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汉语成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多功能汉语成语词典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图书标签:
  • 汉语成语
  • 成语词典
  • 汉语词典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参考书
  • 学习
  • 教学
  • 汉语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1875
商品编码:2977332147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多功能汉语成语词典

定价:68.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1875

字数:960000

页码:9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收词量大,包括近义、反义、用法等功能,是一本的成语工具书。

内容提要


本词典收成语8000余条,以现代常用和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成语为主,同时为兼顾学习古文的需要,也酌收部分现代虽不常用,但在古籍中常见的成语,以及少量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了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编者在编写中做了诸多努力,尽量使解释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例句贴近生活,功能完备实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为《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需要成立,是川鄂两省编写领导小组和大字典编委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汉语大字典》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直接领导。

文摘


序言



《古籍重光: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集》 编纂者: 文学史料研究会 出版时间: 2023年秋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ISBN: 978-7-5008-6889-2 --- 内容提要 《古籍重光: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集》是一部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汇集了自先秦至清末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成就最高、思想价值最深远的文学作品,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体悟中华文化精髓、提升文学素养的权威平台。 本赏析集并非简单的作品汇编,而是在详尽的文本考证和精妙的艺术分析之上,力求展现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复杂性与文学形式的无穷魅力。全书共分六卷,涵盖诗歌、辞赋、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体,每一篇选文后均附有详尽的背景介绍、文本细读、艺术手法剖析及当代价值阐释。 第一卷:先秦诸子与风骚之源(约 300 字) 本卷聚焦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诗经》部分,我们精选了“国风”、“雅”、“颂”中脍炙人口且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篇章,不仅辨析了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更结合出土文献资料,还原了周代的生活图景与情感脉络。在《楚辞》部分,着重探讨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体系,分析了《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如何奠定了后世浪漫文学的基础。此外,对诸子散文(如《论语》、《庄子》、《韩非子》)的文学性也进行了深入挖掘,揭示了哲理思辨如何与生动的语言艺术完美结合。 第二卷:两汉风骨与魏晋气韵(约 350 字) 本卷梳理了汉赋的恢弘气象与汉乐府民歌的质朴力量。汉赋的选篇侧重于铺陈夸饰的叙事技巧与对国家盛衰的隐喻。进入魏晋,文学的重心转向个体生命体验。本卷细致品读了曹操的雄健、曹植的清俊,以及“建安风骨”的时代悲凉。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尤为显著,我们对“竹林七贤”的诗文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了他们如何以山水田园寄托对现实政治的疏离与对个体自由的追求。陶渊明的田园诗被视为中国山水文学的顶峰,本卷对其“真淳”的风格进行了细致的文本描摹和意境分析。 第三卷:唐诗宋词的辉煌(约 400 字) 这是全书篇幅最重的一卷,旨在全面展现近体诗与宋词的艺术高峰。唐诗部分,涵盖了初唐的宫廷气象、盛唐的万丈豪迈(李白、杜甫)、中唐的社会关怀(白居易)以及晚唐的唯美精致(李商隐)。杜甫的“史诗”性创作,通过对具体社会事件的记录,实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极致。宋词部分,则展现了词这种新文体的音乐美与抒情深度。我们不仅分析了柳永的都市情怀、苏轼的旷达豪放,更深入解读了李清照的婉约之美如何超越闺阁题材,达到对个体命运的深刻体察。本卷特别设立了“格律与声调”小节,帮助读者理解格律对诗词意境的塑造作用。 第四卷:元曲与明清小说之世情(约 300 字) 元曲的选篇集中在关汉卿、王实甫等大家之作,着重剖析了其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结构上的曲折跌宕以及对市井百态的生动描摹。进入明清,白话小说的成熟标志着中国文学体裁的又一次飞跃。本卷选取了《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水浒传》的草莽英雄、《西游记》的奇幻想象,以及《红楼梦》的百科全书式描摹。对于《红楼梦》,本书侧重于其悲剧结构、人物心理的复杂性以及对封建社会末世图景的深刻揭示,力求超越情节概述,直抵作者的哲学思考。 第五卷:古代散文的流变(约 150 字) 本卷梳理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文学革新,分析了唐宋八大家在议论、叙事、抒情上的不同侧重。明代的公安派、竟陵派对“性灵”的张扬,以及清代桐城派的“义理”主张,均在本书中有明确的梳理与辨析。所选散文多为传世名篇,重在体现古代文人如何以简练、精准、富有哲理的笔触,构建精神世界。 第六卷:文学批评与文化脉络(约 100 字) 本卷作为全书的总结与延伸,选辑了数篇重要的古代文学评论(如钟嵘《诗品》片段、严羽《沧浪诗话》要旨),旨在引导读者从批评家的视角回望文学史。最后,本卷对历代文学思潮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审美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 本书特色 1. 考据严谨,阐释深入: 所有选文均采用当前学界公认的权威底本,注释力求详尽,兼顾古典文献学与现代解读学的平衡。 2. 体裁全面,结构清晰: 首次尝试将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按时间与体裁逻辑进行整合,便于读者构建完整的文学史观。 3. 赏析视角多元: 结合历史语境、哲学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音韵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避免单一化阐释。 4. 面向当代读者: 语言力求平实流畅,专业术语有清晰解释,确保对非专业读者也友好易懂,真正实现“古为今用”。 《古籍重光: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集》不仅是一部文学参考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远行,邀请所有热爱中华文化的读者,一同品味先贤的智慧与匠心。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颇具巧思,虽然它是一本厚重的实体书,但查找效率却出奇地高。它似乎不满足于传统的笔画或拼音排序,而是增加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语义关联索引”模块。比如,当你对某个主题相关的成语感到困惑时,这个索引能引导你找到一系列意义相近或情境相似的词汇,这对于提升写作的精准性和丰富性非常有帮助。我曾尝试用它来解决一个写作瓶颈,就是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坚韧不拔”,通过查阅那个关联索引,我找到了好几个原本不曾留意过的、但意境更为贴切的成语,瞬间让我的表达层次得到了提升。这种“引导式学习”的设计,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私人导师,在你需要帮助时,不直接给你答案,而是铺陈出一条通往答案的路径。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这类大型工具书时,最看重的还是其内容的权威性和覆盖的广度。这本工具书在收录成语的选材上,展现出了一种极为审慎和包容的态度。我特意对比了几个我常遇到的、较为生僻的典故,它不仅收录了最主流的解释,还细致地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成语理解的细微差别,这一点令我极为惊喜。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释义之后,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解释层面,而是拓展到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典故出处,甚至包括了该成语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应用案例。这种深度挖掘,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一个成语的“生命力”和“语境价值”,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个僵硬的定义。对于文学创作者或者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人对汉语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

关于其编辑团队的专业程度,从这本书的细节中可见一斑。我发现,在一些极为细微的词条校对上,他们几乎做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举个例子,某个我印象中略有争议的成语,它没有简单地采纳某一固定解释,而是附带了简短的“学术界主流观点”与“存疑考证”的标注。这种严谨的态度,体现了编纂者对知识精确性的不懈追求,他们深知,任何一个工具书的权威性都建立在对每一个字词的负责之上。这种对学术良知的坚守,让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非常安心,知道自己所获取的信息是经过多方考证、反复打磨的。这种对“慢工出细活”的坚持,是这本书能够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它让这本书成为了一种知识的“定海神针”。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性价比是极高的,但这种高性价比并非简单地体现在价格上,而是体现在它所能提供的长期价值。它不是那种用完即弃的快消品,更像是伴随学习者走过漫长岁月的知识伙伴。它的装帧结实耐用,即便经常翻阅,书脊和内页依然保持得很好,这使得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个人对汉语理解的加深,我发现每次重读同一个词条时,都能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这说明它的内容深度是具备“再生能力”的。对于任何一个想真正掌握汉语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交流的人来说,投资这样一本内容扎实、设计精良的工具书,绝对是一笔非常值得的长期投入,它带来的知识复利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墨绿色封皮,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老派的庄重感。初次上手时,能清晰感受到纸张的厚度和质感,显然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印刷品,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感。我尤其欣赏它内文的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讲究,既保证了易读性,又没有牺牲典籍应有的那种严肃性。页边距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查阅时,眼睛不需要费力地在拥挤的文字间来回跳跃。更不用说,它在细节上展现出的用心了,比如对特定词条的索引标注,清晰而又不突兀,让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能迅速定位目标。这种对实体书的匠心,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载体,每次翻开都能带来一种仪式感,让人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去探索文字背后的深厚底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