,但这一版明显吸纳了最新的语言发展趋势,对网络新词和特定领域的热门用语的处理显得既准确又贴切语境。比如,对于一些表达情感的副词,它的例句不再是那些老掉牙的“他高兴极了”,而是更贴近当代人日常交流的口吻,这对于写作,尤其是需要营造真实对话场景的文体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它对于词义的辨析也做得极为细致,对于那些形近音近,但实际意义相去甚远的词语,它会并列进行比较,指出细微差别,这对我这种追求表达精确度的人来说,是极其有价值的补充。我甚至发现,它对一些成语的典故来源追溯得比我记忆中的旧版更加详实,这让学习过程不仅仅停留在“记住”的层面,更深入到了“理解”的层次。

评分

从一个侧重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增值价值在于它对语言演变过程的隐性记录。虽然它是一本“实用”词典,但它并没有牺牲语言的厚重感。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源自古代汉语或带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条。新版在保持核心释义不变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词语的“语体色彩”标注得更为精准。比如,哪些词是完全中性的,哪些带有明显的褒义或贬义倾向,哪些已经属于“半文言”范畴,需要谨慎使用。这种细致的区分,对于提升我们对汉语语境的敏感度至关重要。我发现它对一些近现代才产生的、带有时代烙印的词汇的收录和解释也十分到位,它们并非简单地被纳入现代汉语体系,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背景注释,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也能对近现代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有一个侧面的了解。这种对历史和现实交织点的把握,让这本工具书在学术价值和实用功能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显得既现代又富有底蕴。

评分

从纯粹的收藏和阅读体验来看,这本词典的物理属性也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的工具书来说,是决定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纸张的选择明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既有足够的韧性,能够承受反复的折叠和查阅而不易破损,同时纸质也保证了墨色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即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保证阅读的舒适度。装帧方面,它采用了那种可以“平摊”的装订方式,这在查阅时尤其重要——你不需要用手一直按住书页的一侧,解放了双手可以更专注于记录或比对。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某些特定领域(比如法律术语、金融词汇等)的收录和解释,采用了专门的标记系统,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一眼区分出这是专业领域的特定用法,而不是日常用语。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精细打磨,体现了编纂团队对“工具”属性的深刻理解:它必须耐用、易用,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它成功地将一本严肃的学术工具书,转化为了一件令人愉悦的日常学习用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